2025 年慕尼黑车展最抢眼的关键词,依然是“中国”。
据统计,748家参展商里,中国企业从上届的70+家增长到了116家,占海外展商的三分之一,比德国以外任何国家都多。从整车到电池、智能座舱,再到芯片、激光雷达,软件算法,中国企业几乎把一条完整的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链搬进了慕尼黑。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相较于两年前欧洲市场对中国汽车的 “集体破防”,今年展会明显要“淡定”很多,真正地开展了许多务实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供应链” 不再是话题焦点,而是逐渐成为产业合作里的常规选项。其实这背后藏着一个清晰的产业趋势:在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大浪潮里,欧洲汽车产业无论此前有怎样的考量,如今都不得不正视中国车企和供应链的实力。
就像本次车展上,零跑带来的 Lafa5 精准契合欧洲消费者需求,B10 SUV 起价低于 30000 欧元,产品价格优势肉眼可见。更关键的是,中国车企早已不是只把产品卖到欧洲,而是把研发、产能和服务都 “搬” 了过去。比亚迪、奇瑞在欧洲进行了产能布局,小鹏在慕尼黑设立欧洲首个研发中心,零跑现在欧洲已经有1700+家销售门店。
图片来源:零跑汽车
宁德时代在今年43%的欧洲市场渗透率基础上,持续推出了更新的产品,带着欧洲工厂的布局计划与车企谈合作,连售后保障都纳入了本地化体系。而几乎所有的中国头部智驾公司和供应链龙头企业悉数亮相,地平线、黑芝麻、Momenta、轻舟智行、智驾大陆、中科创达、德赛西威、星驱科技、泽景电子、禾赛科技等全部带来了最新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展示了对欧洲市场的信心和决心。
地平线展台,图片来源:地平线
产品能打,成本可控,服务到位,应该说中国企业这几年在国内残酷的竞争中真正地实现了全方位成长。 当中国车企和供应链企业都能提供 “好产品 + 有竞争力的价格 + 本地化服务”,合作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毕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当中国车用产品实力叩开欧洲市场大门,也给中国供应链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今年的慕尼黑车展,更像是一场 “产业共识” 的达成:中国汽车产业不再是 “外来者”,而是推动全球汽车转型的重要参与者。未来我们或许会看到更多这样的场景:欧洲车企的电动车型里,装着中国的电池和智驾芯片;中国车企的海外工厂里,生产着符合欧洲标准的汽车。而越来越多的中国车,驶向了全世界。
这种深度融合,对全球汽车产业而言,或许才是转型路上最务实的答案。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