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概述:前不久,《喷喷三人行》录制了一期节目: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相对于汪云青和徐锋的悲观,我的观点是:索纳塔和K5要重复十年之前一度月销过万(索纳塔和K5索纳塔八代)和超6000辆(K5)的奇迹已经不可能,但是两款车型用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耐心把它们打造为月销4000辆~5000辆的产品,完全可以实现。一个最直接的目标就是阿特兹,自从2015年阿特兹换代以来,这款马自达的旗舰中高级车长期稳定在月销量5000左右,虽然20...[详细]
5月法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同比提升了77%,至7167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增长了134%,而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涨幅只有50%。...[详细]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美国市场的零售需求下降了15%。汽车行业在未来几个月中可能仍“不够稳定”。...[详细]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5月销量同比增长5.7%。近日,大众汽车发布了5月全球销量数据为60.94万辆,同比下滑34%。而去年5月,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为92.33万辆。大众汽车1-5月全球累计销量为309万辆,同比下降30%。具体到各大区域市场,由于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下滑,导致车企多地工厂停产。因此,大众在西欧、北美、南美等市场,销量均处于下滑状态。其中,大众在西欧市场5月销量为14.74万辆,同比下滑57%。中欧和东欧市场同比下降51%...[详细]
市场概述:豪华车暴涨4成,但是成就的是ABB们的辉煌,还有沃尔沃和凯迪拉克搭上了顺风车的庆幸,增长是别人的,你至少没有看到英菲尼迪、捷豹、讴歌们的忧伤。看看一汽奥迪(6.2万辆,66.4%)、北京奔驰(5.52万辆,16.1%)、华晨宝马(5.51万辆,26.5%)的销量表现就能发现,豪华车市场的增幅甚猛。如果从整个大盘来看,5月份四成的增幅,也推动着豪华车市场持续火热和份额的攀升。同时新加入的新势力们,也开始在C端市场受到青睐...[详细]
在未来几年,几乎所有公司都必须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这也可能导致汽车行业在未来两三年内出现更多整合,或将出现几宗类似FCA和PSA的合并交易。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近日分析称,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危机,欧洲今年的汽车销量可能将从2019年的2060万辆下降到1410万辆,下滑幅度至少为32%,是全球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大的。与其它机构的数据相比,AlixPartners的预测属于较为激进的一类,今年上半年,业内多家分析机构普遍预计欧洲...[详细]
在经历了汽车产业30年来最长的大滑坡之后,我国乘用车产销终于打破了22连降,迎来同比正增长。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5月汽车产销形势持续向好,环比均呈增长,同比增速明显高于上月。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增速高于上月15.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1-5月,汽车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详细]
尹同跃可能又要食言了。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日前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奇瑞集团2020年销量目标,“希望有10万辆的增长”。2019年,奇瑞集团全年销量为74.5万辆。奇瑞集团今年前5月累计销量不到20万辆。若想完成既定销售目标,奇瑞集团后7个月月均销量需超9万辆。从奇瑞集团当前销量数据、产品后续竞争力、整体车市大环境以及出口市场行情等来看,其要想实现10万辆的增长,较为困难。后续月销量增长难突破9万辆奇瑞集团1-5月累计销...[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俄罗斯汽车经销商尚未重启运营,5月份,该国新车(包括轻型商用车)销量为63,033辆,同比下跌52%,跌幅较4月份的72%有所收窄。欧洲企业协会(AEB)的数据显示,5月份在俄罗斯实现销量增长的汽车品牌只有菲亚特、五十铃、哈弗、长安和一汽。不过,AEB汽车制造商委员会主席Thomas Staertzel表示,“有迹象表明,最坏的情况已经过去。我们希望,随着6月份大多数地区解除封锁限制,汽车销...[详细]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5月我国车市整体向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和5.9%,同比分别增长18.2%和14.5%。从细分市场来看,乘用车当月进步最大,销量增幅由负转正,同比增长7%。商用车依旧保持上扬之势,同比增长48%。图片来源:中汽协乘用车产销由负转正,中国品牌份额下降数据显示,5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66.0万辆和167.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2%和7.0%,增幅由负转正。这是时隔23个月后,除了2019...[详细]
2020年5月,中国车市迎来了难得的好消息。...[详细]
5月,SUV市场回弹力度进一步加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5月,SUV共售出75.9万辆,环比增长14.8%,同比增长13.7%,皆大幅跑赢其它车型品类和整体乘用车市场。同时,“强者恒强”在SUV市场也愈发明显,“SUV车型5月销量前十榜单”中尽是“老面孔”,排名前五车型更是与上月如出一撤,继续呈现出自主诸强激战正酣、德系日系你追我赶、高档车品牌“主流化”等诸多亮点。自主诸强携手并进 高端突破遭遇瓶颈具体来看,5月,共...[详细]
在车企主导的以租代购的模式下,隐藏着又一层营销模式的改变,那就是车企跳过了4S店,直接“卖车”。一直以来,车企在以经销商为主导的销售模式的同时,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线上“新零售”的突破。不过迄今为止,没有取得亮眼的成绩。在此之外,也催生出了低首付、以租代购等多种形式的第三方零售平台。但是,第三方平台鱼龙混杂,由于资金、信用等问题被频频投诉,口碑急剧下降。如今,随着凯迪拉克官方推出“租啦”长租计划,实际...[详细]
假如没有“五五购车节”的刺激,尤其是上汽大众等集团主要供血板块的产销快报又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6月6日,上汽集团发布5月产销快报。最新数据显示,上汽集团5月国内销量45.6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0.3%,环比增长16.6%。如果说4月的销量回暖是在疫情放缓、汽车行业逐渐复苏的契机之下实现的,那么5月的市场表现则是上汽集团把握机会、主动出击。五一劳动节期间,上汽集团在上海市政府的牵头组织下,推出了“五五购车节”活动,联...[详细]
在三个细分市场的热销车型,豪华车均有所收获。时隔11个月之后,国产乘用车零售市场终于再次迎来正增长。根据乘联会公布的数据,6月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的零售销量160.9万辆,同比增长1.8%。虽说,这一增幅较小,但却是自去年6月国五车型大甩卖出现4.9%增长之后,零售市场的首次增长。而且考虑到去年同期已经开始降价售卖国五库存,今年的增长就更显得弥足珍贵。的确,5月随着各地学生的陆续复课,家庭购车和换车需求继续得到释放,...[详细]
6月11日,中汽协举办线上月度信息发布会,发布2020年5月汽车行业产销情况。2020年5月,汽车产销形势持续向好,环比均呈增长,同比增速明显高于上月。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增速高于上月15.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1-5月,汽车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收窄9.3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 5月,新能源汽车产销环比...[详细]
中汽协最新发布数据显示,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1-5月,汽车产销累计为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收窄9.3个百分点和8.5个百分点。图片来源:中汽协具体到车型数据来看,乘用车5月产销166.0万辆和167.4万辆,环比增长4.5%和8.9%,同比增长11.2%和7.0%。在乘用车主要品种中,与上年同期相比,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量...[详细]
根据乘联会数据,5月车企批发销量达164.3万辆,同比增长6.3%,这也是自2018年7月以来22个月后的首次批发正增长。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去年同期由于国五切换造成了市场批发销量增长,因此今年5月份的同比正增长含金量很高。从目前公布了5月销量的主力车企来看,虽然离累计同比转正还有一段时间,但“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主力车企加速恢复速度从同比增长情况来看,除了排名第一的蔚来,长安汽车以62.6%的高增幅位列第二,当月...[详细]
多少次,海马总以各种迷之操作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可一旦主营业务每况愈下的症结无法有效解开,成立30年多年的海马必然会被行业规律所圈定,并渐渐在寂寥中消逝。卖房保壳成常态、销量复苏也无望,景柱“再造”海马,已成一纸空谈。原以为进入2020年后,在这个经历过市场、经济深度重塑的时代风口,当力帆、众泰逐渐被市场抛弃时,去年成功扭亏为盈的海马,将在创始人回归、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以及新产品规划日益清晰的当下,能再次...[详细]
相比虚无缥缈的“量变”,慢慢实现“质变”才是整个行业希望看到的现象。2020年1月7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国产标准续航版Model 3的交付仪式上十分兴奋地说道:“感谢中国政府!”那时还无法很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深意。但是随着“黑天鹅”过境,疫情对于全球汽车市场的冲击愈演愈烈,早已从困境中恢复过来的中国新能源市场成为了其唯一的“净土”。而在刚刚过去的5月,仅从销量层面而言,特斯拉无疑成为了最大的赢家。同时,...[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