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概述:因为朗逸被迫调整,所以,轩逸从4月份开始一举超越朗逸,登顶中级车和轿车市场的冠军,两代轩逸车型的完美表现,是东风日产2019年6月份以来最大的亮色,也是产品断档周期之下,东风日产能够逆势而上的最大支撑。未来,中级车必然仅剩下卡罗拉+雷凌、思域+广本思域、速腾+朗逸、和我们轩逸两代。在不考虑蓝鸟换代可能的变数(补强运动性特征),毕竟未来日产旗下1.5T三缸机的动力总成还有巨大的不确定性,东风日产的渠道...[详细]
疫情逐渐平复的5月,国内汽车市场整体表现不错,交出了2020年以来最漂亮的一张市场成绩单。盖世汽车整理的销量数据显示,5月内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64.3万辆,实现了6.3%的同比增长。这也是自2018年7月以来,国内汽车月度批售销量22连降之后,首次恢复正增长。轿车细分市场的恢复速度要慢于整个车市,2020年5月,国内轿车销量为78万辆,同比下降了0.3%。不过,5月国内轿车市场虽然仍在下滑,但较之之前几个月降幅已经大幅度收窄。2月...[详细]
5月,国产C级车销量为51802辆,环比上涨0.4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10.31%;今年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为200420辆,同比下滑16.08%,跌幅进一步收窄。不过,持续回暖的成绩并非来自各个车型的均匀发力。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的13款车型中,奥迪A6L和奔驰E级等产品强势“跑赢大盘”;处在中段的二线高档车只能奋力跟随,以确保“不掉队”;尾部的不少车型则已“疲于奔命”,索性退出了该细分市场的竞争。以奔驰、宝马和奥迪为代表...[详细]
盖世汽车讯 在因疫情大流行暂停营业两个月后,5月份欧洲汽车经销商开始陆续重启运营,也因此,汽车销量出现缓慢复苏的初步迹象。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的数据,今年5月份,欧洲乘用车市场新车销量同比下跌56.8%,从2019年同期的1,444,173 辆下降至623,812辆。尽管这是自1990年以来销量最糟糕的5月份,但与4月份78%的同比降幅相比有所改善。(图片来源:彭博社)欧洲所有国家汽车市场销量均出现两位数跌幅,不过幅度较4月...[详细]
5月份,全球车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回归正向增长,例如中国和韩国,销量持续回暖;第二阵营随着经销商重启运营,跌幅收窄,销量开始出现明显的反弹,以意大利和法国等为典型代表;第三阵营车市连续走跌,或跌幅进一步扩大,或销量跌至历史新低,日本和印度尼西亚等较为典型。正增长阵营中国:销量同比增14.5% 连续第二个月上涨根据中汽协最新数据,5月份,中国车市整体向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详细]
时至2020年年中,中国车市终于迎来好消息。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5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这是我国车市今年以来月销量首次出现同比双位数增长。结合今年此前几个月的数据可以看出,疫情后车市回升幅度较强,不过6月这一回升态势或难保持。业内多认为,6月车市很难延续5月的较高增速表现。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相关调查显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刺激下,5月车市短暂...[详细]
市场概述:自主轿车5月份下跌1.9%,前五个月跌去32%,当月跌幅和累计跌幅都比大盘要多。在合资轿车白菜价、自主品牌艰难生存战的巨大压力之下,所有的弱势品牌轿车生存空间被无限压缩。但是,看到东南、海马和绅宝这些当初叱咤风云的产品的惨淡销量,悲伤总不免涌上心头。时间总是这样匆匆,不为谁独唱,更不会为谁驻足停留,就像花开花谢、人生轮回。...[详细]
导语:疫情当前,巴西车市各品牌的经销商将逐步恢复营业。根据巴西全国经销商联合会Fenabrave发布的数据,2020年5月巴西乘用车市场的销量为44,139辆,同比下降77.8%,环比增长11.7%,总体仍处在新冠肺炎的影响之下。此外,2020年的累计销量为534,554辆,累计同比下降39.6%。无一例外地,巴西乘用车各品牌的销量均大幅下滑。通用品牌的销量为8,237辆,同比下降77.7%,位居销量榜首。大众品牌的销量为7,292辆,同比下降77.8%,位居第...[详细]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严峻的挑战,车市逐渐在4、5月走出“倔强反转”曲线,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5月,装备制造行业增长继续加快,汽车业增速更是达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月最高水平。如果说4月的“反弹”值得观望,5月的企稳则渐趋明朗,车市复苏迹象明显,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乘用车市场“由负转正”,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回暖。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详细]
德国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提升了56%,至12,333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车型销量的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07%。...[详细]
日前,长城汽车公布了5月的销量数据,共售出新车8.19万辆,同比大涨31%。出现如此大幅度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前几个月疫情影响下压抑的消费需求,4、5月正在逐渐释放,整个国内车市都在复苏。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长城汽车去年5月份的对比基数比较小。去年5月,受部分地区即将实施“国六”标准的影响,长城汽车调整了产销节奏,2020年5月销量出现过比较大的波动。分品牌看,哈弗依旧是绝对的销售主力,5月销售5.19万辆;长城品...[详细]
根据乘联会数据,2020年5月份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7万辆,同比下降25.8%。虽然没有和大盘一起实现同比增长,但在环比上实现了19.4%的增长。特斯拉单车型再破万,造车新势力新车入局整体来看,5月共有20款车型销量破千,其中A00级车型4款、A0级车型1款、A级车型8款、C级车型有两款。 B级车型有5款,总冠军被特斯拉以破万的成绩摘得。5月份纯电动市场除了A级市场,其余细分市场均呈现环比正增长态势,其中,纯电动A00级车型批发销...[详细]
今年以来,面对新冠疫情严峻的挑战,车市逐渐在4、5月走出“倔强反转”曲线,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数据,5月,装备制造行业增长继续加快,汽车业增速更是达到2018年下半年以来各月最高水平。如果说4月的“反弹”值得观望,5月的企稳则渐趋明朗,车市复苏迹象明显,连续两个月同比增长,尤其值得欣慰的是乘用车市场“由负转正”,体现了居民消费的回暖。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表...[详细]
市场概述:前不久,《喷喷三人行》录制了一期节目:还有机会东山再起吗?相对于汪云青和徐锋的悲观,我的观点是:索纳塔和K5要重复十年之前一度月销过万(索纳塔和K5索纳塔八代)和超6000辆(K5)的奇迹已经不可能,但是两款车型用5年甚至10年的周期,去耐心把它们打造为月销4000辆~5000辆的产品,完全可以实现。一个最直接的目标就是阿特兹,自从2015年阿特兹换代以来,这款马自达的旗舰中高级车长期稳定在月销量5000左右,虽然20...[详细]
5月法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同比提升了77%,至7167辆。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销量增长了134%,而纯电动车型的销量涨幅只有50%。...[详细]
与去年同期相比,当前美国市场的零售需求下降了15%。汽车行业在未来几个月中可能仍“不够稳定”。...[详细]
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5月销量同比增长5.7%。近日,大众汽车发布了5月全球销量数据为60.94万辆,同比下滑34%。而去年5月,大众汽车全球销量为92.33万辆。大众汽车1-5月全球累计销量为309万辆,同比下降30%。具体到各大区域市场,由于受疫情影响,全球市场需求下滑,导致车企多地工厂停产。因此,大众在西欧、北美、南美等市场,销量均处于下滑状态。其中,大众在西欧市场5月销量为14.74万辆,同比下滑57%。中欧和东欧市场同比下降51%...[详细]
市场概述:豪华车暴涨4成,但是成就的是ABB们的辉煌,还有沃尔沃和凯迪拉克搭上了顺风车的庆幸,增长是别人的,你至少没有看到英菲尼迪、捷豹、讴歌们的忧伤。看看一汽奥迪(6.2万辆,66.4%)、北京奔驰(5.52万辆,16.1%)、华晨宝马(5.51万辆,26.5%)的销量表现就能发现,豪华车市场的增幅甚猛。如果从整个大盘来看,5月份四成的增幅,也推动着豪华车市场持续火热和份额的攀升。同时新加入的新势力们,也开始在C端市场受到青睐...[详细]
在未来几年,几乎所有公司都必须解决结构性成本问题,这也可能导致汽车行业在未来两三年内出现更多整合,或将出现几宗类似FCA和PSA的合并交易。美国咨询公司AlixPartners近日分析称,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危机,欧洲今年的汽车销量可能将从2019年的2060万辆下降到1410万辆,下滑幅度至少为32%,是全球主要市场中降幅最大的。与其它机构的数据相比,AlixPartners的预测属于较为激进的一类,今年上半年,业内多家分析机构普遍预计欧洲...[详细]
在经历了汽车产业30年来最长的大滑坡之后,我国乘用车产销终于打破了22连降,迎来同比正增长。6月11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5月汽车产销形势持续向好,环比均呈增长,同比增速明显高于上月。5月,汽车产销分别达到218.7万辆和219.4万辆,环比增长4.0%和5.9%,同比增长18.2%和14.5%,增速高于上月15.9个百分点和10.1个百分点。1-5月,汽车产销778.7万辆和795.7万辆,同比下降24.1%和22.6%,降幅与1-4月相比,分别...[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