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国内乘用车市场共发布13起公告,涉及14个品牌的424297辆汽车被召回,同比增长34.24%,环比增长229.14%,结束前两月的低位运行状态。 德系高频、大量召回仍在延续,3月,德系共5个品牌分7批次,累计召回汽车200467辆,占召回总量的47.25%。此外,高田气囊连续第二个月“现身”,3月致23507辆汽车被召回。 愈演愈烈的丰田机油升高和乳化问题,在官方给出解释后仍无法服众,其后续还有何进展,会否由此引发召回,值得关注。...[详细]
3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促进汽车消费的三个举措:一是将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和免征购置税政策延长2年;二是中央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支持京津冀等重点地区淘汰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柴油货车;三是对二手车经销企业销售旧车,从5月1日至2023年底减按销售额0.5%征收增值税。进入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已经连续两年下行的国内汽车行业雪上加霜。中汽协数据显示,2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分别...[详细]
在隆冬,我们终将找到自己身上不可战胜的夏天。2018年,我第一次深入走访了上海和北京两地的汽配城,也是从事记者职业后的第一次,被汽车后市场的群体故事牵动着神经。作为时代的产物,黄昏中的汽配城就像昔日的中关村一样,伴随着拆迁、市场萎缩与互联网的多重冲击,在走完辉煌的顶峰后,逐渐步入阴霾笼罩的“黑铁时代”,至今想来,心有戚戚。去年初,又有了重走汽配城的想法。彼时在一家旧书店淘到贾樟柯十年前的旧作《中国工人...[详细]
根据“CN95智慧健康座舱”认证规则,中汽研华诚认证(天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诚认证”)和重庆凯瑞质量检测认证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凯瑞认证”)完成了首批汽车产品的阶段性认证工作。此阶段共有32家企业的68个认证单元实施了“CN95智慧健康座舱”子项认证,其中获得最高等级认证证书的企业详见下表,具体车型以证书为准。后续华诚认证和凯瑞认证将依据阶段性认证结果,向企业颁发相应等级的认证证书,并上报中国国...[详细]
债务压顶之下,力帆控股因“融资困难”已出现多笔债务逾期,信用等级降到“C”级的力帆股份恐怕很难借助银行贷款、发放债券等常规筹资手段缓解债务压力、补充运营资金。市场竞争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压力下,力帆股份债券违约逾期,半个月之内两次被下调信用等级。3月20日,力帆股份因“16力帆02”债券违约一事连发两份公告,跟据公告内容,力帆股份将在2020年4月3日上午召开非现场会议商讨偿债后续保障措施及详细偿债方案。努力应...[详细]
在百年的十分之一进程中,推动沃尔沃快速变化的背后究竟是什么?纵向的时间长度能充分展现出变化与发展,同时也将经验沉淀,为未来的拓展提供更多的思考,因此以十年为一个节点的周年日,常常被看得非常重要,也往往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回望、梳理。这就是纪念日的意义。几天前的3月28日,正是吉利控股并购沃尔沃汽车十周年的纪念日。十年前的这一天,吉利正式与福特签订协议,100%全资并购沃尔沃汽车,这是汽车行业的大事,当时被...[详细]
“按需供给”或许才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最为重要的本质。北京时间4月1日,恰逢西方一年一度的愚人节,而蔚来汽车也选择这样一个日子正式发布NIO Pilot新款选装包。在记者看来,至少在产品层面,这也是蔚来汽车走向“成熟”的开始,因为“按需供给”或许才是智能电动汽车的最为重要的本质。众所众知,无论特斯拉还是蔚来,二者均隶属于电动汽车领域的头部车企,而它们的相关产品相较传统燃油车最大的竞争优势之一,就是其较为强大的自...[详细]
图片来自“特定授权” 前一阵,奥迪曾传出已彻底放弃L3级自动驾驶研发的消息。虽然奥迪官方马上对该新闻进行了否认,并表示该团队的研发人员已经全部转去研发L2和L4级自动驾驶技术,但我们可以依稀看到,面对迟迟未能在全球范围内落地的L3级自动驾驶功能,奥迪已经失去了耐心,即便其为项目的累积投资已超10亿欧元(约77亿元)。放眼整个国际汽车行业,放弃L3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不单单是奥迪一家。沃尔沃、福特等多家国外车企均...[详细]
图片来自“Unsplash” 编者按:本文系投稿稿件,作者脑极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造车这件事情上,似乎没有哪一家比苹果公司更加扑朔迷离的了。从2014年起,苹果就一直在寻求制造自己的汽车。不过直到今天,人们也没有等到一辆苹果汽车的影子。一次次被传出造车项目“夭折”,又一次次地传出新的进展,苹果的“造车大计”总是给人们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事实上,苹果始终都在造车项目上持续地投入大量的人才和资源。但六年过...[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