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企划部部长赵东在其个人微博发布长文,针对小米汽车创始人雷军在介绍新款车型小米YU7时的技术表述提出质疑。赵东指出,雷军在公开演讲中宣称小米YU7的“轮轴比”达到3倍,这一说法存在计算错误,实际应为4倍。
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和汽车圈发酵,引发业内对技术术语准确性和创新定义的讨论。赵东在文中强调,自己作为汽车科班出身的专业人士,经过核实后确认小米的错误,并调侃称这一概念本身并非传统汽车理论术语,而是小米汽车的“发明贡献”。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赵东的微博长文详细阐述了质疑点。他提到,雷军在近期小米YU7的发布会上通过官方PPT展示了车型设计,其中明确表示轮轴比(即轴距与轮胎直径的比值)为3倍,这一数据被小米用来强调车辆的稳定性和空间优化。
然而,赵东根据PPT中的图片分析,指出前后轮之间能塞入3个轮胎的空间,这实际表明轴距与轮胎直径的比例应为4倍,而非小米宣称的3倍。“从小米的官方PPT可以看出来,前后轮之间能塞进去3个轮胎,那轴距和轮胎的直径比是4,不是3,这里小米算错了。”赵东在文中写道。
他进一步解释,这一计算基于基础的几何原理:轴距长度除以轮胎直径的倍数直接决定了轮间空间,小米的3倍说法与图示不符,可能是误算或表述疏忽。赵东还表示,自己最初因尊重雷军而未立即反驳,但后续咨询了研发团队后才确认错误,“因为我尊重和敬佩的雷军总说的,我这种科班出身的竟然也没敢反驳。最近找搞研发的同学进一步核实才敢确认”。
更引人注目的是,赵东在文中质疑“轮轴比”这一概念本身的标准性。他强调,在传统汽车工程理论中,并不存在“轮轴比”或“轮高比”这类术语,而是小米在营销中首创的表述。
“汽车理论中并没有‘轮轴比’、‘轮高比’这样的概念。这些概念其实都是小米发明的。也算是小米汽车对传统汽车理论的贡献吧。”赵东表示,这种创新术语虽有助于品牌差异化,但也容易引发误导,尤其是在其他车企盲目跟风的情况下。他举例说,自小米推出YU7并宣称最优轮轴比为3倍后,多家企业也效仿使用类似表述,而实际上包括小米YU7和丰田BZ5在内的多款车型,真实轮轴比均为4倍。
“小米算错数了。小米YU7的轮轴比是4,丰田BZ5的轮轴比也是4。”赵东借此呼吁行业注重技术细节的严谨性,避免将营销创新凌驾于基础工程之上。
在文末,赵东调侃行业内的模仿现象:“打小抄注意事项:别把错误答案也抄上。”这一表述暗指部分车企可能未经核实就复制小米的数据,反而放大错误。
事件迅速在微博平台引发热议,相关话题阅读量在24小时内突破百万次。部分汽车工程师和爱好者支持赵东的论点,认为轮轴比虽非标准术语,但计算错误可能影响消费者对车辆性能的认知;也有观点认为,小米的创新表述反映了新势力车企的营销策略,值得包容。
一汽丰田方面未进一步置评,而小米汽车截至发稿时未回应此事。业内分析人士指出,此类技术争议在汽车行业转型期常见,凸显了传统车企与新势力在话语体系上的碰撞,核心在于如何平衡创新与准确性。
背景上,轮轴比并非汽车工程中的核心指标,但轴距和轮胎尺寸的比值确实影响车辆操控性和空间布局。传统车企如丰田通常强调轴距、轮距等标准参数,而小米作为新入局者,以类似“轮轴比”的概念吸引关注,旨在突出其设计优势。此次事件可能推动行业对术语标准化的讨论,同时提醒企业在新品发布时加强技术验证。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8/13I70431321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