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下午,随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这其中,能源作为国家命脉,再次成为两会讨论的重点。自去年9月开始,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表,到目前,全国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已经提出2021年将研究、制定碳达峰方案,各企业也应声而动。而聚焦汽车产业层面,新能源汽车、氢能、新能源消纳、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成为近年来的发展重心。然而,在汽车电气化发展过程中...[详细]
概要: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需加快推进低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应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车用氢能产业,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深入延伸至碳排放贡献度达45%的能源、电力行业。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具有零排放、效率高、运行平稳、耐低温、续航稳定等诸多优点,可有力拉动我国电力行业清洁化转型,更大程度助力碳中和...[详细]
概要:过去十年来,中国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以清洁化、智能网联化为指引的汽车产业正加速变革,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规模庞大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的先发优势。近几年,以德、日等为主的外资企业掀起一波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狂潮,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仍以国内布局为主,海外市场发展较为薄弱。2020年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立,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迎来新契机,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突破口。中国新能源汽车...[详细]
2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不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稳定城市汽车消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释放农村汽车消费潜力。对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微型或轻型货车(含皮卡)、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补贴支持。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新能源家用汽车给予支持,研究不...[详细]
时临2021年全国两会召开,又到了各大车企掌舵人建言的时候。作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朱华荣先生,两会建议有六个,分别是: 《关于当前市场与舆论环境下,持续提升中国汽车品牌社会认可度的建议》 《关于优化新能源汽车使用端管理,促进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的建议》 《关于推动国产芯片产业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的建议》 《关于使用车辆电子合格证取代纸质合格证、提升国家信息化管理能力的建议》 《...[详细]
2020 年,上海市新增新能源汽车超过 12 万辆,相比之前 7 万辆的增速可以说是翻了个番。一方面是上海加强了对外牌车的限制,另一方面必须感谢上海施行已久的“免费新能源牌照”政策。对于上海人民来说,买新能源车就送牌照意味着可以省掉一笔近 10 万的燃油牌照拍卖费用,还可以享受和本地燃油牌一样“不限行”的优待。但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线城市这样无限制发放免费牌照的政策必然是有“期限”的。3 月 1 日起也就是今天开始,...[详细]
3月1日,上汽在官方网站发布了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关于“两会”的建议,共聚焦四个方面:车规级芯片国产、汽车数据安全、氢燃料电池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车电分离”。● 提高车规级芯片国产化率,增强国内汽车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陈虹建议,在消费级芯片企业的扶持政策基础上,加大对车规级芯片行业的扶持力度,使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愿意用、敢于用、主动用”。具体对策有:出台聚焦车规级芯片的扶持政策,...[详细]
随着国家对电动车发展的大力支持,各地的鼓励政策也从补贴、购买资格优惠开始向产业、人才等层面进行更全方位的扶持。近日,上海市政府就公布了《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不仅在企业所得税等层面加大优惠,甚至还包含了优秀新能源人才落户奖励政策。在与上海广大消费者息息相关的摇号政策层面,上海相关部门表示,新能源车免费专用牌照政策将延续至2023年底,并继续加大对纯电动汽车的支持力度。...[详细]
“电是清洁能源的最终利用形式,也是效率最高的利用方式”。而长久以来,减弱化石燃料的使用早已成来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当能源转型变革的根本任务落脚在构建清洁、低碳的新型能源体系。这就预示,伴随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变迁的风向将直指“电气化”。从推动产业转型异常猛烈的欧洲,到当下的中国,以“电”为核心的新能源发展,都俨然成了主旋律。这样一来,各大城市对落子新能源产业的进程,势必将进入新一轮的提速...[详细]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纲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国际国内互联互通、全国主要城市立体畅达、县级节点有效覆盖,有力支撑“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详细]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分析月刊》聚焦汽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领域的商业情报洞察,侧重最新的智能汽车政策、核心技术市场配套率、技术应用及热点专题分析,为行业用户提供实时动态、专业深入的商业情报服务。01内容大纲01智能网联汽车政策解读?涉及国家产业规划、地方区域政策、产品技术标准等最新产业政策解读与影响判断02自动驾驶市场配置与产业分析? 国内ADAS市场配置率、ADAS细分功能(如AEB、LDW、LKA、ACC、APA等)市场配置率...[详细]
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要打造绿色物流。积极调整运输结构,推进铁水、公铁、公水等多式联运,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强物流运输组织管理,加快相关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信息共享,发展甩挂运输、共同配送。推广绿色低碳运输工具,淘汰更新或改造老旧车船,港口和机场服务、城市物流配送、邮政快递等领域要优先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加大推...[详细]
电车资源获悉,近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基本建成“车桩相随、开放通用、标准统一、智能高效”的充电设施体系,到2025年底,全省充电设施保有量达到40万个以上,保障全省电动汽车出行和省外过境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意见明确,长株潭都市圈公共充电桩与电动汽车比例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1公里,其他...[详细]
2月8日,乘联会发布的2021年1月销量数据显示,1月新能源乘用车市场零售量为15.8万辆,环比下降23.9%,同比增长281.4%。从同比大幅增长的情况来看,今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呈现高开走势。图片来源:乘联会而市场呈现高开走势与多款车型热销的强势拉动不无关系,在1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榜单中,宏光MINIEV销量超过2.5万辆、国产特斯拉Model 3销量约1.4万辆、比亚迪汉EV销量为9298辆,从市场表现来看,到了2021年,这几款车型热销的行情还...[详细]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2月8日讯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针对2020年度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车积分核算、抵偿的三项政策调整措施。一是根据油耗积分核算标准—GB 27999《乘用车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中“对采用一种或多种循环外技术/装置(怠速启停、制动能量回收等)的车辆,其车型燃料消耗量可相应减去一定额度”的规定,...[详细]
1月,国内狭义乘用车销量达到216.0万辆,同比增长25.7%,是过去十年中的第二好表现。新能源汽车销量的高增速成为车市“开门红”的重要推力,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6.8万辆,同比增长290.6%。车市在特殊时期也呈现出新特征,因大部分民众积极响应“就地过年”政策,往年的“返乡购车潮”较为冷淡,取而代之的是大城市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这也造成了MPV、微客市场低迷,高档车市场火爆的局面。展望全年,乘联会预计2021年...[详细]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再传捷报——首款青春型皮卡五菱征途自2月2日开启盲订至今,5天内实现订单量破2000,再创佳绩。仅5天订单破2000,盲订政策名额加码2月2日,刚刚宣布正式亮相的五菱征途开启了盲订活动,为一直关注征途的用户贴心准备了9.9元下订赢取价值8000元的“奋斗者礼包”与“生活家礼包”二选一的优惠政策。征途的硬核产品实力加上极大的优惠福利激发了用户的抢订热情,仅在5天内订单迅速突破2000。五菱征途为不辜负用户期...[详细]
“技术狂人”王传福认为:“靠别人都是幻想。”...[详细]
对于汽车行业,政策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在2020年,多项有关于汽车行业的政策在经历较长时间的过渡期后,到2021年将开始实施。所以,汽车行业又将开始实施哪些新政策呢?国六排放—全面实施部分地区提前施行,因汽车销量骤降而推迟,关于国六排放施行这件事,经过这一年各种延期之后,终于是定下来了。2020年4月29日,在国家发改委等十一部门发布的《关于稳定和扩大汽车消费若干措施的通知》里,指出轻型汽车(总质量不超过3.5...[详细]
刚刚过去的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6.6万辆和136.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5%和10.9%,增速较上年实现了由负转正,远超业界此前预测。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能源乘用车对私市场份额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根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1-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私人购买量达到63.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加了21.8万辆,占整个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71.5%,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那么,促成2020年新能源乘用车对私市场...[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