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日立汽车系统公司于2017年9月27日宣布,公司将旗下的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电子控制单元(ADAS ECU)配置到全新设计的日产LEAF车型中,该款车型于今年9月上市发售。日立汽车系统推出的ADAS ECU为日产LEAF的ProPILOT功能提供了硬件及技术支持。公司将继续为车企旗下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提供支持,未来将提升ADAS ECU的应用范围。...[详细]
据外媒报道,北美商用车(North American Commercial Vehicle Show,NACV)于本周在亚特兰大召开,博世将展示诸多供商用车使用的自动驾驶、车联网及电气化技术及设备,详见正文。...[详细]
据外媒报道,石油巨头壳牌公司(Shell)在今年初曾宣布,将在英国及荷兰部署电动车充电站。2017年9月27日(昨日),壳牌充电站终于浮现真容,其外观酷似油泵。其提供三个充电端口,尽可能确保车辆与充电装置的兼容性,包括:CHAdeMO直流快充端口、CCS直流快充端口及常规Mennekes端口。壳牌的收费标准为0.25英镑/千瓦时(约合0.34美元/千瓦时),对当地电动车用户而言,其费用并不算太贵,该公司希望明年将费用涨至0.49英镑/千瓦时。...[详细]
据外媒报道,微妙通讯公司(Nuance Communications, Inc.,NUAN)于2017年9月18日宣布,公司将在底特律郊区的新用户体验研究中心内启用设计、研发、创新及车载体验(DRIVE)实验室,旨在研发并改进车载用户界面,最终为驾驶员提供更为安全、智能、愉悦的车载体验,帮助车企提供差异化服务,带来出色的用户体验。公司将继续推动旗下的声龙驾驶汽车助手的人工智能识别能力、车辆与家庭的网络互联,上述两项能力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详细]
据市场研究结构Markets&Markets透露,车载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设备的市场增长潜力相当巨大。车用级AR市场主要涉及抬头显示器(HUDs)、相关的传感器及信号调节。对车用级AR技术而言,核心技术在于传感器融合(sensor fusion),采用模糊互控对传感器数据进行联合处理,对大多数ADAS功能而言,该技术使不可或缺的,未来还将新增实时功能。AR系统市场被大陆(德国)、伟世通(美国)、松下(日本)及哈曼国际(美国)等少数全球大公司所主导。...[详细]
据外媒报道,现代汽车在中国贵州省贵安新区启用了首个全球大数据中心,旨在对公司旗下互联车辆所采集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大幅提升其互联车辆的研发能力,有助开展市场预测并强化其在华业务。现代对其自主研发的互联车辆运营服务(Connected Car Operating System,ccOS)及互联车辆服务平台(Connected Car Service Platform,ccSP)寄予厚望。据现代估计,新的在华大数据中心将进一步强化其大数据处理能力。未来数年内,公司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大数据中心网络。...[详细]
据外媒报道,丹麦电力系统(DPS)与丹麦技术大学(DTU)、捷克的布拉格化工大学开展合作并在测试报告中宣称,在高温聚合物燃料电池(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HTPEMFC)试验中,其操作稳定性(降解速率)破纪录。整个测试周期为1.3万小时,该团队为测试电池分别配置了聚苯并咪唑薄膜及线性聚苯并咪唑薄膜,两者平均电压衰变率分别为1.4μV/h和4.6μV。相较于传统PEM燃料电池,该聚合物耐高温性更强,其聚合物电介质薄膜(HTPEM)的运行温度可达160-200℃。...[详细]
据外媒报道,欧司朗(Osram)向智能车灯技术又迈进了一大步。该公司研发了一款混合式发光二极管(hybrid LED),分辨率可达1024像素(pixels),且能进行单独操控。未来或将能采用动态方式对光锥(cone of light)实现塑形,使驾驶员能始终拥有最优的车灯照明条件,不会因前方驶来车辆的车灯而导致驾驶员目眩。该原型机将发光芯片(light-emitting chip)与各像素控制电子设备整合到一个部件中。...[详细]
据外媒报道,激光雷达(LiDAR)如今成了众多车企的宠儿,该类设备被搭载于自动驾驶车辆上,可实现安全导航、障碍物探测及规避。目前,许多车企已经将防抱死系统(ABS)作为旗下车辆的选配件或标配,预计激光雷达产品也将随之呈现增长态势。截止至2025年,因为机械式激光雷达太过脆弱,而且造价不菲,预计固态激光雷达将在市场中占据较大比重。目前,许多车企已经将防抱死系统(ABS)作为旗下车辆的选配件或标配,预计激光雷达产品也将随之呈现增长态势。...[详细]
据外媒报道,科思创(Covestro)为Sonnenwagen项目提供材料及技术服务,并担任其金牌赞助商。公司想要借助该项目,在严苛的赛道环境下检测器涂料的品质。该涂料系统特别适用于车身零部件的涂装,其材质为碳纤维复合物,环境气候对该款透明面漆(top clearcoat)的影响较大。Sonnenwagen采用了创新型车用级修补漆(automotive refinish coating),该产品还包含科思创提供的生物基硬化剂——Desmodur® eco N 7300。...[详细]
据外媒报道,博格华纳于数日前发布消息,公司将向一家全球知名的电动车制造商提供了先进的新款高压正温系数(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PTC)座舱加温技术(cabin heating technology),该项技术产品在提升能源利用率的同时,还缩短了座舱加温的时间。随着温度的上升及加温需求的减弱,该方案可自动实现节能效果。该座舱加温器的最大功率为7 kW,可提供双区域功能,旨在降低余热,几乎实现了暖通空调系统的静音操作。...[详细]
据外媒报道,随着企业对开放式数字化平台接受度的不断提升,人们越发担忧数据安全及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问题,因为开放式数据平台需要企业共享制造过程中所涉及的制造及工艺数据。本文将从开放源代码、模块化软件研发、知识产权及网络资源应用等多个角度,解析西门子的智能制造技术。...[详细]
据外媒报道,Essential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兼安卓生态系统创始人——安迪·鲁宾(Andy Rubin)最近在采访中谈到,未来技术的发展将基于内部互联的软件方案及人工智能。各公司还应推广并利用物联网(IoT)等先进技术,并致力于先打造硬件平台和产品,先配置主要的功能,然后再将未来的先进技术引入该平台,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转变过程,需要其利用软件革新及数据采集来实现及完善。此外,公司还应推广摄像头的应用。...[详细]
据外媒报道,思博伦通信(Spirent Communications)将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Cranfield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致力于未来的互联车辆及自动驾驶车辆。两家机构表示,双方想要共同提升其定位及定时技术,提升自动驾驶车辆及互联车辆(CAVs)的性能。...[详细]
据外媒报道,智能能源公司(Intelligent Energy)与工业加工创新中心(Centre for Process Innovation,CPI)与涂层供应商Haydale开展合作,为质子交换膜(proton exchange membrane,PEM)燃料电池双极板研发全新的导电涂层,旨在进一步降低成本。NovCoat项目成功实现了在不锈钢上涂装纳米碳涂层,使其性能类似于PVD涂层,根据环境条件及方案实现卷对卷制程,将有助于驱动输出水平,并大幅降低成本。...[详细]
据外媒报道,坊间传言特斯拉正在自主研发芯片,供其自动驾驶车辆使用,因为该公司曾于去年从AMD挖角了传奇性芯片架构设计师Jim Keller。如今,特斯拉正在研发自主芯片的报导逐渐增多,目前该公司与AMD、GlobalFoundries的合作似乎在印证这一消息的可靠性。...[详细]
据外媒报道,据估计,截止至2020年,全球将有近3.81亿辆互联车辆上路行驶,2015-2020期间,其带来的收入将高达8.1万亿美元。未来的市场机遇引发各大车企掀起新一轮竞赛,该类未来的智能型车辆均提供车载信息娱乐系统、先进的车联网及各类夺人眼球的新功能,为车企带来新的财源,也带来了许多挑战和担忧。萨斯肯通讯技术公司汽车与产业事业部高级副总裁兼负责人Ram Ramaseshan在接受外媒采访中解释了车企热衷于智能车辆的原因、潜在的机遇、未来的挑战、全球汽车业的未来。...[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戴乐格半导体(Dialog Semiconductor)透露,公司向两家国际知名的零部件供应商提供SmartBond DA14585蓝牙低功耗系统芯片,用于胎压监测系统传感器。大多数常用的胎压监测系统(TPMS)传感器均采用专有或非标准的小无线通信技术(sub-GHz)无线电,将信息传输到车载计算机,但若采用蓝牙低耗能连接予以代替后,TPMS可采用全球性标准,拥有可交互操作性,还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及智能手机连接。戴乐格使用DA1...[详细]
据外媒报道,宝马明确表示,下一代宝马5系车辆将不会再使用碳纤维,但宝马i3、宝马i8及宝马7系尚未放弃该材质。他表示大约在2020年,宝马旗下车辆将大量采用碳纤维。宝马的i3和i8的整个车身件均采用了碳纤维,而宝马7系的白车身则采用多种复合材料,涉及碳纤维板、强化钢质及铝质元件。...[详细]
据外媒报道,国内首个车辆对外界通信(V2X)应用层标准现已正式发布,该标准(T/CSAE 53-2107)由通用牵头,清华大学与长安汽车业共同参与,并获得了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China Industry Innovation Alliance for the Intelligent and Connected Vehicles)的支持。该标准提供了新框架,其不依赖于基本通信协议,使各大车企能够研发可互操作的V2X应用,实现数据交互。...[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