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采用了全新豪华内饰设计的2021款唐在成都车展正式亮相并开启预售。作为本年度最令人瞩目的旗舰SUV,2021款唐燃油预售价为17万以内,2021款唐DM四驱高性能版的预售价为30万以内、四驱性能版的预售价为25万以内。据官方消息,唐EV也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交付。与此同时,比亚迪还给出了相当有诚意的预售政策: 2021款唐以艺术品级全新内饰设计、媲美百万超跑SUV的操控性能、智能数字出行体验、智能健康生态座舱等强悍的产品...[详细]
比亚迪2021款唐正式迎来预售。7月24日,比亚迪2021款唐于成都车展正式亮相并开启预售。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赵长江现场公布,2021款唐燃油预售价为17万以内,2021款唐DM四驱高性能版的预售价为30万以内、四驱性能版的预售价为25万以内。此外,据官方消息,唐EV也将在今年下半年上市交付。外观层面,2021款唐外观延续了“Dragon Face”家族式设计语言。不同的是,内饰由比亚迪全球内饰设计总监米开勒?帕加內蒂操刀设计,氛围再升级...[详细]
在增压发动机已成主流的当下,到底什么才是好的增压动力?7月24日,率先进入增压动力2.0时代的弗迪动力交出了自己的首张答卷。在第二十三届成都国际汽车展览会上,弗迪动力发布旗下全新燃油动力品牌“骁云”及其首款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在功率和扭矩表现突出的前提下,骁云全新1.5TI高功率动力总成首次实现了在动力、油耗、排放、NVH、价格及可靠性上的完美平衡,满足成熟市场消费者对于一款精品动力的全部期待。该动力总成将首...[详细]
根据交强险上险量数据,2020年6月国产新能源乘用车上险数为7.74万辆,同比下跌59.32%。6月纯电动车上险6万辆,占比77.8%,出租租赁市场上险量仅占总量的13.3%,个人用户占比达71.2%,基本维持了上月水平。纯电动轿车市场,特斯拉国产Model 3再创新高,呈现出断崖式领先。6月Model 3的个人上险13,314辆,占比达88.9%。个人上险中,上海市以2,790辆上险排名第一,占比21%。北京和深圳市的个人上险量紧随其后,分别上险1,808辆1,651辆...[详细]
随着疫情的逐渐消退,国内旅游有望迎来报复性增长,而且当前恰逢暑期,自驾游也迎来了小高峰,不过,您的爱车准备好了吗?赶上雨季的自驾旅行更加需要考虑车辆的综合性能,今天,咱们就以目前市场上比较能“打”的两款小型纯电SUV——BEIJING-EX3和比亚迪元EV535为例,通过对比来看看什么样的车更能胜任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自驾游安全第一,BEIJING-EX3让旅行更安心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就算是放飞自我的自驾游,安全这根弦也不能松,所以我...[详细]
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显示,2020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量为91,326辆,环比增长21.4%。根据第一电动研究院统计,6月新能源汽车配套驱动电机装机数量也随产量上涨而水涨船高,总配套电机装机量达100,376台,环比上涨21%,同比下降24%,降幅进一步收窄。分车辆类型来看,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共配套8.7万台,占比为86.9%。为新能源客车和新能源专用车配套电机量占比分别为5.0%和8.1%。电机类型来看,交流异步电机主力配套量依然出现在新能源乘...[详细]
7月21日,工信部发布《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 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第十七批),大众TIGUAN L PHEV、北汽X7、宝马X1 插电式混合动力、宝马5系插电式混合动力、吉利嘉际、吉利星越、领克01 PHEV、缤越PHEV、海马6P等196款车型入选。新能源汽车(一)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序号企业名称商标产品型号通用名称纯电动续驶里程(km)燃料消耗量(L/100km)发动机排量(ml)整车整备质量(kg)动力蓄电池总质量(kg)动力蓄电池总能量(k...[详细]
7月21日,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8批),比亚迪、上汽大众、东风本田、特斯拉、小鹏汽车等332款品牌车型入选。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20年第8批) 一、 新发布车型(一)符合《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0〕86号)产品技术要求的新能源车型序号企业名称《目录》序号商标产品型号产品名称备注1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1解放牌CA6100URBEV26纯电...[详细]
受疫情等因素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受到波及,动力电池装机量下降。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39.7万辆,同比降36.5%,动力电池装机量17.5GWh,同比降41.8%。根据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2020年上半年,三元电池装车量累计12615MWh,占总装车量72.2%,同比累计下降40.9%;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累计4743.2MWh,占总装车量27.1%,同比累计下降39.6%。随着补贴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从图表中可以看出,三元电池仍是动...[详细]
上周上市的新车中,最耀眼的明星当然是比亚迪的汉。虽然是一款新能源车,但它的关注度丝毫不亚于一款热门的燃油新车。这从它还未上市就已经获得的订单量就能看出来。欧拉推出的白猫名字充满争议,但车型正经竞争力不错。它的产品逻辑,基本延续了R1的逻辑,并且各方面都做得更好。最让人意外的新车是星途LX 1.5T——从品牌战略的层面看,它的推出着实让人感觉不可思议。汉:比亚迪的亮剑之作 上市日期:7月12日品牌:比亚迪指导...[详细]
根据乘联会数据,6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8.56万辆,同比下降34.9%,环比增长20.1%。整体来看,6月共有28款车型销量破千,比5月增加了8款。其中A00级车型6款、A0级车型3款、A级车型10款、B级车型6款、C级车型3款。总冠军再次被特斯拉以破万成绩摘得。特斯拉Model 3再创新高,造车新势力新车入局6月,纯电动A00级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之一,批发销量达1.6万辆,环比增长33%,在纯电动市场的占比提升至23.5%。具体车型来看,销量排名前...[详细]
虽说从汽车企业的角度而言,比亚迪已经成为了A股市场中最大的汽车企业,但从动力电池的角度来看,比亚迪的前行之路依然任重道远。截止到7月13日收盘,比亚迪(0002594.SZ)股价为97.9元每股,总市值达到了2670.85亿元,一举超过了上汽集团(600104.SH)2247.90亿元的总市值,成为A股市场中估值最高的汽车企业。一个深耕新能源市场数十年,一个手握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颇受欢迎的传统汽车品牌,比亚迪实现对上汽的超越,犹如此前特...[详细]
昨晚,比亚迪年度旗舰轿车——比亚迪汉迎来上市。这款车对于比亚迪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比亚迪总裁王传福坐镇现场,开场他就表示,汉EV是比亚迪十年磨一剑的产品,集安全、性能、豪华三大标杆于一体的新能源旗舰轿车。不仅如此,王传福还请来了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到现场站台,为此前传出双方要合作的消息作了一个官宣。华为HiCar全面赋能比亚迪DiLink 3.0系统,不仅可以实现蓝牙自发现,将华为手机上的百万级应用投屏到车机上...[详细]
根据工信部合格证产量数据,2020年6月共产出新能源汽车91,326辆,环比增长21.4%。根据第一电动研究院的统计测算,动力电池2020年6月装机量约为4.7GWh,同比下降28.94%,相比上月缩窄了约10个百分点,环比方面则上涨了33.8%。6月纯电动车型装机4.36GWh,占比92.7%,插混车型装机339.85MWh,燃料电池车型装机3.52MWh。装机结构从车辆细分类别来看,6月纯电动乘用车产量为58,332辆,装机量为2.92GWh,占总装机量的62.1%,较上月下降了...[详细]
近日,比亚迪、江淮、吉利等多家车企陆续发布6月份销量快报。受疫情影响,比亚迪、江淮汽车6月销量遭腰斩,而新势力蔚来汽车和威马汽车却逆势增长。车企6月销量增长/下降比亚迪14165辆同比降47%江淮4394辆同比降55%吉利8750辆同比增46%蔚来3740辆同比增179%威马2028辆环比增35%比亚迪1-6月新能源汽车销量60677辆 同比下降58.34%7月7日,比亚迪(002594.SZ)披露2020年6月销量快报。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4,165辆,同比下降46.69%。1-6...[详细]
7月7日晚间,比亚迪发布了2020年6月份的销量快报。数据显示,6月比亚迪汽车销量为33,725辆,去年同期为38,735辆,同比下滑12.93%,环比微增5.98%;至此,2020年1-6月比亚迪累计销售158,638辆新车,同比下滑30.45%。图片来源:比亚迪6月销量快报截图具体来看,5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4,165辆,同比下滑46.69%,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同比跌幅达49.46%,环比增长23.23%;1-6月新能源乘用车共计销售57,449辆,同比下滑59.19%。盖世研究院资深...[详细]
3月,4.8万辆;4月,5.4万辆;5月,6.6万辆。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三个月以来的真实销量数据。可以看到,自2月以来,成绩节节攀升。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据依然难以扭转同比负增长局面。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哪款车卖得最好?哪个城市最欢迎新能源汽车?接下来,我们继续通过交强险上险量数据,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杭州五城市出发,来看一下新能源汽车在各城市的上牌表现。首先看下全国的情况。2020年5月,国产新能源...[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