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3月9日,三星推出了一款高性能、长寿命的全固态电池,能够让电动汽车续航里程达到800公里,而且循环寿命超1000次。...[详细]
Dhillon的离职正值特斯拉处于一个关键时期。该公司正努力在弗里蒙特工厂同时生产四款不同的电动汽车:Model 3、Model Y、Mode S和Model X。...[详细]
电动汽车供应链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许多汽车制造商已经在为电动车电池的供应而苦苦挣扎,此外,钴和锂材料也因疫情而更加难求……...[详细]
2020年1月小鹏G3参与中保研碰撞测试(C-IASI)并获得3项“G”的成绩,作为中保研碰撞测试(C-IASI)发布以来新能源汽车的首撞,近日,中国汽车研究院整车碰撞科主管王国杰先生,第五届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交通安全技术专家尹志勇教授对此次碰撞进行深度点评,对G3在碰撞中的表现多次给予肯定,尤其是在车顶强度、三电系统安全、AEB安全等细项测试中表现不俗,充分证实了小鹏G3无论是主动安全还是被动安全,都能为驾乘人员提供...[详细]
猜猜看,谁的混动占比高达90%。 虽然,早就做好了今年的德国汽车市场必将下跌的心理准备,但当这一切真实地出现在面前的时候,还是有些难以接受。据德国机动车管理局(KBA)公布的数据显示,继1月负增长7.3%后,2月德国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跌10.8%至239,943辆。这是时隔17个月之后德国市场再次出现两位数的跌幅,上一次为WLTP开始实施的2018年9月。从不同燃料类型的车型销量来看,和1月一样,2月占据80%以上市场份额的汽油车和...[详细]
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PNNL)的科学家们,将一种特殊设计的锂离子电池装入二次离子质谱仪中,在电池工作过程中,从分子级别观察SEI的形成。...[详细]
阿伯丁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发现了一种新型化合物,或让燃料电池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工作,从而确保燃料电池具备长寿命、高稳定性、低成本等特点。...[详细]
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发展受益与多方因素,逐渐由补贴等政策驱动向市场供需驱动转化。新冠肺炎疫情短期内对汽车行业的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形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如果在第二、三季度有政策相关的利好消息,将对有效对冲疫情对新能源汽车的影响。...[详细]
受电动汽车续航焦虑困扰的车主有救了,巴黎附近的一家创企EP Tender研发了一款可租用的移动电源,可帮助恢复续航里程。...[详细]
图片来自“Unsplash”特斯拉实现了100万辆的“小目标”。2020年3月10日,特斯拉CEO在推特上表示,特斯拉完成了第100万辆电动车下线。从2008年交付第一辆电动跑车Roadster,到第100万辆电动车下线,特斯拉花费了12年。特斯拉100万数字背后,得益于2019年销量井喷式增长。2019年,特斯拉全球销量达到36.8万辆,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增长。特斯拉表示,2020年有希望达成50万辆的销量目标,意味着2021年初,特斯拉累计销量将有望突破150万...[详细]
特斯拉宣布,该公司第100万辆电动汽车已经下线,这也让该公司成为了第一家实现这一里程碑的制造商。...[详细]
截至去年12月底,特斯拉在中国生产的汽车使用了约70%的进口零部件。该公司此前曾表示,希望在今年年底前使其上海工厂的整个供应链实现本土化。...[详细]
一项最新的问卷调查显示,特斯拉的Cybertruck车型吸引了卡车消费者的注意,买家对它的兴趣甚至超过了道奇最畅销的卡车。...[详细]
受新冠病毒影响,凯迪拉克取消了新车型Lyriq原定于4月2日的发布会,Lyriq是基于凯迪拉克母公司通用汽车新发布的电动汽车平台的首款电动SUV。...[详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王朝阳团队近日在电池技术又获得突破,研发了一款新型锂离子电池,寿命可超100万英里。...[详细]
来自国内的一份新报告显示,特斯拉有意提升其上海工厂的产能,并且计划在该工厂内生产新车型。...[详细]
凯柏胶宝集团(KRAIBURG TPE)开发了一种创新的材料技术,可以生产密度非常低的热塑性弹性体(TPE),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三条新生产线,用于生产同一类型超轻型部件,以满足汽车构造等应用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详细]
一位印度籍科学家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发现了氮化碳纳米材料,可以为终极清洁能源汽车的出现奠定基础。...[详细]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和戴姆勒公司(Daimler AG)的研究人员,利用量子计算机,对三种含锂分子的偶极矩进行建模,并着眼于开发下一代锂硫电池。...[详细]
今年晚些时候,该公司将在这座工厂生产XC 40 Recharge车型,这是该公司首款纯电动车型。...[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