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将在明年向日本交付纯电巴士。12月18日,财经网汽车从官方获悉,比亚迪日本(BYD Japan)公司将推出量产型大型纯电动巴士 K8。将在日本交付的K8,续航里程为220公里,共有都市型I、都市型II和郊外型3款,最高载客量分别为81人、77人和75人,建议不含税售价为3850万日元。这款比亚迪大型纯电动巴士将作为日本的公交车,将于明年 1 月开始交付,力争 5 年内销售 2000 辆。比亚迪目前产品线已覆盖了乘用车、公交车、出租车、...[详细]
根据乘联会数据,1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18万辆,同比增长128.6%,环比10月增长24.7%。整体来看,11月共有41款车型销量破千,比10月增加了4款。其中A00级车型10款、A0级车型4款、A级车型15款、B级和C级车型共有11款。总冠军再次被宏光MINIEV以28,246辆的成绩摘得。(11月销量破千车型)这里需要说明一下,12月1日上汽通用五菱官方发布消息,宏光MINIEV在11月创下了33,094辆的销量纪录。两个数字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统计口径的不同,...[详细]
作者前言:借德国奔驰汽车新款S级轿车上市之际,作者以20多年在这家“豪华汽车品牌”工作所经历的、所体会到的、以及市场客户的关注点为出发点,解析一下豪华与成本的逻辑关系,个人观点,仅供读者参考。图1 奔驰汽车新款S级轿车(W223)内饰;图片来源:奔驰奔驰新款S级(W223)轿车:新款S级轿车的座舱,一眼望去,最醒目的是仪表板中间段装饰板,高亮的表面下,细细的木质纹路,犹如别墅客厅里那台三脚钢琴的表面,散发出优雅、...[详细]
距离标准化汽车硬件供应商更近一步。图片来源:Unsplash据天眼查App显示,12月11日,弗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公司注册资本5亿,法定代表人为何龙,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电池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近年来,比亚迪旗下弗迪系企业不断壮大。2019年12月,比亚迪两天时间连续投资成立三家弗迪系子公司,分别是弗迪模具有限公司、弗迪科技有限公司和弗迪动力有限公司,...[详细]
比亚迪成立弗迪实业有限公司。12月15日,财经网汽车通过天眼查获悉,近日,弗迪实业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5亿,法定代表人为何龙,经营范围包含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销售,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由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为此财经网汽车联系到比亚迪方面,但对方未对此次新公司成立进行详细解读。最近两年,弗迪系企业成为比亚迪在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布局...[详细]
网传小米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青悦S1属于虚假消息。12月15日,比亚迪网络举报中心发布消息称,为小米造售价8万多的车属虚假消息,比亚迪并未与小米生产该款车型。小米官方也正式回应称,相关图片系造假,小米没有任何造车计划,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据了解,网上流出多组图片显示,该车辆是一辆敞篷车型,并标注“小米蓝天计划”,用户预定后须到达指定的比亚迪经销商店进行提车。还配文称,“小米即将发布和比亚迪联合出品的‘年...[详细]
Keolis车队由比亚迪12米和13米电动巴士所组成。得益于比亚迪全新升级的电池技术,13米车辆可提供更长的续航,以及跨城市的通勤能力。...[详细]
近日,上汽通用五菱、比亚迪、长城、广汽埃安、上汽乘用车、奇瑞新能源、吉利、蔚来、理想、小鹏、威马、哪吒等车企陆续公布了11月份销量数据。我们列出了11月新能源车企销量TOP10。其中上汽通用五菱36070辆、比亚迪26015辆、特斯拉(中国)21604辆位居榜单前三甲。长城欧拉也在11月实现销量破万,位居第四,稳居新能源行业第一阵营。而上汽乘用车则从第三位跌落至第五。从榜单来看,上汽通用五菱凭借“神车”宏光MINIEV再次蝉联冠...[详细]
日前,盖世汽车了解到,比亚迪正式成立了弗迪实业有限公司(下称弗迪实业)。据企查查公开的信息显示,弗迪实业是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20年12月11日,注册资本5亿元,法定代表人为弗迪系的大佬、弗迪品牌的董事长何龙。经营范围方面,弗迪实业的业务包含了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电池制造、电池销售、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等。弗迪实业关系,图片来源:企查查弗迪实业注册信息,图片来源:企查查最近两年,...[详细]
比亚迪刀片电池产品已经搭载在“汉 EV”车型上。12月14日,比亚迪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刀片电池产品已经搭载在 “汉 EV”车型上。12月14日,刀片电池板块指数报1078.414点,涨幅达2%。比亚迪副总裁、弗迪电池董事长何龙 3 月在发布会表示,传统的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只有 40%,刀片电池的电池包的空间利用率可以达到 60% 以上,可以大大提高续航。 2020年7月12日,比亚迪汉上市,作为一款国产豪华中大型新能源轿车,超长续航版...[详细]
“除了特斯拉外,智能电动汽车品牌还有哪些?”“我想买电动汽车,哪个品牌和车型最受欢迎?”不少消费者在买车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针对消费者的这些疑问,我们决定要用真实数据说话,所以列出了近3个月来,主流智能电动汽车品牌百度搜索指数TOP20和销量排名靠前的电动车型百度搜索指数TOP15。品牌指数TOP20:特斯拉独占鳌头从上述排行来看,特斯拉以38770的搜索指数位居榜首,威马汽车、比亚迪分列第二和第三。广汽埃安由于是1...[详细]
继工信部对广汽、比亚迪、吉利、北汽等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监督检查后,12月8日,工信部对新能源汽车生产一致性违规企业作出处理。工信部表示,约谈了前期监督检查中存在违规问题的25家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下发责令整改通知书,要求有关企业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认真分析问题原因,严格按照《公告》管理要求,限期整改存在问题。来源:工信部同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告》管理规定,根据违规情节轻重,对违规企业依法予以撤...[详细]
12月8日,工信部公示了申报第339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申报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共有102户企业的217个型号,其中纯电动产品共86户企业168个型号、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共14户企业22个型号、燃料电池产品共16户企业27个型号。339批新能源乘用车部分序号企业名称产品商标产品名称产品型号1重庆金康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赛力斯牌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SKE6470SBEVA1S2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吉利牌换电式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JL...[详细]
冬天到了,在我们的车友群中,大家的聊天内容也多了些自我揶揄的味道。“今年冬天准备的被子不够厚,开车感觉老寒腿要犯了。”“今天脚法不好,同样的路,表显多了好几公里。”“平时快充一个小时能充满,冷的时候要花四五个小时。”……在搜索资料准备这期调查之前,我意外地发现了第一电动网在2015年做的一次类似调查,当时共有95名电动车车主接受了调查,而他们的车辆续航里程中位数在入冬前仅有160-180km。如今,5年过去,电动...[详细]
宋PLUS采用比亚迪家族全新的Dragon Face 3.0设计理念,进气格栅为六边造型,格栅内部采用点阵式设计,同时还设置...[详细]
继宋PRO市场大火之后,比亚迪又带来了宋家族的另一款具有爆款相的新成员——宋PLUS。打着中国首款宽体潮流SUV的旗帜,宋PLUS今年9月上市后,关注度一直不错。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市首月宋PLUS的订单就突破万辆,上市后的首个完整月份(10月),交出了终端超过5000辆的市场表现。虽然市场定位上宋PLUS仍属于紧凑级SUV的范畴,但从产品力上看,其实宋PLUS要比宋Pro高半级。在官方公布的产品定位上,宋PLUS就被看作是宋Pro和唐之间...[详细]
12月3日晚,比亚迪(002594,SZ)发布了2020年11月销量快报。数据显示,比亚迪当月销量约为5.39万辆,前11月累计销量约为37.07万辆,同比下滑约11.37%,降幅较10月进一步收窄。图片来源:比亚迪公告具体来看,11月比亚迪燃油汽车板块和新能源汽车板块较10月均保持增长态势。其中,11月当月比亚迪燃油车销量约为2.73万辆,前11月比亚迪燃油车累计销量约为20.98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3.96%。新能源方面,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约为2...[详细]
11月7日,由汽车评价研究院主办的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专用高效发动机技术品鉴会在深圳召开。会议现场,行业内的资深专家共同把脉发动机的未来发展,擘画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蓝图。比亚迪在插电式混合动力领域最新的研发成果——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也正式揭幕,凭借卓越的性能以及领先的科技创新,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斩获了“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图片:比亚迪骁云-插混专用1.5L高效发动机获奖)...[详细]
比亚迪汉EV,据称是自主品牌高端纯电轿车的代表,23万起售,你会买Model 3还是它?...[详细]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2020是充满艰辛却又不甘平凡的一年,这一年新冠突发,新能源汽车销量几经腰斩;同在这一年合资新能源发力、造车新势力在资本市场收获颇丰,传统自主新能源车企则在危与机中纷纷谋变求生。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日前召开的2020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比亚迪产品规划及汽车新技术研究院院长杨冬生在接受媒体专访时就表达了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的诸多见解,同时透露了...[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