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简单梳理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标准法规、生产准入、上路使用以及事故责任等方面政策标准法规进展情况,为行业人士提供一定参考。...[详细]
电车资源获悉,安阳市发布《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若干政策》。若干政策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目标任务。按照我市电动汽车月增加300辆的增速情况,依据公共充电车位与电动汽车1:8的配比要求,确定到2025年,全市力争建成集中式充(换)电站100座左右,充电车位6000个左右。城市核心区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小于2公里。明确了充电基础设施的支持政策。公交、环卫、物流、通勤等公共服务领域专用...[详细]
电车资源获悉,3月31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注册汽车(不包含置换更新)中新能源汽车比重达到60%左右,至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左右,累计建成公共和专用网络快速充电桩4.3万个左右,基础网络慢速充电桩79万个左右,规范化、常态化新能源汽车管理体制机制基本建立。方案明确指出,要持续提升公共领域新能...[详细]
近日,河北省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十条措施》(简称《措施》)。《措施》中提出了深入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着力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要求,其中提到:建立健全便利通行、停车优惠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激励政策,加快充电桩、加氢站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石家庄、唐山、邢台、邯郸等“退后十”城市及雄安新区等城市建成区、冬奥会赛区新增及更新的环卫(清扫车和洒水...[详细]
3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实施提高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等政策,激励企业创新,促进产业升级。 会议指出,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更多运用市场化、公平普惠激励政策,撬动企业和全社会增加研发投入,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结构优化。 近年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税收优惠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有力促进了企业创新。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支持企业创新有关举措,会议决定,一是...[详细]
2021年第四批至第十四批《减免车船税目录》和第二十二批至第三十批《免征购置税目录》发布后,分别有4121款和2029款车型在12个月内无产量或进口量,拟从相关《目录》撤销。为了促进新能源车市场发展,特别是在私人领域的推广,中国从2014年9月开始执行新能源车免购置税政策。约车价10%的减免优惠带来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就在政策刚执行的当月,市场销量立马翻倍。此后的几年时间里,免购置政策一直发挥着激励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详细]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关于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方案提出,要推动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探索开展新能源汽车废弃电池等废弃物回收利用。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完善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建立机动车排放污染防治责任制度,确保城市公交、道路运输、环卫、邮政、快递、出租车等企事业单位车辆达标排放,推动开展电动...[详细]
近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就《深圳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深化机动车污染防控。围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高效储能等生态环保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实施生态环保产业倍增发展计划,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和典型示范企业;调整车辆排放结构,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结合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鼓励老旧车置换为清洁能源车辆,推动城区物流电动化,加大“绿色物流区”执法力度;构建新能源...[详细]
近日,北京现代第五代途胜L正式公布其17-21万元的驭潮抢鲜价,同时发布新车预售政策。3月22日-4月12日期间,消费者登录北京现代天猫旗舰店预定第五代途胜L并成功支付订金,即可享受北京现代提供的四大新车预售政策,累计优惠价值经初步估算已超5万元,配合同级更具竞争力的17-21万元预售价格,共同为第五代途胜L打造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详细]
疫情影响渐行渐远,但国际形势更加复杂多变,美债收益率提升,突破1.7%,创下近一年新高,无风险收益率提高,外加通胀担忧,全球流动性有收紧要求。3.部分汽车企业资产负债率更是接近100%,存在现金流断裂的可能。流动性扩张导致上游材料大幅涨价,通胀袭来,汽车企业发展存哪些隐忧主要观点导读1.2021年1-2月份,汽车销量同比大增3.6倍,但剔除疫情影响并未明显复苏,与2019年同期相比,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2%和1.4%2.疫情影...[详细]
近些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家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以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为主的新能源产品在市场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氢燃料电池汽车自2016年起已保持4年的连续增长,从600多台上涨至2020年的近3000多台。在实现“3060”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氢燃料汽车成为布局的又一重点。利好政策不断 氢燃料汽车向前发展2020年9月,财政部等五部委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详细]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关键之年。其中,作为推动中国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演进的重要技术支撑,车联网具有巨大的产业发展潜力和应用市场空间,对于驱动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具有深远的意义。但机遇常常与挑战并存,车联网“大蛋糕”的背后同时也藏着不为人知的曲折。政策+技术+市场三重驱动,车联网加速落地进入21世纪以来,欧盟、美国、日本相继推出相关政策,以加大对车联网行业的...[详细]
电车资源获悉,近日,郑州市交通运输局起草了《郑州市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按照《郑州市人民政府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实施细则 (试行) 》的有关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稿指出,郑州要建立以标准化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为主体的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体系,加快存量轻型、微型燃油货车更新替换为新能源货车,力争至2021年底新能源货车达到30000辆,全市各类充电终端达到25000个。要大力推进新能源...[详细]
因去年初爆发的疫情所产生的当月超低基数,让今年即便因春节有效售车日大幅缩短的2月车市有着较为好看的表现。就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在已公布产销量数据的众车企中,多数企业2月批发量/终端销量/交付量较去年同期数据呈现较大增幅,具体情况如下:颜色标注标准:同比低于大盘增速为绿色,其中,单月同比增速基准线为370%、累计同比增速基准线为76.8%;环比高于大盘增速(-42%)为红色同比销量暴增,但跑赢大盘的并不多诚如前文所...[详细]
正在举行的全国两会,汽车“强芯”成为汽车行业代表委员热议的关键词。全国人大代表、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在保证产业链稳定供应基础上,国家出台积极政策来推动汽车芯片国产化,维护汽车供应链安全”;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尹同跃提出,“制定国产车载芯片技术路线发展纲要、成立芯片创新发展平台”;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建议,“制定车规级芯片‘两步走’的顶层设计路线,实现车规级芯...[详细]
2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不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稳定城市汽车消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释放农村汽车消费潜力。对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微型或轻型货车(含皮卡)、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补贴支持。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新能源家用汽车给予支持,研究不...[详细]
3月4日下午,随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我国正式进入“两会时间”。这其中,能源作为国家命脉,再次成为两会讨论的重点。自去年9月开始,我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时间表,到目前,全国20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已经提出2021年将研究、制定碳达峰方案,各企业也应声而动。而聚焦汽车产业层面,新能源汽车、氢能、新能源消纳、充换电基础设施等成为近年来的发展重心。然而,在汽车电气化发展过程中...[详细]
概要:为实现2030年碳达峰及2060年碳中和的目标,我国需加快推进低碳减排,可再生能源开发及应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展车用氢能产业,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行规模,提高可再生能源制氢比例,是实现低碳减排的重要途径。燃料电池汽车产业深入延伸至碳排放贡献度达45%的能源、电力行业。同时氢燃料电池汽车还具有零排放、效率高、运行平稳、耐低温、续航稳定等诸多优点,可有力拉动我国电力行业清洁化转型,更大程度助力碳中和...[详细]
概要:过去十年来,中国培育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时,以清洁化、智能网联化为指引的汽车产业正加速变革,政策支持、技术创新、规模庞大等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的先发优势。近几年,以德、日等为主的外资企业掀起一波全球新能源产业布局狂潮,而中国新能源汽车仍以国内布局为主,海外市场发展较为薄弱。2020年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确立,中国汽车全球化发展迎来新契机,新能源汽车成为重要突破口。中国新能源汽车...[详细]
2月9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商务领域促进汽车消费工作指引和部分地方经验做法的通知。通知提出,各地不出台新的汽车限购规定,稳定城市汽车消费。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释放农村汽车消费潜力。对农村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微型或轻型货车(含皮卡)、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给予补贴支持。推广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限购地区号牌指标数量配置向新能源汽车倾斜,对无车家庭购置首辆新能源家用汽车给予支持,研究不...[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