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利用中国猴子做排放测试的首位大众高管曝光 已停职调查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星期二发表言论称,与颇具争议的用猴子做排放测试有牵连的首个高管是集团首席游说官Thomas Steg。德国政府官员了解这一事件后也立即谴责称这一行为令人感到厌恶。大众集团CEO穆勒(Matthias Mueller)在对此事进行回应时称,他已经得到Steg的请求,随着集团对案件调查的展开,Steg将离开目前的职位。穆勒说到:“我们目前正处于调查阶段,Steg先生也宣布将负完全责任,我尊重他的决定。”Steg之前...[详细]

2018-02-01 06:00:41 原创

除了猴子还用人测试尾气排放 大众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戴姆勒和宝马近日被报道称出资赞助利用猴子来做排放测试,而在此期间却又被报道称利用人来做排放测试。该测试由一个仅少数人知道的组织发起,而进行测试的组织由上述三家车企在2017年成立。据《斯图加特报》星期一报道称,该测试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University of Aachen)所使用的一家诊所内利用25位测试人员来吸入柴油车尾气。此报道援引的是欧洲交通领域环境和健康研究集团(EUGT)年度报告...[详细]

2018-01-30 11:42:04 原创

利用猴子进行排放测试 大众对此发表歉意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排放门事件近日再次引起热议,纽约时报上周五报道称,大众2014年在美国实验室内利用10只猴子来吸入大众甲壳虫柴油车的排放尾气,以证明德国柴油车的环保技术已经让排放的尾气几乎没有健康损害。近日,集团也对利用猴子来测试引擎排放效果一事做出道歉。这起测试由大众、戴姆勒、宝马和博世联合成立的欧洲运输业环境与健康联合会发起。大众在发言中说到:“我们对这起错误和缺乏考虑的行为道歉。”...[详细]

2018-01-29 13:29:44 原创

福特与博世涉嫌安装排放作弊软件 涉及50万辆皮卡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多为车主在诉讼当中称,福特涉嫌在排放测试当中作弊的大型皮卡至少有500,000 辆,并补充到可能与大众集团2015年的柴油车作弊一案相关联。福特F-250和F-350 Super Duty柴油皮卡,以及一部分畅销的F系列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几乎为法定标准的50倍。起诉文件当中称,涉及的卡车多为2011年至2017年出售,价格比汽油版的高出8,400美元。福特曾声称其皮卡为最清洁的柴油版卡车,而起诉律师则表示其卡车应该被称为是“...[详细]

2018-01-11 15:14:11 原创

2017年四季度汽车投诉分析报告

一、2017年四季度投诉数据概述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数据显示,2017年四季度共接到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有效投诉16057宗,较2017年三季度环比和2016年四季度同比的增长幅度均为24.2%。本季度投诉共涉及149个汽车品牌旗下的691个车系,环比增加6个品牌36个车系。从2017年四季度各月投诉数据来看,10月份接到投诉4905宗,11月份接到投诉5560宗,12月份接到投诉5592宗。值得注意的是,四季度后2个月的投诉量均突破...[详细]

2018-01-09 08:02:12

福特车辆掉档故障召回范围或扩大 2013款也遭波及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联邦汽车安全监管部门表示,目前正在调查是否要重启和扩大福特此前因意外掉档而发起的超过100万辆的召回事件。2016年的首次召回涉及到超过153,000辆2011至2012款福特F-150、福特Expedition,林肯领航员和福特野马。此次召回或将这一数字增加到预估的1,375,577辆,2013款车型也遭波及。自首次召回以来,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故障调查办公室收到123封投诉信称,福特的汽车当中的自动变速...[详细]

2018-01-03 13:28:45 原创

通用点火开关案获得胜诉 个人起诉量因此减少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通用星期四在法院的一场判决中获得胜利,借此可以减少因汽车点火开关案所面临的个人起诉。点火开关案已导致124人死亡及大面积的召回。美国曼哈顿地区法院法官Jesse Furman表示,涉及安全气囊事故的两起案件当中,因无法传唤专家前来作证,因此无法证明存在故障的点火开关是事故发生的原因。原告声称,他们驾驶的通用汽车当中的点火开关从“运行”情况下旋转至“关闭”或“备用”状态,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详细]

2017-12-29 15:36:21 原创

日本生产再出“纰漏” 斯巴鲁新车里程读数或被篡改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斯巴鲁近日表示,公司已经对最后一道检查程序上检查员是否存在篡改汽车里程读数一事展开调查,而涉及的车主要售往日本市场。斯巴鲁表示,虽然里程读数并不会对汽车安全造成影响,但调查是为了了解可能存在的不当生产是否会对实际的里程读数造成了影响,另外也是为了知道出口的车型是否遭受波及。此次调查之前,10月份,斯巴鲁报道称十几年间售往日本国内市场的新车最后一道检查程序一直都是由未持有资格证...[详细]

2017-12-22 06:00:04 原创

FCA就排放门一案与车主等展开协商

盖世汽车讯 一位由法院任命的顾问星期二表示,FCA代表律师及其柴油车车主目前正在就排放过量起诉一案展开解决协商。5月份,美国司法部起诉FCA,称其2014年起在美国出售的近104,000辆柴油车当中安装有作弊软件。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主也陆续向其发起诉讼。庭外和解负责人Ken Feinberg星期二在旧金山的听证会上表示,FCA与柴油车车主之间的和解协议文件已经相互交换。Feinberg表示,和解协议在星期二的会议上进行了简短的商讨,参...[详细]

2017-12-21 15:32:49 原创

因担心丑闻影响制造业声誉 日本企业加强内部质量监管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 据路透社的一份调查显示,因担心受到一系列数据造假事件及质检丑闻影响,接近一半的日本企业要么已经采取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要么正在计划采取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仅在今年下半年,日本制钢,三菱材料及东丽集团都承认产品数据造假。日产及斯巴鲁也承认使用未经认证的质检员在汽车最终质检文件上签字,该质检文件针对在日本市场出售的汽车,而且此类行为已持续了多年。路透社在今年11月21号至12月4...[详细]

2017-12-11 13:23:03 原创

大众排放门被逮捕高管:我是受公司指使的!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管理人员Oliver Schmidt因涉嫌违反美国排放法规按照计划将于星期四接受判决,但他向法官透露他两年之前在排放门事件当中作弊是受到公司管理人员的指示。Schmidt自1月份被逮捕之后便一直处于监禁状态,而他也在8月4日对密谋违反美国清洁空气法一案认罪。按计划,他将在底特律联邦法院接受美国地区法官Sean Cox的裁决,并且将面临7年的牢狱之灾。在上周提交给法官的信件当中,曾担任大众美国环境与工...[详细]

2017-12-06 06:00:41 原创

因未支付激励措施款项 日产怒告印度索赔超过7.7亿美元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据知情人透露,日产开始与印度进行国际仲裁。因未支付激励措施金额,日产向印度索赔超过7.7亿美元。日产去年发送了一封法律公告(legal notice)给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向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政府索要激励措施款项。2008年,日产与泰米尔纳德邦政府达成协议在此地建造一家制造厂,该州政府承诺给予日产激励政策。据此法律公告,日产表示已多次要求该州官员支付这笔于2015年到期的款项,但都被忽视了;甚至...[详细]

2017-12-01 18:41:24 原创

“劳民又伤财” 特斯拉被曝生产质检故障率达90%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特斯拉Model S轿车及Model X跨界车开始在加利福利亚菲蒙市工厂装配线开始生产之后,9位现任雇员及前雇员向路透社透露,所生产的电动车还需要进行一道质检修理程序。工人透露,特斯拉一般要求汽车在生产完成离开工厂之前还需进行一道修理程序,而这一道程序当中,90%的Model S 和Model X在下生产线之后会被检查出问题,相关人员透露这一数据是来源于特斯拉内部跟踪系统10月份的数据。其中部分人员透露,此类...[详细]

2017-12-01 06:01:29 原创

日本制造业再爆新丑闻 三菱材料旗下子公司数据造假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三菱材料声称,旗下子公司的产品数据造假,后者生产的一部分产品还被用于飞机及汽车上,而且此造假行为至少有一年时间。三菱材料表示,在一项针对神户制钢数据造假丑闻的调查中发现,三菱电线工业( Mitsubishi Cable Industries)生产的橡胶密封制品数据不真实,其生产的橡胶密封制品被用于飞机和汽车上。三菱材料于本周四(2017.11.23)发表声明称,这些数据被篡改以达到公司或其客户设定的标准,这一...[详细]

2017-11-23 23:54:53 原创

安全带等生产商涉嫌卡特尔垄断将遭欧盟处罚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三位知晓相关消息的人士透露,欧盟未来几周内将对汽车安全带及安全气囊生产商卡特尔垄断行为进行处罚。欧洲委员会做此决定之前已经进行了长达6年的调查,始于2011年6月份。全球各大监管部门对卡特尔垄断行为都采取严厉打击态度,或处以数亿美元罚款,或将涉案领导人移送监狱。欧盟竞争监管机构并没有披露涉案公司,也拒绝对此作出回应。全球排名第一的安全气囊及安全带生产商奥托立夫2011年曾表示旗下两家...[详细]

2017-11-17 11:30:24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