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智能驾驶领域大事如下:滴滴自动驾驶再获3亿美元融资企查查信息显示,滴滴自动驾驶已于近期完成3亿美元融资,本轮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据接近滴滴自动驾驶团队的人称,滴滴目前正在探索出行以外其他场景下的自动驾驶技术落地,L4级自动驾驶车型的研发与量产已被列为当前内部的重点项目。滴滴自动驾驶车队,图片来源:滴滴为了削减运营成本,解决安全难题,进一步完...[详细]
“未来L4出行市场,可能最先就是小巴这种形态,而不是乘用车的样子。”于骞表示。题图来自“外部授权”“自动驾驶小巴市场能有多大?”作为轻舟智航的联合创始人兼CEO,于骞过去要经常面对这样的质疑。情况在2021年发生改变。今年开年,“Cruise融资20亿美元”成为自动驾驶圈第一大新闻。这家累计融资近百亿美元的公司,如今估值300亿美元,直逼“老大哥”Waymo。几乎是去年同一时间,Cruise发布自动驾驶车Origin,其外形比传统巴...[详细]
为了打造更安全的汽车,沃尔沃汽车将向外部开发人员提供很多免费的资源与工具。...[详细]
最近,很多车企公布了自动驾驶芯片选型的消息。● 长城汽车采用高通 Snapdragon Ride 平台。● 理想和蔚来采用NVIDIA DRIVE Orin芯片。这意味着未来上市的新一代车型将采用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软件OTA升级会更容易,功能迭代和扩展也会更加方便。虽然我们在谈自动驾驶芯片,但软件定义汽车的故事已经开始了。业内专家预测,现在热议的汽车硬件方案会渐渐趋同,最终走向通用化和标准化。汽车很可能会和手机一样,从硬件升级主...[详细]
近年来,全球自动驾驶领域的热度始终居高不下。1月20日的最新消息指出,微软将与通用汽车旗下的自动驾驶子公司Cruise合作,加速推进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1月11日,“百度造车”的消息一经传出,迅速推动百度两年后再次攀上800亿美元市值高峰。投身自动驾驶研发多年的百度,携手战略合作伙伴吉利汽车终于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迈出了“造车”的关键一步。受到这一利好消息的提振,多家自动驾驶板块的公司股价也随之走高。全球科技巨头...[详细]
马斯克并未透露与哪些车企就特斯拉Autopilot的授权进行了对话。...[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道路安全技术开发公司Ridar SystemsRidar Systems与HERE Technologies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将HERE定位技术整合到Ridar的云移动出行解决方案中,使Ridar Systems能够更好地识别两轮车辆的位置,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准确的位置信息。该系统通过智能手机,提醒汽车驾驶员注意附近的摩托车、自行车、滑板车和其他两轮微型交通工具,以防止发生事故。(图片来源:Ridar Systems)Ridar Systems将基于HERE的定位...[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月27日,谷歌宣布为电动汽车车主推出一项新功能,可利用人工智能(AI)技术筛选数千个公共电动汽车充电站,并找到通往充电站的最佳线路。该技术所提供的路径规划功能清楚了表明了当今美国电动汽车(EV)充电业务极其混乱。在当地时间1月27日(周三)发布的一篇博文中,谷歌指出,电动汽车具备的路径规划功能犹如一种“解谜”功能,因为电动汽车车主需要在车辆续航里程范围内找到正确的充电站,还...[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月27日,Teletrac Navman宣布推出AI仪表板双摄像头(AI Dual Dashboard Camera)产品——一款强大的AI智能行车记录仪,配备了前置摄像头与面向驾驶员的摄像头,而且完全集成至该公司的TN360平台中。该款AI仪表板双摄像头行车记录仪是Teletrac Navman硬件产品套件中的最新款产品,补充和提升了该公司现有软件解决方案的能力,并能够为车队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以及车主提供有关驾驶员行为和事故...[详细]
在抢滩新四化的途中,枪林弹雨少不了,顶部玩家的口水仗自然也少不了,而至于谁能够最终胜出,在当下确实还很难下定论,虽然从更立体的比较维度看,似乎Waymo要比特斯拉在自动驾驶领域更扎实一些。一向爱打嘴炮的马斯克,最近又因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高下之争,和谷歌Waymo的掌门人互撕了起来。 Waymo首席执行官约翰·科拉菲克(John Krafcik)在接受德国《经理人》杂志采访时说,他们研发的是“完全自动驾驶系统”,而特斯拉则提供了...[详细]
1月26至27日,移远通信受邀参加Qualcomm Technologies汽车展示日线上活动。此次活动以“重新定义汽车行业”为主题,展示了高通及汽车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在汽车智能化及网联化领域的技术创新。移远通信CEO钱鹏鹤在致辞中表示,在推动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移远一直与高通保持密切协作,开发了一系列领先的5G、LTE、C-V2X等通信模组产品,使能更加安全、高效的驾驶体验。服务全球30+主流汽车厂商作为车载前装通信模组领域的领军企...[详细]
1月28日,长城汽车宣布启动咖啡智驾全国路测,以向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发起冲锋。咖啡智驾路测车辆,图片来源:长城汽车本次路测以保定为核心,辐射至广东、福建、安徽、江苏等9个省份,覆盖平均时速90km的高速路况、30km的城市路况及60km的城际路况三种工况。在近7万公里的路测里程中,包含拥堵城市路,盘山路和高速路等复杂路况,还有干燥、潮湿、沙尘的多样环境以及严寒到高温的温差变化,以从不同维度挑战...[详细]
1月28日,长城汽车咖啡智驾正式启动全国路测。本次全国路测的三条路线,以保定为核心辐射至广东、福建、安徽、江苏等9个省份,覆盖平均时速90km的高速路况、30km的城市路况及60km的城际路况三种工况,标志着咖啡智驾向2021年实现中国首个全车冗余L3级自动驾驶发起冲锋。长城汽车咖啡智驾全国路测正式启动在近7万公里的路测里程中,包含拥堵城市路,盘山路和高速路等复杂路况,还有干燥、潮湿、沙尘的多样环境以及严寒到高温的温差...[详细]
企查查融资信息显示,滴滴自动驾驶已于近期完成3亿美元融资,本轮由IDG资本领投,CPE、Paulson、中俄投资基金、国泰君安、建银国际等投资机构跟投。加上2020年5月公开披露的软银愿景基金2期领投的超5亿美元融资,该公司在一年内已获得超8亿美金投资。与此同时,滴滴自动驾驶已启动新一轮融资。 滴滴自动驾驶融资历程,图片来源:企查查据介绍,目前,滴滴自动驾驶公司研发人员规模已超过500人,涵盖路况感知、高精地图、行为预测...[详细]
盖世汽车讯 1月28日,AutoX宣布其全无人驾驶出租车试点项目将在深圳向公众开放。自2020年12月起,该公司一直在中国进行无人驾驶汽车测试。(图片来源:AutoX)与Waymo在美国推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类似,AutoX的项目也是从有限试点开始的。虽然该项目已经向公众开放,但是乘车人必须要提前在线上注册。AutoX将选择邀请哪些注册人乘坐该公司的无人驾驶汽车。另一个与Waymo类似的地方在于,AutoX使用的车辆也是克莱斯勒Pacifica小型...[详细]
随着 5G 商用,5G 手机大规模上市,这项大带宽、低时延、广连接的通信技术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5G 汽车也逐渐开始变成一个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把 5G 通信功能纳入新车的配置表内。汽车 5G 和手机 5G 有什么区别?我们特地面对面地和上汽三位工程师聊了聊,一起搞懂 5G 怎么上车以及它将为汽车带来哪些巨大的变革。5G 上车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有人说,5G 上车有什么难?不就给汽车装个 5G 「基带」,然后插一张 5G 的手机卡...[详细]
迈入2021年,想必大家对于2021年未来趋势的关键词很是在意,科技赋能、绿色健康可持续、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技术等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其中,离我们最近的便是于日前更新的小鹏NGP功能,让自动驾驶离大众的生活更近一步。而自动驾驶俨然已成为人工智能技术最具商业潜力和社会价值的应用领域之一,无论是Waymo、Apple、Uber、百度、特斯拉这些互联网科技背景的公司,或是通用、奥迪、上汽、蔚来这些汽车行业背景的老玩家,以及数...[详细]
1月27日,文远知行WeRide在广州国际生物岛正式首发自动驾驶微循环小巴(Mini Robobus),宣布开启常态化测试,并面向公众提供预约试乘体验服务。广州公交集团第三公共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伟、文远知行创始人兼CEO韩旭,以及广州市黄埔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投促局、广州国际生物岛管委会的相关负责同志共同出席了发车仪式。这是文远知行继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之后,在技术方面的又一全新突破,进一步丰富了文远知行的自...[详细]
百度将可以在圣克拉拉县桑尼维尔市(Sunnyvale)内的指定道路上,对三辆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详细]
1月26日,L4级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其自动驾驶路测累计里程突破100万公里。自2019年年初成立至今,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元戎启行在国内先后于深圳、武汉、杭州展开自动驾驶道路测试,自动驾驶测试车型包括林肯MKZ、东风E70、吉利几何A等乘用车。其中,在武汉与杭州的测试,分别是基于元戎启行与东风、曹操出行的Robo-Taxi合作。路测对于自动驾驶来说,是验证技术安全性的重要环节。自动驾驶通...[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