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双积分办法鼓励低油耗车发展,低油耗乘用车生产量可一定程度上降低NEV积分达标值,应理性看待。一、新双积分办法鼓励低油耗车发展2020年6月22日,工信部发布《关于修改〈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的决定》,以下简称新双积分办法,就此,新双积分办法正式落地。其中为了鼓励传统车节能技术进步,将低油耗乘用车对双积分的贡献度提升。新双积分办法针对低油耗车的定义如下:“本办法所称低油耗乘用...[详细]
如果仅看绝对数量,根据协会发布的数据,B级车市场整体下滑幅度仍接近两成,虽然5、6月份出现逆势反转,但相比SUV车型,轿车市场压力与挑战依然不小。从具体竞品来看,BBA为代表的“头部”高档B级车,反弹势头明显,市场占比提升到86.5%,两极分化明显。合资阵营中,雅阁、凯美瑞为代表的日系B级车表现出色,累计销量分列冠亚军;迈腾、帕萨特奋力搏击,但差距正逐渐被拉大。此外,据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访调查,亚洲龙目前...[详细]
日前,公安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末,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3.6亿辆,其中汽车达2.7亿辆,占机动车总量的75%。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17万辆,与去年年底相比增加36万辆,增长9.45%。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中机动车新注册登记1414万辆,比去年同期减少98万辆。其中,汽车新注册登记1042万辆,1-6月分别为326万辆、28万辆、106万辆、179万辆、209万辆、194万辆,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200万辆。从城市分布情况看,截至6月,全国汽车...[详细]
道奇碾压雷克萨斯,Jeep甩开宝马,丰田排名大降...美国J.D.POWER近日公布的新车质量调查报告,可以说让消费者大跌眼镜。日前,市场研究机构J.D. Power公布了2020美国年度新车质量调查报告,引起了诸多消费者关注。此前在2月份,J.D.Power公布了美国2020年汽车品牌可靠性研究报告,这是针对美国市场三年车龄的可靠性数据统计。而此次发布的J.D.Power美国2020年新车质量调查报告,统计的是在美国50个州的车主购买新车90天后而收集的...[详细]
2020年上半年,汽车制造商在土耳其一共生产了518,727辆机动车,其中包括乘用车、轻型商用车以及拖拉机。...[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7月14日,印度汽车制造商协会(SIAM)主席Rajan Wadhera表示,印度汽车销量还需要3至4年才能恢复到2018年的水平,新冠病毒疫情影响了汽车业的营收,进一步加大了本已因需求低迷而步履维艰的行业的压力。2018-2019财年,印度乘用车销量同比上涨3%至337万辆,但一年后,由于需求疲软和疫情爆发,销量下降了18%。SIAM表示,6月份,印度国内汽车和SUV销量同比下跌50%,两轮车的销量(印度农村经济健康状况的指...[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丰田汽车将从中国最大钢铁供应商宝武钢铁集团采购部分电工钢板,此举标志着中国钢铁制造商开始在质量上赶上日本竞争对手,而日本钢铁制造商将不得不在质量和价格上与中国对手展开竞争。据悉,宝武生产的电工钢板已经通过了丰田的质量检测,将用于丰田在日本生产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上。这是日本主要汽车制造商首次在日本生产的乘用车中使用中国公司生产的电工钢板。目前,产品已经开始交付。另根据日本钢...[详细]
汽车业会得到什么援助?...[详细]
作为全球汽车业重要的核心技术趋势之一,自动驾驶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业内的追捧。从科技巨头到汽车制造商,从零部件供应商到出行企业,各路大咖都对这一技术青眼有加。但领先的技术总离不开资本的支持,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的深入,“烧钱”也成为了自动驾驶技术的标签之一。即使是跨国车企——戴姆勒与宝马集团,也在前不久宣布,暂停在下一代自动驾驶领域的研发合作。就是这样一个烧钱且竞争激烈的技术,滴滴却在不断加码。...[详细]
盖世汽车讯 大众汽车集团和零部件供应商博泽计划成立一家合资企业,专门生产座椅、座椅结构和座椅零部件。大众集团旗下子公司SITECH将成为合资企业的一部分。大众和博泽将各持有合资公司一半股份,两家公司代表于7月13日签署了一份有关合资企业的谅解备忘录。(图片来源:大众集团官网)大众集团零部件品牌管理委员会主席Thomas Schmall表示,“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给车企以及座椅制造商等均带来了新的挑战。未来的座舱将被重新定义...[详细]
特斯拉股价下跌3.1%7月13日,特斯拉股价开盘后上涨16%,随后与亚马逊、微软和英伟达等纳斯达克知名公司的股票一道遭遇抛售,导致收盘价下跌3.1%。在过去的两周内,该公司的股价上涨逾40%。特斯拉柏林工厂或提供10,500个工作岗位据外媒报道,特斯拉似乎计划优化柏林超级工厂的生产流程。特斯拉最近获得的环保许可表明,该公司将为工厂招聘10,500名员工,少于此前文件中提到的12,000个。大众ID.3将开启订购7月13日,大众宣布,从7月2...[详细]
乘用车市场在实现连续四个月平稳增长后,上半年累计销量达到770.4万辆,累计同比跌幅收窄至22.5%。从上半年各车型表现来看,SUV呈一枝独秀之势;从消费趋势来看,高端化趋势进一步凸显,自主品牌压力巨大。随着上半年促进汽车消费政策逐步落地,辅以“618”年中大促,以及6月成都车展及粤港澳大湾区车展启动,6月车市基本恢复正常水平。乘用车市场连续四个月平稳增长据乘联会数据,6月狭义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65.4万辆,环比5月增...[详细]
2020年6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恢复环比增长态势,装车量4.7GWh,环比大增34%;完全仰赖纯电动客车及专用车的增长。新能源乘用车装车量环比小幅上涨。2020年6月,中国动力电池装车量恢复环比增长态势,装车量4.7GWh,环比大增34%;但总体仍然低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29.1%。其中,乘用车装车量3.25GWh;商用车装车量1.45GWh。2020年前6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17.5GWh,同比累计下降41.8%。6月份装车量增长完全仰赖纯电动客车及专...[详细]
1-6月,国内SUV车型共销售356.7万辆,下滑16.6%,仍旧跑赢大盘;6月,SUV市场面对去年同期异常的高基数压力,同比正增长1.2%,展现了强劲的趋势。其中,自主SUV包揽上半年销量前三,哈弗H6和长安CS75的竞争可谓难解难分;合资方面,本田CR-V一举冲到合资销量榜首,而“内忧外患”的大众途观让出合资领头羊位置。随着存量时代的到来,奔驰GLC销量表现已和主流品牌“平起平坐”,高档车市场潜力巨大。上半年SUV市场的快速回暖,吹响...[详细]
7月13日,工信部装备司发布开展2019年度乘用车企业“双积分”交易与负积分抵偿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即日起,企业可通过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汽车积分管理平台开展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转/受让、新能源汽车积分交易、负积分抵偿报告提交等工作。通知还表示,考虑疫情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造成影响,2019年度积分交易抵偿工作延长两个月,交易平台集中交易时间延长至2020年10月31日。政策原文如下:关于开展2019年度乘用车企...[详细]
7月13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称“中汽中心”)公布了2020年6月国内车市上险数据。数据显示,蔚来六月上险数共计3720台,环比增长10%;二季度累计突破1万台,达10229台,环比增长168%。新款蔚来ES8六月上险数为1256台,环比上涨73%,重回40万以上中大型SUV前十。蔚来ES6六月上险数为2464台,稳居豪华中型SUV十强榜,排名第七。与此同时,蔚来ES6依然是中国最畅销的电动SUV,已连续十个月蝉联中国豪华电动SUV销冠。...[详细]
参议院与众议院提议的一个共同法案就是要求美国交通部门学习驾驶员监控系统的用法,以尽量减少或消除驾驶员分心或脱离工作状态的情况。...[详细]
男人到了中年往往会变得更成熟和智慧,但如果搭配上变形的身材、后移的发际线和一份自以为阅历丰富的优越感,便成了“中年油腻大叔”。和人一样,繁杂不实用的造型设计也容易让一辆车变得臃肿,充满“大叔味”。7月13日,在时尚之都上海,新宝骏RC-5/RC-5w用硬朗、锐利、简洁和科技之美四个关键词,诠释了一款新潮的汽车应该怎么摆脱“叔味”束缚。外观:大量采用几何形设计元素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星空宇宙的探索,这本质上是对自然...[详细]
7月13日,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发布消息称,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的逐步恢复,5月内燃机行业效益状况得到改善,各项经济数据延续了4月的回升走势。从1-5月情况来看,主营业务、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三大指标较前4个月降幅继续收窄,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速已基本持平,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近20%,降幅依然较大。据内燃机工业581家规模以上企业(含内燃机及配件制造业和汽车发动机制造业)汇总数据, 1-5月,内燃机行业主营业务收...[详细]
7月13日,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官网发布消息称,美国消费技术协会(CTA)正式宣布停办亚洲消费电子展。这意味着,亚洲消费电子展往后将不再举办。CES指出,目前,由于疫情仍在继续发展、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风险以及我们作为一家美国行业组织的身份等因素,其工作重点将集中在与CES相关的活动和项目中,更好地服务于行业利益。图片来源: 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官网截图今年3月,CES曾发文称,原定于2020年6月10-12日在中...[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