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终于实现周产5000辆 Model 3 的“小目标”时,外界质疑这种“爆发式增长”能否持续;当特斯拉签下在上海临港独资建厂投资协议时,却备受争议,“目前深陷债务危机的特斯拉又该拿什么建厂?”“在华建厂就等于国产化,车就一定便宜了?”当特斯拉发出第三季度实现盈利的“小目标”时,又传出Model 3部分订单被取消,马斯克回应:又是哪来的谣言?最近特斯拉又忙着澄清“要求供应商退款”的风波,回应称“只是下调未完成项目...[详细]
近年来,在低碳环保、能源安全和产业扶持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电动汽车的发展非常迅猛。然而,未来三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也将极其残酷,这个过程中有些车企会成长,有些车企只能黯然退场。此外,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退坡,车企也将迎来新的考验。电咖汽车董事、首席营销官向东平表示,电池、电机决定了新能源车的成本,国家补贴一旦取消,对新能源产业甚至整个汽车行业,都是比较大的冲击。近日,2018产业创新和新能源汽车峰...[详细]
“2018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专题直播!...[详细]
“2018青城山中国IC生态高峰论坛”专题直播!...[详细]
大众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直接效应”有很多讨论:比如无人车将如何减少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如何使乘坐更加舒适,或者如何导致更多的卡车司机失业。但是,更大的问题是在于它带来的“间接效应”:出行的改善将使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方式。让我们从房地产行业讲起,老式汽车(亨利福特式的)完全改变了美国的建筑生态环境,将住户们从城市中迁出转至城郊。那么自动驾驶汽车会对我们的城市和郊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当然是巨大的。重点...[详细]
7月9日~10日,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带队赴德进行中德政府第五轮贸易磋商并对德国进行正式访问期间,中德两国在农业、教育、青年、卫生、化工、通信、汽车等领域签署了20多项双边合作文件,总金额近300亿美元。其中,汽车领域的经贸合作引发业内外的广泛关注,且对中国和德国的汽车产业而言意义深远。此次在两国总理的见证下,中德在汽车领域共签署8个合作项目,创下历史数量最多,分别有:宁德时代宣布落户德国、华晨与宝马签署长期...[详细]
2007年,奇瑞和以色列集团合资建立了观致汽车,2013年,观致首款产品观致3正式上市。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观致的发展并没有预期的快。然而,自2017年底宝能成功收购了观致51%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之后,这种状况开了有了变化。前段时间,车云菌来到了观致位于常熟的生产基地,并与观致高层进行了详细沟通。根据计划,观致未来五年将推出26款新车,其中共有多达13款SUV车型,覆盖7座SUV、MPV和大中型轿车的细分市场,...[详细]
一、2018年二季度投诉数据概述据国内领先的缺陷汽车产品信息收集平台车质网数据显示,2018年二季度共接到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有效投诉16449宗,较上季度下降21.1%,同比则依旧保持高速增长趋势,较2017年二季度大涨53.8%。据统计,本季度投诉共涉及180个汽车品牌旗下的770个车系,环比增加27个品牌和68个车系。从2018年二季度各月投诉数据来看,月投诉量均保持在5000宗以上,其中,4月份接到投诉5933宗,5月份接到投诉5447宗,6月份...[详细]
7月10日,特斯拉公司(Tesla)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公司将在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喧嚣已久,得益于中国取消对新能源汽车的外资股比限制,如今特斯拉还是实现了自己在华独资的愿望,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公司CEO埃隆·马斯克给这个工厂起了一...[详细]
7月10日,宝马集团与长城在德国柏林正式签署了合资协议,双方将在中国成立一家新合资企业,生产电动汽车,而在一天之后,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也尘埃落定。7月11日,长城汽车召开了媒体沟通会,透露了对于双方合资的具体细节,新合资企业定名为“光束汽车有限公司”,长城宝马双方各持股50%,注册资金为17亿人民币,注册地址为江苏省张家港市,投资总额达51亿元人民币。新公司将在中国研发和生产电动汽车,该公司除了生产MINI电动车...[详细]
7月2日,马斯克发了一条推特——“7000 cars, 7 days,?? Tesla Team ??”,两颗心让人似乎能感受到他按捺不住的兴奋之情,而在一周之后,马斯克的兴奋之情还会持续。7月10日,特斯拉与上海临港管委会、临港集团共同签署了纯电动车项目投资协议。特斯拉将在上海临港地区独资建设集研发、制造、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特斯拉超级工厂(Gigafactory 3),该项目规划年生产50万辆纯电动整车,是上海有史以来最大的外资制造业项目。另据了...[详细]
在第四届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及标准法规国际交流会(ICV2018)上,中汽研标准化研究所所长冯屹提出了智能网联发展的四大挑战:技术层面:自动驾驶等级划分、功能完善、不同发展路径的选择、不同发展阶段判断。管理层面:智能网联汽车对于从行驶认证的角度来讲与传统汽车有一定的区别,包括自动驾驶功能的测试评价,自动驾驶车辆的型式认定、自动驾驶车辆生产一致性、在产车及在用车功能扩展。法律层面:现行的法律法规在某种程度上限...[详细]
近日,比亚迪汽车公布了2018年1-6月的整体销量。根据数据显示,比亚迪上半年整车共销售220,883辆,同比增长21%。在新能源方面,比亚迪上半年共售出新能源汽车71,270辆,同比暴增106%,持续领跑新能源市场。宋MAX“8连胜C位出线”在具体车型方面,宋MAX上半年热销12,176辆,连续8个月,销量过万,引领比亚迪燃油车强势回归。同时助力“宋”家族累计销量冲刺40万辆,成为“最具增长潜力的主流家用车系”。此外,新一代王朝车型受到市...[详细]
近日,“2019年电动汽车补贴比2018年退坡三分之一”的传闻满天飞,不过,目前中汽协已给出回应,“未收到通知”。传闻归传闻。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已是不争的事实,接下来2019会退多少?补贴完全退出是2020年初还是2020年底呢?最早在2014年时,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就表示,随着我国电动汽车进入完全的市场竞争阶段,新能源汽车补贴将在2020年退出。关于时间节点,主管领导也不在不断复述和强调。而最近在2018年百人...[详细]
是心之所向,更是大势所趋。7月5日,长安汽车与比亚迪在深圳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设立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不仅如此,长安与比亚迪还将在联合各自在传统汽车、新能源汽车、智能互联网、共享出行、海外市场等领域的优势资源,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绿色、智能出行体验的同时,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这是继今年...[详细]
对中国的特斯拉准买家来说,最近感觉并不好。因为7月6号来了,而美产进口车关税将从这一天开始大幅上涨。在北京一家贸易公司工作的安迪吴便是其中一位。5月份中国下调进口车关税后,特斯拉迅速降低在华售价6%左右,Model S起售价从人民币76万元下调至71万元,原本似乎将促进买家拍板。但特朗普的出尔反尔导致中方将产自美国的进口车关税又上调25个百分点。“我为什么要额外付出25%的税?却并没有得到品质更好或者品牌更好的车呢?...[详细]
近日,海马汽车公开表示,到2025年淘汰传统燃油车。这是继长安汽车和北汽集团之后,国内第三家宣布要在2025年禁售燃油车的企业。传统燃油车退出历史舞台已是大势所趋,但为什么这三家车企会不约而同地选择在2025年呢?其中有何玄机?是受到了政策因素影响还是企业内部发展战略的制订?未来中国的传统燃油车的未来要何去何从?企业如何面对国家日益收紧的汽车排放政策? 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都是2025年?2017年,欧洲国...[详细]
日前发布的 2018中国消费者汽车金融销售满意度研究(CFS),虽然汽车金融不是购买汽车的决定性因素,但约三分之一的受访消费者会由于经销商没有明确提供汽车金融的相关信息而拒绝购买某个品牌。J.D. Power 今年首次在中国开展消费者汽车金融销售满意度研究,该研究旨在评测消费者对于汽车金融服务机构的满意度。今年的研究显示:汽车金融能帮助增加品牌粘性,再次购买相同品牌汽车的消费者中有30%是因为金融贷款方案有吸引力;绝大...[详细]
2017年起动力电池行业洗牌加速,市场未来将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小型、低水平的动力电池企业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因此,在产业和企业协同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观点成为了领域发展的核心。图片来自网络7月1日,深圳沃特玛电池有限公司放了个“劝退”假。订单不足、资金困难、多数地区生产线停工,可以说,这家2017年国内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位的头部动力电池企业,如今基本已经“牺牲”了。而复盘头部玩家沃特玛的高光时刻,正值动力电...[详细]
进口关税下调了,但包括林肯、凯迪拉克、福特、别克、Jeep等品牌却笑不出来,原因在于中美贸易战中引发的“原产于美国的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在将在7月6日加征25%的关税”的规定。而被牵连的,除了大部分的美系品牌,还涉及到宝马、奔驰等在美设厂的车企。对于美系车以及涉及在美生产的车企(部分德系、日系等)来说,最近几个月可谓经历了大喜大悲。按照我国目前的政策,以上车企所涉及的车型在7月1日前征收关税为25%,7月1日~7月5日...[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