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话题 >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发送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盖世汽车 周晓莺向秀芳 2024-05-13 07:00:04

“隐藏式门把手有安全隐患”,有观点认为,这是一项反人类设计。

追根究底,特斯拉是隐藏式门把手流行起来的罪魁祸首。在其大力推广下,国内一些特斯拉拥趸让该设计大行其道。目前,市面上大量新能源产品都采用了隐藏式门把手。这种设计更多是为了彰显“特斯拉们”与传统燃油车的与众不同,噱头大于实用性。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其实,隐藏式门把手不符合人们已养成的开车门习惯,甚至可能出现无法打开的情况。有测试数据显示,隐藏式门把手在寒冷天气下成功开启率仅为26%。日前,一辆问界新M7 PLUS发生追尾事故时,就曝露出“隐藏式门把手打不开”的问题,引发热议。

然而,隐藏式门把手只是智能汽车功能设计进化过程中“用力过猛”的一个缩影。在特斯拉的引领下,加之国内新能源市场越来越卷,中国新能源产品在座舱设计上卷出新高度,比如屏越来越大越来越多,扬声器越来越多,天幕越做越大,增配按摩椅……

车企对座舱设计的追求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反映了中国品牌用户思维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容易陷入同质化和过度设计的怪圈。

本期《热点对话》——中国汽车设计进化论之功能设计,盖世汽车CEO兼资讯总编将继续与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汽车设计方向负责人李彦龙,上海交通大学设计趋势研究所所长傅炯,180S科普创始人、Car Styling中国负责人王洪浩重点讨论新能源汽车产品功能设计的特征,以及好的功能设计该是怎样的?

屏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屏,似乎已经成为区分电车与油车的标志性设计,也是展现智能化的关键载体。这与电动车的特性有关。相比油车是由复杂的机械部件组成,电动车结构更为简单,可操作性更高,加之对车机互联的需求增强,因此更利于应用智能化技术。

李彦龙表示,当新技术带来新可能时,在保留汽车传统工具属性的基础上,丰富交互体验是大势所趋。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在中国汽车市场,消费者更关注汽车的交互体验。王洪浩认为,这与国家文化和消费者对车辆的认知有关。他指出,车辆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与人的关系,二是与道路的关系。

王洪浩以德国和中国做对比,从高速公路设计、5G覆盖、限速政策、新能源渗透率及充电配套设施等多方面分析,德国人开车时大部分的注意力是在驾驶上,没有太多时间关注屏幕。反观中国,由于高速公路大多是直的,城市道路驾驶又较为平缓,“创造了大量体验娱乐的空间”。而且相比智能驾驶,车内氛围灯、音响等设计效果更易被消费者直观感受。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智己汽车

王洪浩表示,“我们会越来越多关注这种智能化、数字化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影响,而国外还没有体验到这种价值。"

巨大的用户差异促使中国汽车在功能设计上更注重车内交互娱乐。尤其是电动车渗透率提高后,在充电等候期间,用户可通过大屏实现娱乐交互体验。大屏普及还受到成本和智能化创新的驱动。李彦龙认为,相比实体按键,屏幕不仅成本更低,还可嵌套更多功能层级,“屏幕理论上是无穷无尽的”。

同时,王洪浩指出,中国在UI/UX交互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这一优势从游戏领域逐渐泛化到其他行业。据了解,国内许多汽车UI设计公司起源于游戏公司,算是“降维打击”。

所以,中国电动车座舱设计越发多样,大屏、多屏开始普及。如今,通过屏幕进行互动已成为中国消费者的行为习惯。

陷入过度设计的怪圈

中国品牌在座舱设计上的先进性已引起全球汽车行业关注。从去年的上海车展到今年的北京车展,不少跨国车企团队亲临中国品牌现场,观摩产品造型及座舱设计。然而,由于对市场及消费者需求认知存在偏差,车企在功能设计的进化过程中,也存在过度设计和同质化的问题。

首当其冲的是取消物理按键,全面应用触摸屏,大屏布局从驾驶舱延伸到中控台、副驾驶乃至后排。对于这个趋势,三位嘉宾都认为,有点过度设计。

李彦龙表示,全屏设计是“反人类”的,因为一旦黑屏或出现紧急情况,其实存在安全隐患。他认同王洪浩提出的“丰富屏幕内容搭配必要实体按键”是最佳组合,并认为这可能是未来车企设计的趋势。小米SU7上市后,在采用多屏设计的基础上,还保留了物理按键,是“符合直觉的设计体验”。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王洪浩指出,舆论环境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认知,比如认为“四缸发动机比三缸高级”“四个排气管比两个高级”“屏幕越大级别越高”等。他表示,大量消费者先建立了对车的等级认知,而非真正体验汽车。最终反馈至汽车设计部门,迫使其通过堆积配置展现产品力。

其次,大家一致认为隐藏式门把手属于“反人类设计”。一旦发生交通事故,人们其实是凭直觉开门,而隐藏式门把手需要经过思维判断。

傅炯认为,全触摸屏、隐藏式门把手等设计源于“不太懂车”的IT精英声浪过大,忽视了自然交互原则。这与“中国消费者较为缺乏身体感受体验”有关。近年来中国运动产业才兴起,作为核心UI设计团队的IT精英们对视觉依赖度高,但对体验理解不足,导致其在功能设计上难以实现视觉、触觉等综合体验的解决方案。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智己汽车

李彦龙还表示,全景天窗也属于过度设计之列。他解释道,电动车之所以采用天窗设计,是因为电池组等部件占据了更多的底部空间,需要利用到部分顶部空间。然而,车企在宣传时美化了天窗,对消费者产生了“误导”。要知道每年夏季,总有消息称,安装全景天窗的车主在车内撑伞。

此外,比音响、异形方向盘、方向盘虚位调校等设计理念,实际上也不适合普通消费者。大多数普通驾驶者对速度、动作、视野等都没有高精度要求和敏捷反应,使用异形方向盘、要求方向盘虚位小其实会带来安全隐患。同理,普通用户的听觉也不太敏锐,安装8个以上扬声器大多听不出差别。

简而言之,从营销角度看,赛音响、堆配置或许是有效的。但从设计角度来看,这是过度设计的表现。

好的功能设计该是怎样的?

“设计的目的是让事物更加方便,而非将简单事物复杂化。”功能设计的进化虽然与技术创新有关,但更关键的是要从人的使用习惯和需求出发,即做到“以人为本”。

从整体来看,李彦龙认为,在同等价位下,中国品牌在用料以及用户服务意识上更为厚道。对当前消费者而言,汽车已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个人标签”和“第三空间”,也就是有了精神层面的链接。

基于这一变化,中国品牌在配置和用料上下足功夫,营造出舒适豪华的体验。同时,其还创新性地提出了零重力座椅、女王座驾等配置。“虽没有太大技术难度,但从用户感受角度来看,确实物超所值。”李彦龙表示,由于造车新势力团队都更为年轻,因此设计团队的话语权更大,用户思维做得也更好。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蔚来汽车

具体到座舱设计,王洪浩认为,围绕驾驶席的布局在中国市场行不通。中国人重视家庭氛围感,喜欢家人之间的互动交流。他以蔚来NOMI为例,可与车内所有人进行互动,“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宽敞空间的价值,这更加合理。”

实际上,不少国内车企已意识到车机交互应面向所有车内人员。可以看到,近期不少新车实现了分屏显示、手势/语音控制,以及配备了独立分区音响系统等。

功能如何避免过度设计怪圈?|汽车设计进化论(2)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同时,蔚来车内对光线的运用也极为贴合中国消费者对静谧性的高要求。蔚来采用柔和反射光线,营造出静谧空间,给人起居室般的放松感。王洪浩预测,蔚来的灯光设计可能代表潮流趋势。

从车内光线设计延伸至人的五感体验,在傅炯看来,未来通感研究将是一大趋势。即汽车可判断乘客情绪变化,融合听觉、视觉、体感、嗅觉等多种感官,提供适合的驾驶速度、氛围灯、香氛、音乐等,令人放松并带来愉悦心情。但他指出,形成车内“通感”的难点在于,汽车电子设备供应商对感官研究落后于香料、音响等行业。

总的来看,在推动汽车功能设计进化上,车企应实现“需求+创新”的结合,同时兼顾消费者的需求和对市场前瞻性的判断。傅炯建议,当一个新的科技出现时,让设计师在创新转化的中间环节做判断。“因为设计师有更多消费者体验经验,能帮助企业或市场部门判断和验证某项技术的潜力。”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