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影从左至右:采埃孚销售和客户开发项目负责人Dieter Pundt 、百度公司副总裁邬学斌、采埃孚销售和客户开发负责人Matthias Benz、采埃孚先期工程副总裁兼采埃孚风险投资公司首席执行官Torsten Gollewski从2016年收购德国激光雷达公司 Ibeo 40% 的股权,到2017年与英伟达合作为交通运输业开发人工智能(AI)系统,收购超高频雷达制造商Astyx 大约45%的股权,联手佛吉亚开发创新型安全技术和内饰解决方案,牵手海拉共同推进自动驾驶...[详细]
9月14日,第67届法兰克福国际车展在法兰克福展览中心盛大开幕。以“智赢未来”为主题,全球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均胜电子期间展示了未来智能驾驶的尖端科技,这些技术和产品将进一步确立均胜电子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引领地位。 随着2016年并购的美国KSS、德国PCC和原有业务的不断融合升级,均胜电子已经建立了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诸如这次展出的2017款新型HMI概念产品、ADAS类产品、智能车联、动力无线充电、48V微混动力车BMS、...[详细]
据外媒报道,马自达正在研发新一代汽车平台,其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向:1. 座椅:可随车辆的簧上质量(sprung mass)而移动;2. 车身:在动力传递时可实现最小延迟(minimal delay);3. 底盘:可减缓簧下质量(unsprung masses)的输入。马自达采用扭力梁式(torsion beam)悬架系统替换了上一代多连杆式后悬架系统。当该平台与Skyactiv-X火花控制压燃汽油发动机搭配后,下一代马自达3或将成为一款全能型车型。...[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FCA旗下零部件公司玛涅蒂·马瑞利(Magneti Marelli)宣布正式收购加拿大魁北克市激光雷达技术公司LeddarTech,双方均未透露此次收购的价格和份额。两家公司已经进入了技术和商务合作阶段,协议将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系统,并将整合到汽车的照明设备当中,向全球车企供应。LeddarTech主要负责专利雷达技术研发,尤其是在固态电子雷达系统领域,即通过红外线来检测周围环境。玛涅蒂·马瑞利在发言...[详细]
据外媒报道,里卡多(Ricardo plc)与罗克曼勒研究公司(Roke Manor Research)研究公司于2017年9月6日签订谅解备忘录(MoU),双方致力于研发新方案,确保自动驾驶车辆及互联车辆免受网络攻击。里卡多与罗克曼勒研究公司的合作旨在实现汽车行业网络安全系统及基础设施的“一站式(one stop shop)”设计。...[详细]
如果说在过去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车载芯片在汽车上的发挥空间仅有动力系统、底盘等有限几个领域,那么以驾驶辅...[详细]
继8月份爱驰亿维被曝迎来自己的CPO首席产品官——前奥迪quattro四驱系统奠定者、奥迪旗下超跑R8(前身)的缔造者、奥迪中国的开拓者Roland Gumpert,日前这家低调的新造车企业,再次传出好消息。9月7日,爱驰亿维与四维图新在北京海淀区四维图新大厦举行战略签约仪式,双方将就“车联网+”、自动驾驶及全球业务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共同推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据悉,关于此次合作,四维图新主要负责集成各种互联网圈...[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PSA集团及自动驾驶初创公司AImotive宣布将合作开发L4级自动驾驶技术,即在限定环境下,无需驾驶员介入操作。AImotive来自匈牙利,而此次合作将借助其在人工智能软件和硬件领域的实力,在PSA的汽车当中测试自适应巡航控制及自动变更车道等技术,同时还有驾驶员、自动驾驶和防碰撞系统之间的切换功能。自动驾驶汽车将在法国的高速公路上以129 km/h的速度进行测试。PSA并没有透露具体的测试时间和汽车数量。PS...[详细]
9月7日,利欧股份公告称,利欧集团1亿元参与了车和家的A3轮融资。本次增资前,公司持有车和家9.3480%的股权;增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车和家9.9950%的股权。公告显示,本次车和家完成的A3轮融资,共募集资金6.2亿元人民币,投资方包括:利欧集团、宁波梅山保税港区众咖投资管理合伙企业、嘉兴自知一号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西藏源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樊铮、 宋钢、 韦魏、李想等12名投资人。A3轮融资后车和家...[详细]
高通收购恩智浦交易恐面临变数。据路透社报道,日前,欧盟反垄断监管部门第二次暂停审查高通公司收购恩智浦半导体的交易,原因是交易双方未能提供更具关键性的细节。相关文件显示,12月6日为调查结果公布的最后日期。去年10月,高通被爆将斥巨资收购恩智浦,这一半导体行业内最大规模收购案曾在汽车圈轰动一时。今年4月,高通470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取得美国反垄断机构的许可。一定程度来说,这一交易已是板上钉钉。然而这一交易并未...[详细]
据外媒报道,法兰克福的国际汽车展即将开幕,大陆集团将携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电气化等时下关注度最高的热门技术参展,详见正文。...[详细]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未来5年,全球车联网市场将实现26.75%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到2021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551.4亿美元。如此巨大的市场,在近两年吸引了众多汽车业内外企业积极布局,其中不乏诺基亚、苹果、谷歌、微软、黑莓、LG这样的科技公司。作为科技企业的代表,日前据外媒报道,LG电子公司(LG Electronics Inc.)计划与母公司LG Corp合力斥资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8.4亿元)收购奥地利车用照明公司ZKW Group。据悉,亟欲切...[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奥迪计划向监管部门寻求型式批准豁免,以此来加速在欧洲市场推进Traffic Jam Pilot系统。该系统为首款L3级自动驾驶系统,可在部分量产车型当中搭载。Traffic Jam Pilot系统为全新A8旗舰版轿车专门设计,可使在高速公路上面临堵车困境的驾驶员将视野转移至其他地方,如读书、回复邮件、观看视频或简单的欣赏风景等。批准奥迪L3限制性自动驾驶系统是一项较为复杂的事情,而关于如何批准出售的协商仅部分欧洲...[详细]
随着政策与市场的助推,中国新能源与智能网联的发展逐步由理想化走向产业化。不过面对两大新的技术形势,无论是整个汽车行业还是企业,均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于是国内便出现了特有的多元化技术路线并存的局面,如新能源汽车中的电动、插电混动、燃料电池车等,各有优势,然又没有一个绝对的统治者。而智能网联更是进展迅猛,各类技术的研发细化到各个层面(传感感知、地图定位、人机交互等),而单个产品不同的企业选择的技术...[详细]
9月5日,全球领先的致力于提高商用车安全、效率和智能互联技术的供应商威伯科,与中国业界领先的智慧物联网公司G7,联合发布突破性的“智能挂车车队管理系统(Smart Trailer FMS)”,这是中国商用车市场首个智能挂车车队管理系统。威伯科集团副总裁及亚太区总裁于素杰(右)、G7创始人兼CEO翟学魂(左)智能挂车车队管理系统融合了先进的商用车控制系统技术与业内领先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算法研发优势,从安全管理、效率提升...[详细]
据外媒报道,Coodriver公司研发了一款Schutzranzen应用,当车辆发现周边有儿童时,会向驾驶员发出警示,以便在儿童进入视野前就作出相应的操作。系统将通过智能手机或GPS追踪器,自动识别儿童与驾驶员的位置,然后以加密方式向Schutzranzen系统发送相关信息。若儿童与车辆间的距离小于某个特定值时,系统将在儿童尚未进入视线范围前,向驾驶员发出声光报警。公司旨在逐步整合匿名数字定位,并研发新功能。...[详细]
盖世汽车讯 路透社9月5日援引四名知情人士的消息称,美国交通部部长赵小兰将于下周二在密歇根州一处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场地公布修改后的自动驾驶车辆指导方针,以回应汽车制造商对消除自动驾驶车辆上路的法律障碍的请求。截至发稿时,赵小兰的发言人并没有做出回应。根据美国一处政府网站的公告显示,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已于8月31日批准了交通部对于自动驾驶指导方针的修改,但是具体细节尚未公布。当地时间9月6日,美国众议院将对...[详细]
自从上一篇关于自主品牌紧凑级SUV视野范围与倒车雷达的横评之后,得到了诸多反馈,部分网友表示希望测试一下豪华品牌的车型。毕竟在这个级别,其实用性与设计感应该是处于整体上游水平,针对于此在此次的实用性横评中,我们就选取了时下比较热门的五款豪华品牌中型SUV。然而考虑到它们的视野范围和倒车雷达之间数值均比较接近,表现均比较出色,所以此篇文章我们就选择差异化较大的多媒体系统来进行横评,看看传统的车机多媒体系统...[详细]
据外媒报道,奥托立夫正与业内各大车企开展合作,向其提供旗下的雷达产品,双方旨在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性能及ADAS的研发。当车辆在高速上行驶时,奥托立夫推出的77GHz雷达系统可探查迎面驶来的车辆,然后自动变更车道。其前置雷达可支持目标物及空置停车位车位的探查能力,而后置雷达则助力目标物探查、盲点警示及倒车侧方盲点监视等功能。...[详细]
近年来,环境感知技术随着无人驾驶概念的走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车载激光雷达是无人驾驶的传感器之一,精度高达厘米级并且能够绘制3D影像,被谷歌、苹果、百度等公司用在正在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中。盖世汽车近日针对车载激光雷达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雷达的具体介绍、发展趋势、厂商分析等,供业内人士参考!...[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