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Rimac早前宣布将致力于生产新一代跑车。如今,该公司发布了数张新车型的照片。该公司为另一款插电式混动超跑——Koenigsegg Regera生产蓄电池组,公司于今年初宣布,将为阿斯顿·马丁的新款超跑提供蓄电池组。该款新车的前端,其外观及线条设计似乎非常不错。Rimac表示,公司“很快”就会公布这款车型的真容。...[详细]
据外媒报道,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 Singapore)与BlueSG Pte公司共同发布了新加坡的首款闪充电动接驳车。此外,该款车辆配置了快充设备,利用乘客上下车的间隙就能完成车辆的充电,只需20秒就足够了。该车辆配置22个座位,用于南洋理工大学北门学生公寓(Halls of Residence)及JTC的CleanTech One间的短途接驳。该大学还与BlueSG洽谈安装电动车汽车共享站的相关事宜,还将新增校园周边的电动车充电站。...[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正在研发一种基于植物的碳纤维,这种碳纤维更具成本效益和环保效益。碳纤维材料强度高、质量轻,可用于汽领域。碳纤维材料有助于减轻车重并提升车辆的操控性能,但它也存在一些问题。碳纤维是由丙烯腈制成,丙烯腈的材料包括石油、氨、氧气和一种昂贵的催化剂。由于原材料中包含石油,因而碳纤维的价格受石油价格的影响。碳纤维制造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毒副产品。而且碳纤维价格十分...[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密歇根大学交通研究所(U-M)研发了一套应对晕动病的系统,而且该系统已获得了专利。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专注于生产自动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汽车可解放司机并为乘客提供丰富的乘坐体验。但那些晕车的乘客则很难享受这一便利。晕车是由于人体前庭系统感受到的信息和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之间存在差异,从而导致恶心,甚至呕吐等。U-M研发的系统可对乘客的边缘视觉进行光刺激,模仿乘客的眼睛从外部看到的景象,...[详细]
据外媒报道,沃尔沃卡车宣布,公司将从2019年开始在欧洲出售电动卡车。公司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为选定客户方生产车辆,该公司采用新技术,旨在打造新款可持续车型,用于城市物流配送。该款新车型可实现夜间配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峰时刻路面上的卡车数量。该款配送卡车的载货量是常规厢式货车的10多倍,若提升这类卡车的数量,那么能缩减高峰时刻路面上的卡车数量,从而大幅降低发生交通的风险。...[详细]
据外媒报道,近日网上流出了数张交通事故照片,有辆特斯拉Model 3撞上了交通灯,该车辆前部出现严重的凹陷从照片看,该车辆撞上了十字路口的交通灯,与交通灯碰撞的位置出现了严重的内凹,但受损部位仅局限于车辆的前部,驾驶舱及车主无恙。本周一,有辆特斯拉Model S与一辆消防车发生追尾事故,车辆前部几乎尽毁,但驾驶舱完好。相较之下,这辆Model 3的受损程度要轻得多。...[详细]
据外媒报道,为研究自动驾驶所面临的挑战并寻找破解之道,戴姆勒在德国、中国、澳大利亚、南非及美国组织了“环球智能驾驶之旅(Intelligent World Drive)”,公司选用了梅赛德斯奔驰S级轿车作为其测试车辆。测试车辆需要针对各国的情况,研发对应的深度学习系统及算法,以便应对该国的驾驶环境,确保自动驾驶车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未来,还需要对车辆认可及数据存储进行规划并实现进一步调整变动。...[详细]
据外媒报道,苏黎世大学(UZH)研发了DroNet算法,使无人机能够沿着城市街道或在建筑物内飞行,该算法还需要通过骑行者及汽车驾驶员学习驾驶用例及相关的交通法规。DroNet可输出两张图,其中一张被用于无人机导航,助其飞跃障碍物。另一张图则被用于探查碰撞的可能性,并对危险情境作出应对。瑞士研发人员所用无人机搭载了手机摄像头,DroNet算法功能强大,其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旨在评估观察到的环境。该算法由深度神经元网络组成,该软件可利用众多培训用例,学习解决复杂的任务。...[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美国肯尼索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研发了一套软件,该软件采用了人工智能技术,可用于监测和评估十字路口的交通安全。肯尼索州立大学的三名教授从2015年1月开始开展此项研究,乔治亚州交通部对该项目提供了18万美元的资助。目前该研究项目即将完成概念验证。该软件利用安装在主要十字路口的摄像头获取实时交通数据。该数据被输入到一个云端数据库,帮助乔治亚州交通部监测、分析并解决任何潜在的交通安全问题。此...[详细]
据外媒报道,在今年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期间,达沃斯市与ABB集团建立长期合作,旨在为公共交通及私家车提供电动车充电设施。这是TOSA技术首次在阿尔卑斯山地区进行应用,该技术旨在实现车辆在极寒条件下的运行。该车辆采用“闪充(flash charging)”技术,仅需20秒就能完成充电,可在乘客上下车期间为该车辆充电。...[详细]
据外媒报道,Iteris公司发布了SPM,这是一款综合性云端自动交通信号灯性能测定(signal performance,SPM)系统,拓展公司旗下的“十字路口即服务产品组合。该公司的新款SPM系统可设定触发器,实现信号作业修正、交通趋势识别,提供事前及事后研究及维护咨询服务。SPM应用还拓展了交通数据可视化系统的产品组合,涉及:iPeMS及VantageLive!软件平台。...[详细]
据外媒报道,Allego与Fortum Charge & Drive于本周一(2018年1月22号)表示,双方最初的设想是在欧洲的20多国内建立27座电动车充电站,其充电设备可提供不同的充电方式及充电速率。该充电站将提供快充设备,可满足未来车辆的充电需求,仅需数分钟就能完成充电操作。该项目获得了政府、车企、检修站运营方、充电设施等多方协助,旨在打造一款新的充电网络,为电动车获得市场认可提供助力与支持。...[详细]
据外媒报道,俄亥俄州州长John R Kasich签发了一份行政命令,旨在为该州建立一座智能移动出行中心——DriveOhio。该中心将作为一站式服务站,为研发人员提供先进的互联及自动驾驶(CAV)技术。该行政命令还呼吁ODOT开始为旗下车队配置车载资通讯设备,实现数据追踪,助力互联汽车方面的研究。...[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大众集团北美公司(VWGoA)正式加入了“面向未来轻量化创新中心”(LIFT)并成为银卡会员,旨在研究轻量化金属材料,为实现汽车轻量化做准备。大众集团北美公司旗下品牌包括大众品牌、奥迪、宾利、兰博基尼和布加迪。大众集团北美公司是首个加入LIFT的车企。LIFT是由美国轻量化材料制造创新机构(ALMMII)运营的,其资金来源于政府和一些财团的资助。LIFT致力于研发各种轻量化解决方案,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详细]
据外媒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的研究人员与斯坦福大学的同事们将一维多孔掺氮石墨化碳纤维嵌入到氧化还原反应(ORR)活性催化剂组分中(M/MOx,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物),从而生产出价格低廉、能效高、经久耐用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经试验验证,该款新材料的表现可媲美业内标准材料——铂-碳体系,而其成本则相对较低。...[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德尔福科技近期宣布对PolyCharge America, Inc.进行投资。PolyCharge America, Inc(以下简称PolyCharge)是一家初创企业,专注于研发新电容器技术并致力于将其商业化。PolyCharge研发的电容器技术能够缩小大功率逆变器的尺寸、实现轻量化并提升其耐高温能力。PolyCharge公司成立于2017年9月,是Sigma科技公司的子公司。德尔福科技与Sigma科技公司此前就已经达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此次,德尔福科技对P...[详细]
据外媒报道,昨日(2018.01.22)早晨,一辆特斯拉Model S与一辆消防车在加州的卡尔弗城发生追尾事故,但无人员伤亡。当时,Model S的车速为65 mph,车主声称该车辆已开启Autopilot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特斯拉发言人并未对该事故置评,但其指出:驾驶员在开车时,需要保持对路面警惕,切勿因开启了Autopilot就不再关注交通情况。在撞击发生时,该车辆的前部区域吸收了撞击所产生的能量,从而确保了驾驶舱及驾驶员的安全性。...[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院(简称韩科院)研究人员在英国皇家化学院的学术期刊《能源与环境科学》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在该论文中,韩科院的研究人员描述了一项新技术,通过在氧化物中掺杂少量的金属质材料,可提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电极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决定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核心要素是阴极,阴极为氧化剂还原的场所。通常,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阴极中使用的是钙钛矿型氧化物(ABO3)。尽管钙...[详细]
据外媒报道,IFS全球汽车行业总监Stefan Issing预测,新型数据驱动服务、强大的轻量化材料以及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构建将成为2018年影响汽车业的三大行业趋势,详见正文。...[详细]
据外媒报道,谷歌与苹果耗费四年多时间,用于其互联汽车平台的研发。然而,众多车企都不太愿意采用上述两家公司的平台。随着Amazon Alexa的横空出世及5G网络的蓄势待发,这一情况就越发明显了。众多车企偏向采用特斯拉的中控台设计风格,这成为谷歌及苹果互联汽车平台应用的一大障碍。采用谷歌与苹果互联汽车平台后,将会产生授权及测试成本,上述因素成为平台应用推广的又一大障碍。...[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