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各位朋友,非常高兴在汽车行业这个盛会上给大家做一次交流。今天这个会议是汽车技术创新论坛,我想讲一些跟汽车创新有关的事情。前一阵子中国工程院讨论《中国制造2025》,我估计李骏院士会讲。我这儿想讲一些自己的想法,关于创新我自己所看到的一些问题,对中央政策的理解。可能我自己的说法不一定很对,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汽车产业的创新与转型
我认真学了一些中央的提法,中央现在说“创新驱动”、“经济转型”很多。汽车工业怎么样进行创新驱动和经济转型。我觉得创新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是技术的创新。技术创新重点我讲两个领域: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
新能源汽车领域关键要抓电池的研发和进步,要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要努力开发轻量化技术,同时要尽快的补上传统汽车技术的差距,像底盘技术、车身技术。但是我在想我们现在有没有一些影响创新的非技术因素呢?我们的政策是不是可以有更合理的安排?这都是很重要的事情。我觉得新能源汽车从6年前工程院的咨询项目开始,我们一直主张多层次发展,要市场引导,现在低端切入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关键的我们要主张多层次发展,而不是说只要某一类高端车的发展。要最充分的挖掘潜力,要和当前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智能网联汽车方面近期要从辅助驾驶入手,进一步研究智能驾驶和交通技术。智能驾驶方面这两天讲得很多,待会儿李克强教授还会讲得更多。不同层次的新能源汽车创新,包括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和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大家讲了很多。过去说弯道超车,实际上是绕不过传统汽车技术的。因为新能源汽车、电动汽车除了动力传动之外基本上都是传统技术。不能说与国际上有差距,我们就可以绕过去。
现在电池的进步已经比较明显,能量密度从2007年90瓦时/公斤,现在提高到140瓦时/公斤。三元材料这几年也得到了重视,开始批量上车,能量密度能够得到180瓦时/公斤,和国际单体的水平基本上同步,比2007年的磷酸铁锂在重量上差不多轻了一半,但目前安全问题尚需进一步解决。电池系统的价格从2007年的5元/瓦时下降到3块钱,钛酸锂电池得到实际的应用,目前就已达到的水平来说还达不到无需补贴的要求,现在还需要补贴。能量和价格如果再下降一半左右,补贴取消就没有什么太大问题了。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有些是非技术问题,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认真学习中央的精神,推动汽车的低碳发展。我们经常在电视里听到习主席说一句话:“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目标很明确,路线靠什么达到呢?党中央一直在提要靠群众路线,要靠科学发展观。但是在实际贯彻政策过程当中我们很多行为并不符合这种精神。我觉得要根据我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来发展低碳交通,电池技术是关键,要实事求是,不要排斥“不够高大上”的,像铅酸电池,很多官员就觉得不够高大上,不算新能源汽车。但适应经济和科技发展,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铅酸电池受到禁止。现在的做法我把它叫做“先杀驴后找马”,本来想找马,马找不到现在有的是驴,但是就是不想骑驴,不想骑驴不要紧,为了表示决心就先把驴统统杀光,然后再找马。这种办法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从实际出发,努力清除一些障碍,因此就要适当的放低门槛。这是我个人的看法。要重视农村和贫困地区的需求,要提倡、倡导绿色国民车,这种国民车是节能、低碳的,既能扶贫,还能有助于新型城镇化的建设。
最近李克强总理常说“要发动新经济,要孕育新的动能”。总理说这两年传统汽车产业产销增速持续走低,但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产业却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这既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生命力,也表明新经济在孕育巨大的新动能。他还说“我们当前正处于新旧动能转化的拐点,只要让新经济壮大起来,把新动能培育起来,中国经济就不仅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柳暗花明又万村。”
我觉得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技术的问题,技术问题刚才说了,但是非技术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技术问题是属于生产力的问题,非技术问题都是属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问题。我们拿手机做例子,手机为什么容易创新?我觉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手机的准入门槛比较低,开始的时候也出现很多山寨手机,质量很差,但是非常便宜,由于市场的筛选和推动,质量逐渐提高,现在还有了很不错的手机,小米、华为等等都是很不错的国产品牌手机。其实电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也都是如此,准入的门槛比较低。再加上后续的过程管理,创新就容易出来了。没有严格的目录审批,但是发展的都很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11/1001463846387000060134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