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汽车行业的跨国采购在中国兴起,已有几年时间,很多跨国企业也都制定了宏伟的采购目标,却难达目标,其中原因何在?中国采购现在发展的怎么样了?它还能热多久?中国供应商如何借跨国采购之机,实现整体实力的全面提升?
  • 这些问题都会在六位专家的分析中谈及。

嘉宾介绍

  • 于瑞林:霍尼韦尔交通系统集团亚太区采购总监
  • 利嘉伟:波士顿咨询公司大中国地区合伙人兼执行董事
  • 郑显聪:菲亚特(中国)全球采购中心首席代表
  • 陆用:立达汽车系统中国区采购及物流经理
  • 李鹏:上海纽荷兰农用机械有限公司采购总监
  • 陈文凯:盖世汽车网CEO

一. 汽车行业的跨国采购兴起

  • 汽车行业的中国采购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基本情况怎样?
  • 有哪些类别的企业在中国设立了采购办事处?他们都有什么目的? 与其他行业相比,汽车业的中国采购处在什么水平?
    跨国采购四个阶段
    相比其他行业,汽车行业巨头进入中国采购是比较晚的。这些跨国公司中,在中国的采购额占全球采购额5%以上的根本不多,所以与其他行业如电子行业(差不多30%-40%)等相比,汽车业在中国的采购还有...[详细]
    利嘉伟
    汽车行业的中国采购处于婴孩阶段
    整车厂在中国的采购,有些相对高调,有一些公司是默默无闻的进行的,比较低调,比如美国的重型卡车制造商PACCAR...国外汽车售后市场的一些连锁店,有些也在中国设立了办事处,有些是委托...[详细]
    陈文凯

二. 适合在中国采购的产品

  • 跨国采购商们远涉重洋来到中国采购,他们是怎样选择适合在华采购的产品的?
  • 这些产品是不是一成不变的?
  • 在中国采购的摸索和实践中,他们逐渐在中国确立了具体采购的产品。
  • 不同公司要采购的产品不尽相同,但这些产品是否会形成正态分布?
    要考虑原材料、人力、运输成本
    因为模具和加工工艺在中国都已经很成熟,而且原材料在中国都能找到,不需要进口;再加上我们的劳动力成本、管理成本、加工成本、模具设计与产品设计成本都比较低,所以上述这些东西...[详细]
    李鹏
    机械件、电子件、模具
    当然,人力成本比重高的,中国还是有优势,但是有一些东西人力成本占的比例不是特别大,但是整个的经营成本比较低的,中国也有一些优势。适合在中国采购的产品,首先是铸件和机械加工件...[详细]
    于瑞林
    测试认证需很长时间的不适合
    精密件的基本加工也能做;电子产品方面的整个供应链已经完善,你可以看到在汽车电子行业有很多这样的供应商--他们不光代工还开发了一些产品,他们可能是从售后市场做起,但也已渗透到OEM...[详细]
    利嘉伟
    具体哪些产品适合仍有新发现
    从大类上讲都已比较清楚,但具体到产品层面,这个答案一直在探索,因为中国的供应商成长很快,以前不适合中国采购的产品现在可能就有适合的供应商了。往往情况是这样的,对于一级供应...[详细]
    陈文凯

三. 采购商需要反思

  • 大多数的公司实际从中国的采购额与对外宣称的目标都相差较远,影响跨国公司未能实现中国采购目标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 采购商需要反思。
  • 专家们或从战略层面、或从执行层面分析了采购商方面的问题,同时这些问题也是在采购初期出现的比较多的问题,很多采购商也已经突破或正在突破这些问题,以实现其采购目标。
    初期,采购商内部阻力比较大
    高层领导在做计划的时候,是抓整体的一个采购额的百分数,期望值很高,是从几乎所有的东西都从中国采购的角度来看的,但是真正执行起来的话,不是所有的东西都可以在中国采购的...[详细]
    于瑞林
    “朝南坐”的观念要改变
    采购商和供应商永远是一个平等的合作关系,如果你觉得你是上帝或者是“朝南坐”的,人家可以不给你做。现在中国很多好的供应商的业务做得非常大,而且研发能力都很强,所以如果采购商...[详细]
    陆用
    研发部门不配合也不行
    林肯、沃尔沃、捷豹虽然都是高档车,但是我们要求的完全不一样。但正是因为在中国设了一个全球采购中心,才有机会让工程师们在这里看到全世界的东西。比如做一个冲压件,在沃尔沃的要求...[详细]
    郑显聪
    有些采购商诚意表现不够
    国际采购的技术或工艺的小变更就可以节省较大的成本,但这些更改在有些公司往往得不到批准,反而让供应商去国外另外购买昂贵的设备去按国外的工艺去生产,让供应商望而却步...[详细]
    陈文凯

四. 供应商:观念亟需转变

  • 中国供应商在跨国采购下暴露出哪些问题?
  • 为保持住中国采购的优势,也为了从跨国采购中崛起为世界领先企业,供应商们需要在这些方面改进。
    缺乏持续、稳定的供货能力
    本土的企业有很大的潜力,但多是单打独斗的,而且可能现在还没有从原来粗放式的经营方式完全转变过来,不管是在成本还是资源、人员的管理方面,都存在一种细部管理上的缺陷...[详细]
    于瑞林
    管理、沟通、重视度
    不仅语言能力弱(比方说只有销售部门的人能说英文,技术、质量部门的人能沟通的不多),更重要的是对于国际采购流程和国际汽车产业供应规则的理解,还有对于文化的理解差异较大...[详细]
    陈文凯

五. 开发能力是下一个重点

  • 该是直面开发能力的时候了!
  • 虽说这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软肋,也是横在中国供应商成长之路上的一道坎。
  • 但是这道坎是必须要跨过去的。

  • 专家们或从未来的趋势,或从更高、更广的层面,或从执行层面,分析了开发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了采购商之间、采供双方在开发能力方面面临的问题。
    供应商开发能力得加强了
    我估计接下来几年,这方面要求可能要相应加强了,就要对供应商的开发能力有要求了。有需求了,供应商就可以改进了,这两年没有提高,因为我们根本不需要,或者是说这种需求还不是...[详细]
    于瑞林
    谁愿费力开发,让其他人收渔利?
    这片繁华能否变为自主品牌未来的真实图景?《车坛论剑》栏目本期关注:自主品牌大跃进?自主品牌在车展显示出的“壮观”景象受到质疑:这片繁华是核心竞争力上升还是政治诉求...[详细]
    陈文凯
    开发能力是中国供应商的必经之路
    问题的关键是,做到第四阶段一定要具备强大的研发能力。这些企业早晚都要有开发能力才可以在全球汽车供应商中占一席位。现在我们已经看到很多整车企业现在把研发中心搬到中国...[详细]
    利嘉伟
    中国采购必须适应供应链体系的竞争
    现在不是单独的OEM实体之间的竞争,而是"主机厂+供应商"这一供应链体系之间的竞争,如果供应商和客户有相应的联合开发能力,设计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很快的话,你就更容易占领市场...[详细]
    李鹏

六. 印度、越南等对中国有威胁?

  • 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些因素导致原先在中国采购有优势的一些产品变得优势不再,或优势不如其他低成本国家,如印度、越南。尤其是印度,一些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了全球采购办事处,宣布了在印度采购的宏伟目标。
  • 印度、越南会不会对中国采购的地位造成威胁?汽车零部件跨国采购订单是不是已经向这些国家大规模转移了?中国与这些国家的优势对比如何?
    在中国采购仍是最佳选择
    印度的供应商也具备部分能力,但相对来说,如果中国供应商具备能力,基础建设又很好,近年来中国供应商的报价已经和印度的相差不远,而且很多竞争对手都在中国采购,那在中国采购就...[详细]
    利嘉伟
    全球采购的主要目标国仍是中国

    有可能原来设定的从中国采购的目标没有实现,基本部分产品从计划中的中国采购变成了实际中的印度或其它国家进行的采购。从这个意义上讲,的确有部分跨国的订单从计划的中国转移了...[详细]

    陈文凯
    欧洲企业更青睐在印度采购
    欧元区的中国采购比美元区落后两三年,或者不止两三年。欧洲比较保守。他们首先走东欧,因为物流成本比较低;然后再看印度,因为他们把印度看成是欧洲的国家;然后再看中国...[详细]
    于瑞林
    印度市场五百万辆前,不是威胁
    这片繁华能否变为自主品牌未来的真实图景?《车坛论剑》栏目本期关注:自主品牌大跃进?自主品牌在车展显示出的“壮观”景象受到质疑:这片繁华是核心竞争力上升还是政治诉求...[详细]
    郑显聪

七. 机会比威胁大

  • 前面讨论了一些挑战,包括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也分析了中国供应商的问题,但事实上机会比威胁大,汽车业的中国采购现在已经呈现出了有利于中国供应商转型、成长的新的势头。
    从中国采购到中国分工的转变
    原来叫中国采购,现在可能变成了分工到中国来做一类东西,然后这类东西主要就是在中国采购。中国哪些产品有优势,大家都都来采购,慢慢就会使这个行业越来越强大,中国这一产品领域的优势...[详细]
    于瑞林
    中国采购比重有望翻番
    中国的零部件企业不会停留在简单加工的层面,而是会变成一个有开发能力的生产基地。届时跨国整车厂在华采购比例有可能接近10%的水平,毕竟现在已经有个别成功案例超过5%了...[详细]
    利嘉伟

跨国企业在华采购案例和精彩分析更多>>

我要点评

盖世网特色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