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郑显聪:印度市场五百万辆前,不是威胁
事实上,在全球采购的策略里面,中国和印度是很重要的一环,所以我们在欧美问他们一级供应商报价的时候,我要知道你的中国成分是多少。如果他们告诉我,今年降价5%,那我也要知道你有百分之多少价格下降是从中国来的?比如,如果博世要交给我们一个ECU产品,它如果有30%比例是在中国采购的,我就会去看这个比例是不是能够再扩展到50%或更多。因为供应商也有自己的全球策略,比如为了养活印度那个快倒闭的工厂,他要把另外30%的量搬到印度去生产。那我们买家会说,我不认为这是合理的,你要这30%全部都移过来,变成60%都放在低成本区域。我们在总部已经这么做了。
印度现在还不足以与中国竞争,主要是因为印度国内市场容量还不足以造成一个平台,让它做大量的出口。中国做大量出口,就是因为中国国内的量把厂家的生产能力培养起来了,并且经验比较充足。在印度,有一些部件是可以的,如锻造件、一些机加件;但是印度的内饰件、一些化学品、电子产品就比较没有竞争优势。我觉得印度还是可以创造附加价值的,比如说,它们软件开发的能力,做软件管理的能力,这个对中国某些电子产品可以起增值作用--程式在印度写,写完了以后在中国制造。
印度现在对中国还构不成威胁。小部分的机加件是,但只是良性的竞争。什么时候构成威胁,主要看它的量什么时候上来。印度如果在2015年真正形成一个500万量的市场,就有实质性影响了。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280550525052.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