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车企2025年的第一份成绩单来了。
综合各车企1月销量数据,由于今年春节较早,很多消费者提早在去年末完成春节前的置换购车计划,且1月有效销售时间少4天以上等原因,大多数车企表现并不乐观。
从环比来看,车企销量普遍下滑,且幅度并不小,仅有少数几家呈现正增长,比如吉利、长安、江淮等。从同比来看,也是以下滑为主,不过就个别车企而言,由于各种原因,表现明显好于去年同期,甚至有几家实现了翻倍上涨,比如小鹏、零跑等。
新势力大变天,小鹏超理想
1月,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造车新势力销量格局出现明显变动,鸿蒙智行和小鹏表现最为亮眼,月交付量均超3万辆,分别位列榜单前两位;理想环比大幅下滑,由此退至第三名;零跑表现也远不及前一月,但同比呈现暴涨;小米表现稳健,依然拿下了2万+;蔚来表现欠佳,月交付量仅1万+。
鸿蒙智行1月交付新车3.5万辆,这主要得益于问界与智界的支撑。数据显示,该月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M9累计交付1.25万辆,华为与奇瑞联合推出的智界R7交付1.14万辆,成为带动销量的两大主力车型,此外华为与北汽合作的享界S9也贡献了643辆的交付量。
凭借主打车型MONA M03的良好表现,小鹏1月交付量再破3万辆,同比增长268%,真正迎来了交付量开门红。这已是小鹏连续第3个月交付量破3万辆,而小鹏MONA M03也已连续2个月交付量超1.5万辆。
更为重要的是,进入2月,小鹏势头依旧不错。2月13日,小鹏在微博发文称,“春节后的第一周,全系订单量同比翻了7.6倍,打破2月份常年低谷的行业惯例。”
此前已多次拿下“5万+”月交付成绩的理想,这次表现有些出乎意料。1月理想共交付新车29,927辆,同比下降3.97%,环比下降48.85%。不过即便如此,针对2025年,理想仍定下了70万辆的年销目标,目标增长率为40%。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理想的表现应该会逐步提升。
零跑位居理想之后,1月交付量为25,170辆,同比增长105%,环比下降40.8%。据悉,2025年,零跑汽车的销量目标是冲击50万辆,重心将会放在B系列和D系列上。其中零跑B10将于3月上市,B01将于7月上市,B05将于11月开启预售,零跑D系列将于12月正式亮相。
小米汽车很稳,1月交付量超2万辆,这已是其连续第四个月交付量超2万辆。2月13日,小米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雷军在元宵节直播中透露,小米汽车已交付16万辆车。 其还表示,目前,小米汽车已覆盖全国,其中上海、杭州和苏州是交付量前三的城市。目前,其交付能力已比设计产能提升了一倍,并希望用户能给予更多耐心,因为小米在交付前始终坚守质量为先的原则。
随着渠道的完善、产能的提升以及后续车型如小米YU7在六、七月上市,小米汽车销量有望进一步提升。据悉,2025年,小米汽车全年交付目标为30万辆。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蔚来表现相对逊色,1月交付新车13,863辆,同比增长37.87%,环比下滑55.48%。其中,蔚来品牌交付新车7,951辆,乐道品牌交付新车5,912辆。
近期,蔚来董事长、CEO李斌在季度会上分享了2025年个人的VAU(Vision Action Upgrade)。其中,2025年销量同比100%增长、力争2025年第四季度单季度盈利、继续构建体系化能力成为2025年的三个核心愿景。
2024年蔚来全年销量约为22万辆,以此计算,蔚来2025年销量目标约为44万辆。为此,蔚来将推出ET9、萤火虫等全新产品,此外,蔚来品牌计划在2025年逐步推进老产品的更新换代,乐道品牌则计划在L60之外,再推出两款中大型SUV。
值得注意的是,哪吒汽车1月仍旧没有公布月交付量,推测其表现仍旧不佳。
不过盖世汽车注意到,2月10日消息,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在2025年召开股东沟通会,透露其正在进行的E轮融资计划,计划融资规模约40亿至45亿元人民币,领投方将出资约30亿元。
据悉,这笔资金将被重点投入到研发领域,加速新车型的迭代升级,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与续航能力。同时,部分资金也会用于拓展全球销售网络,进一步深耕东南亚、中南美市场,并计划进军欧洲、北美等更为成熟且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此次E轮融资若能顺利完成,无疑将为哪吒汽车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老牌自主仍然能打,吉利表现突出
据乘联分会数据,1月,自主品牌乘用车零售量达到109万辆,同环比双双下滑,不过即便如此,自主品牌仍然拿下了超高份额。
数据显示,该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达到61%,同比增长5.9个百分点。如果从批发来看,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更是达到了69%,较去年同期增长8个百分点。
可想而知,作为市场主力的老牌自主车企表现不会太差。从盖世汽车此次统计也可以看出,老牌自主车企整体表现较好,只不过具体到各车企,分化现象仍然存在。
比亚迪依然是其中的领头羊,1月销量超30万辆,同比增长49%。王朝与海洋系列仍然是比亚迪的销量支柱,两大家族贡献了27.82万辆的月销,同比增长50.3%。此外,方程豹、腾势、仰望等品牌也逐渐崭露头角,其中腾势月销1.17万辆,显示出比亚迪在高端市场的布局初见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比亚迪在海外市场的表现尤为抢眼,1月比亚迪海外乘用车销量达66,336辆,同比大涨83.4%,成为其增速最快的板块。这一成绩表明,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表现强势,随着全球化战略的加速推进,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在增强。
吉利也很优秀,销量同环比双双上涨,这在1月可以说是十分罕见。具体来看,该月其销量达26.67万辆,同比增长约25%,创下历史新高。
聚焦新能源板块,该月吉利新能源车型销量超12.1万辆,同比增长约45%,销量占比突破45%,显示出吉利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显著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银河系列在雷神EM-i超级电混、神盾短刀电池等赋能下,单月销量达9.35万辆,创下历史新高。这表明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布局逐渐成熟,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长安的表现也不错,集团该月累计销量达到27.57万辆,同比小幅下滑,环比增长近10%,其中自主品牌销量24.09万辆,海外销量6.2万辆,同比增长10%。
值得关注的是,2月9日,东风股份、东风科技及长安汽车分别发布公告,提到其间接控股股东正与其他国资央企集团洽谈重组事宜,由此业界纷纷猜测:东风集团与长安汽车两家汽车央企将合并重组成为大型汽车集团。
对此,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认为,东风汽车集团与长安汽车集团两大央企的合并重组将会成为中国汽车产业迈向全球规模化竞争的关键一步,若整合成功,新集团将凭借年销量超510万辆(2024年全球第五)的规模,成为中国汽车产业的“超级航母”,并深度重构全球汽车产业格局。
再看奇瑞集团,其1月整体销量达224,323辆,同比增长10.3%,连续第六个月单月销量突破20万辆。其中在新能源领域,奇瑞销量近5.7万台,同比增长172.1%,彰显其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强劲势头。
图片来源:奇瑞集团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的同时,奇瑞在燃油车领域也持续深耕。据官方数据,奇瑞集团2024年销量燃油车202万辆,同比增长18.4%,也就是说,在燃油车整体份额缩水的情况下,奇瑞燃油车板块不降反增。
这有望利好其后续表现。近期,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就特别强调,中国汽车产业要推动“油电同强”,建议减少对燃油车的歧视性政策,“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消费升级将是推动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减少对燃油车歧视性政策实现油电同权对稳定国内外车市销售将有更好的推动作用。”
相比之下,长城汽车、上汽乘用车、东风乘用车等则有些疲软。以长城汽车为例,1月其销量为8.09万辆,同环比双双下滑。这一表现不只与大环境相关,也与其产品策略、转型进度等尤为相关。
合资普遍下滑,个别车企逆势上涨
近年来,合资车企销量下滑的现象愈发普遍,甚至成为汽车行业的常态。
在1月整体车市下滑的情况下,合资车企的境遇可想而知。只不过,尽管整体形势严峻,仍有个别车企实现了销量增长。
比如广汽丰田1月表现就优于去年同期,该月其实现了5.7万辆的销量,同比增长11.7%。这一成绩在合资品牌中较为突出,尤其是在广汽集团内部,广汽丰田是唯一一个销量未下滑的品牌,其1月销量在广汽集团总销量中占比超过50%。
结合此前市场表现分析,其销量增长主要得益于主力车型的稳定表现。凯美瑞、威兰达、锋兰达、汉兰达以及赛那等车型在市场上积累了一定的认可度,尤其是双擎车型,凭借其出色的燃油经济性和可靠性,成为广汽丰田保持市场地位的关键。
再比如上汽通用五菱,据上汽集团产销快报,1月上汽通用五菱销售新车7.7万辆,同比大涨120%,成为上汽集团销量上涨的最大功臣。
新能源汽车的强劲表现是关键驱动力。2024年,上汽通用五菱积极丰富产品矩阵,推出了多款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五菱宏光MINIEV、五菱缤果、五菱星光家族等,涵盖了A00级、A级和B级车市场。不仅如此,其旗下新能源汽车价格较为亲民,高性价比的价格优势也在持续吸引消费者。
但话说回来,个别企业的逆势上涨,掩盖不了合资车企整体下滑的局势。且可以预见的是,2025年,合资车企所面临的挑战仍将加剧。
市场竞争方面,自主品牌的崛起和新势力车企的冲击,使得合资车企的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市场占有率持续下降。
在新能源转型上,合资车企普遍起步较晚,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和产品迭代速度均落后于自主品牌和新势力车企,难以满足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变化需求。
与此同时,为了应对市场竞争,合资车企不得不参与价格战,但进一步降价的空间有限,同时品牌溢价能力也有所下降。
此外,在供应链整合和成本控制方面,合资车企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升产品性价比。
针对此,合资车企需加快电动化转型,推出更多针对中国市场需求的新能源车型,同时优化定价策略以提升性价比。此外还需加强智能化技术投入、提升用户体验。在品牌建设与营销方面,合资车企也需摆脱固有印象,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重塑品牌形象。
盖世小结:
2025年的汽车市场,将上演一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这场竞争不仅关乎市场份额,更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新能源汽车的快速普及、智能网联技术的深度应用、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升级,都将推动这场竞争走向白热化。在这个强者恒强、弱者出局的竞技场,只有那些具备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快速响应市场能力的车企,才能最终胜出。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2/17I70418407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