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2024年广州国际车展正式开幕,当天,吉利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居峰接受了凤凰网汽车独家专访。
今年前10月,吉利汽车集团销量超过了171万辆,同比增长超31%。其中,新能源领域保持高速增长,1-10月,在合并几何汽车计算之后,吉利银河累计销量达到了349768辆,同比增长66%。
居峰对凤凰网汽车表示,燃油车领域,吉利汽车的使命就是做中国自主品牌No.1,如今,新能源领域也正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明年将是吉利新能源的爆发期,吉利银河将会进入收获期,对比今年的增长,明年的销量会极速的上升。”居峰说。
坚持品质战、价值战、品牌战
凤凰网汽车:吉利品牌这次广州展台带来了那些新产品、新技术?
居峰:新能源方面,吉利银河的SUV系列中,纯电的吉利银河E5、插混的L7、还有即将上市的银河星舰7 EM-i,轿车方面,则是插混车型L6、纯电轿车E8。还有A0级的小型纯电车吉利星愿,以及微车系列的吉利熊猫。
燃油车方面,参展的主要是吉利中国星系列,以及即将上市的吉利牛仔。
凤凰网汽车:今年在价格战的裹挟下,行业内卷加剧,请简单介绍和评价一下吉利银河的2024年的表现?
居峰:吉利一直走的是品质战、价值战、品牌战的路线。
吉利银河今年的表现可圈可点,符合预期。上个月,吉利银河销量突破了6.3万台,这个月肯定会过7万。从整体的表现来说,吉利的新能源已经临近爆发点,或者是已经到了爆发点。
从E5的上市热销(100天破5万台),到10月9号上市的吉利星愿33天破2万台,吉利银河星舰7,11月8号预售到现在订单非常突出。我觉得对于吉利银河来说,新能源的爆发期已经来临了。我觉得符合预期,同时,未来可期。
凤凰网汽车:作为吉利银河最新产品,银河星舰7 EM-i有哪些核心优势?对于这款产品,吉利有着怎样的预期?
居峰:这款车瞄准的是A级SUV市场,有几个非常突出的特点。
第一,它沿用了吉利研发的GEA新能源架构,这是我们先进的一个平台架构,它最大的优点在于,驾驶起来更柔顺、更平稳、更加灵活。吉利星愿、吉利银河E5都在应用这个平台。
第二,智能化方面,它用的是吉利跟魅族科技共同研发的Flyme Auto系统,同级唯一7.1.2立体环绕声16扬声器Flyme Sound无界之声。坐进去听音乐,感觉就像在听交响乐或者演唱会一样,音响系统非常棒。
第三,银河星舰7EM-i首搭电混专属神盾短刀电池,也使用了超高集成的E-DHT 11合1混动电驱,更节能,更稳定、动力更加澎湃。
此外,吉利银河星舰7的空间非常大,A级车大小媲美B级车的空间,坐在二排可以翘二郎腿,它的后备箱528升,应该是在同级竞品里面是遥遥领先的。
吉利银河星舰7,肯定会成为爆款。
做燃油车No.1,新能源也要朝着这个方向走
凤凰网汽车:中国星燃油车在吉利品牌中还占有相当一定的份额,吉利如何平衡燃油车和新能源产品的发展?
居峰:燃油车是我们的本,也是我们的基石,所以巩固燃油车的销量和地位,这是吉利的一个使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我们还是分两条路来走,既要做燃油车老大,也要把新能源市场再扩大。
燃油车领域,我们的使命就是做中国自主品牌No.1,新能源领域,我们也要朝这个方向发展。从目前的情况来说,这条路我们会越走越近,只要方向是对的,我们肯定会实现我们的目标。
凤凰网汽车:即将跨入2025年,“智能吉利2025”战略目前践行成果如何?接下来会重点发力哪些方向?
居峰:首先,新能源架构和三电领域,GEA架构、神盾短刀电池、11合1混动电驱,这些实际上已经在E8、E5、星愿这些产品上运用了,我们马上也要应用刚刚推出的雷神EM-i超级混动系统,计划在吉利银河星舰7上面使用。新能源的架构和三电领域这一块,应该是已经布局得差不多了。
智能科技方面,我们跟魅族科技联合开发了Flymeauto,加上我们的智能座舱系统,已经应用到我们的很多车。不管是银河,还是中国星,甚至于领克,都在采用这一套系统。
对于一款车来说,最关键的首先就是底盘架构,其次就是智能座舱。把它们做起来之后,“智能吉利2025”,从技术的孵化期进入到了现在的技术产出期。毕竟,10年间我们投了2000多亿,马上到了我们收获成果的时期。我相信,吉利会越来越强大,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凤凰网汽车:2024年已经进入尾声,对于2025年的吉利品牌,有哪些可以期待的地方?
居峰:今年1~10月份,我们完成了171万,还剩下两个月,今年200万肯定是不成问题的。明年将是吉利新能源的爆发期,吉利银河将会进入爆发后的收获期,对比今年的增长,明年的销量会极速上升。
(文/左茂轩)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1/18I70410892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