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
  •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 发项目获取供应商清单
  •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 2024第四届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
  • 2024第四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与中央计算平台创新峰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晓莺说 >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发送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盖世汽车 周晓莺张雪涛 2024-06-11 08:00:00

大家好,这里是盖世汽车。本期“中国车企风云录”系列,就来聊一聊 航海家—上汽集团。

创新技术体系——“筑巢引凤”

谈到汽车行业的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就不得不提到上汽集团董事长陈虹著名的“灵魂论”。距离“灵魂论”已经四年,现在上汽集团是否有足够的底气说出,已经将灵魂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上汽集团不断强化自身的技术能力,打造自身竞争优势。截至2023年末,上汽在职员工总数为20.7 万人,其中研发人员达3.38万人,占比超16%;同时上汽不断加大研发投入,近十年以来,上汽每年向研发领域投入超过200亿元,累计获得有效发明专利26, 000余件。2023年,上汽集团斩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荣誉称号,所属上汽通用五菱、捷氢科技等8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现在,上汽集团已初步形成了“1+5+7+X”的技术创新体系架构,以1个创新研究开发总院为统领,5大数字化能力为支撑,7个共性生产技术底座为基础,进而推动各类别产品的整体技术创新迭代。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其中,针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技术“三电系统”,上汽集团的七大技术底座在“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进行布局,包括上汽星云平台、上汽珠峰架构和上汽星河架构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蓝芯动力总成系统、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架构等智能网联汽车的四大关键系统技术底座。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作为上汽集团首个纯电专属的系统化平台,星云平台肩负着上汽自主电动车研发底座的重任,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梯度化、可拓展、可迭代。

在创新科技板块,上汽集团还涵盖了零束软件、捷氢科技、联创电子、帆一尚行等多家“科创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新能源、软件、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并通过创新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借助资本市场,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和商业化发展。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同时,通过“智慧的脑”“敏捷的身”“强劲的心”,上汽集团正在将汽车塑造成全新的“科技生命体”。

零束科技便主要负责开发“智慧的脑”技术,上汽零束全栈 3.0 解决方案,采用“中央计算 + 区域控制” 的策略,实现舱、驾、算、联四域合一。面向2025年的上汽零束全栈3.0解决方案将采用分步走的策略,分阶段实现代际解决方案量产。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图源:上汽官网

整车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VMC)负责“敏捷的身”。上汽的VMC是国内首个以“全域线控智能执行”为载体,融合了线控转向、后轮转向、四轮干式EMB制动、四驱电机以及电控悬架等先进技术的运动控制平台。VMC技术首发搭载在智己L6上,据智己汽车介绍,智己L6搭载的VMC智慧数字底盘技术,可实现整车X、Y、Z三向六自由度的车身姿态协调控制,获得诸如“蟹行”移动等突破常规车辆物理极限的创新功能。从智己汽车企业角度出发,VMC技术将彻底打破以往底盘技术迭代受制于供应商的局面,真正实现从底层做起的全栈自研。

而上汽“强劲的心”即“碳纤维转子电机+800V 高压电驱”超级组合的电驱动系统,以及由上汽创新研发总院与清陶能源共同研发的固态电池。

在上汽集团看来,想要提升电动汽车的用车体验,电池和电驱动技术是核心。

早在2018年,上汽集团便与清陶能源围绕固态电池技术展开了合作,并分别于2020年、2022年和2023年通过基金方式参与投资清陶能源。截至2024年4月,上汽集团累计对清陶能源投资约29.835亿元,间接持有约15.29%股权,为清陶能源第一大产业投资人。

同时清陶能源也是智己L6的动力电池供应商,据智己汽车介绍,智己L6车型率先搭载了行业首个量产上车的“超快充固态电池1.0”,容量达到了133kWh,可实现超1000公里的CLTC续航里程。在碳化硅飓风电机的配合下,四驱车型的零百加速仅需2.74秒,极速可达268公里/小时。后续经过迭代,上汽还将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在入门级产品上的应用,并在智己、飞凡、荣威、MG等车型产品上实现“十万辆级”销量规模。

通过技术创新,上汽还建立起了“零部件企业生态”,形成汽车产业的上下游通吃局面。集团所属主要零部件企业包括华域汽车、动力新科、联合电子、上汽变速器、捷能、上汽时代、时代上汽等。作为国内第一个成立合资车企的汽车集团,上汽在零部件布局上也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其中值得一提的当属华域汽车——2009年,上汽下属的汽车零部件公司华域汽车上市,成为国内最大的综合性的汽车零部件上市公司。独立上市的华域汽车拥有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地,在美国、德国、泰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印度等国家设立有103个生产制造(含研发)基地,全球超过8万员工为整车客户提供优质的本土化研发和供货服务。在2023年财报中,上汽集团总营收7447.05亿元,零部件业务营收占据20%以上份额,其中华域汽车总营收1685.94亿元。

通过全产业链的技术生态建设,上汽集团完成了从“合资之王”时代的技术引进到创造技术的“筑巢引凤”的演变。2024年5月20日,上汽集团和奥迪汽车联合宣布,继去年7月签署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后,双方正式签订合作协议,联合开发专注中国市场的全新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该平台为上汽奥迪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网联车型,双方合作后,上汽集团向上汽奥迪输出技术,合作项目使用的汽车智能技术则由上汽集团子公司零束科技提供。上汽集团方面透露,得益于“智能数字平台”,奥迪产品的上市周期将缩短超30%。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从引进国外车企的技术组建合资企业,到把自主技术赋能给外资合作伙伴,作为传统汽车行业巨头,上汽集团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正在越走越宽。

“大航海时代”——征战全球

如果说合资是上汽集团的“引进来”,那么收购海外品牌进行反向输出便是上汽集团“走出去”的重要方式。

2007年MG品牌以60辆车登陆南美智利,正式启动了上汽集团的“全球攻略”。经历7年的耕耘,2014年MG海外市场年销量首次突破1万辆,2017年超过5万辆。

“早期的一万多辆到五万辆,这个爬坡是艰难的。”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兼副总经理赵爱民曾坦言,出海初期,MG品牌也曾屡屡碰壁。早期,旗下产品因不适合当地政策法规或文化而被迫“返工”。

但伴随MG对全球化技术与全球化品质的不断加码,现在MG旗下的每一款车型在满足国内相关标准的同时,几乎都符合REACH、E-MARK等严苛欧标,并满足欧洲和澳大利亚“双五星”安全认证。同时,上汽集团从供应链、设计到制造、营销的国际化体系建设支撑起了MG全球业务的运营。

自2018年起,MG品牌海外销量连续多年呈翻番式增长,2022年7月,伴随着MG ZS在上汽乘用车郑州生产基地的下线,MG正式达成出海100万辆的成就,成为第一家单一品牌海外销量破百万的自主品牌。2023年全年,名爵品牌全球销量超84万辆,连续五年蝉联“中国汽车单一品牌出口冠军”。在欧洲以及澳洲市场,名爵销量接近38万辆。MG4 EV、MG ZS、MG5等三款车型跻身出口榜单前十名。

上汽集团总裁王晓秋曾表示,作为中国首家有系统、有规划、成建制“走出去”的汽车企业,上汽集团非常重视“整体出海”。面向全球市场,上汽集团已经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其产品和服务进入全球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球拥有各类销售服务网点近 10,000 家。打造了伦敦、硅谷、特拉维夫 3大研发创新中心,并分别在在泰国、印尼和印度建立了3个海外生产制造基地和一个位于巴基斯坦的 KD 工厂。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而作为上汽旗下“产业链隐形冠军”之一,安吉物流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物流公司,率先打造公、铁、水多式联运模式,业务覆盖国内近600个城市和海外100多个国家,年发运量可达千万辆规模。同时安吉物流建立了中国最大的汽车企业自营船队,拥有各类汽车船31艘,并开通东南亚、墨西哥、欧洲等7条国际自营航线。除了上汽旗下品牌,安吉物流也在为东风、宇通、长城等众多中国车企提供远洋整车物流服务。同时上汽在印尼建立了首家海外金融服务公司,提供汽车金融贷款及保险服务。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针对不同市场环境、产业政策及消费者出行需求等差异,上汽集团在国际业务拓展上积极采取多元发展思路。

一方面新车研发始终瞄准欧洲、北美、南美、澳新和亚洲等国际主流安全评价体系的五星标准,产品对标最严苛的REACH环保、E-MARK认证等欧标,从而满足全球六大洲80余个国家的市场准入标准。

另一方面,针对“出海”产品做到因地制宜,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属地化运作,逐步形成了以整车出口、KD组装和深度地产化等多种模式的“组合拳”。

2024年,上汽集团开启了“征战全球”的大航海时代。

首先加速“技术出海”步伐。在2024年日内瓦车展上,搭载上汽集团整套创新技术的智己汽车,携全系4款高端智电车型悉数登场,包括全球首次亮相的智己L6、爆款智己LS6,以及智能旗舰双子星智己L7和LS7。值得关注的是,具备全球顶尖水准的IM AD高阶智驾系统,已启动欧洲本地化适应性训练,规划算法正在逐步适配当地环境及驾驶习惯。智己汽车宣布,今年L7和LS7将进军墨西哥、中东、南美、东南亚市场;明年LS6和L6将进军全球。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图源:上汽官网

而与日内瓦车展同时迎来了百年诞辰的MG品牌则带来了MG3 HEV、MG Cyberster、MG4 EV、MG7、MG9、MGS9。其中,MG3 HEV计划率先在欧洲上市,应用了全新Hybrid Plus 技术,有望成为继MG4 EV之后上汽集团新的全球爆款产品。同时2024年,MG品牌将全力冲刺全球年销百万辆的目标。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图源:上汽官网

另外,飞凡R7和F7也更名为MG9 EV和MG S9 EV,以欧洲用户更为熟悉的MG品牌登陆海外市场。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其次“造船”出海,扩大出海规模。当前中国整车及核心零部件企业已在部分海外市场获得先发优势,车企出海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随着需求增长,出海成本也水涨船高。2023年11月,可装载6500辆小汽车的滚装船租金已上涨至11.5万美元/日,较上年同期的历史高点上涨10%左右。相关数据显示,一台车从中国运到欧洲,仅海上运输成本就高达1万元人民币,这对利润空间并不高的中国汽车而言,极大地抬升了成本。

为了降低巨大的物流成本,2024年年初,上汽集团委托中国船舶集团建造的首艘远洋汽车运输船(滚装船),正式定名为“上汽安吉申诚号”开启首航,并计划“常驻”欧洲航线和澳新航线,年运能约3万台。今后三年内,14艘远洋运输船将陆续加入上汽安吉物流远洋船队,与现有船舶一起提供超过年运能50万台的远洋段自营运力支持。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图源:上汽官网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造船”出海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船只购买、维护、管理等费用将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以及自建海运船队后随之而来的物流、仓储、码头等出海链条的后续管控成本。

除此以外,政策和贸易壁垒也为中国汽车出口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欧盟已经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更是直接禁止对北美以外地区生产的电动汽车实行税收优惠;5月14日,美国拜登政府正式宣布,将根据1974年《贸易法》的301条款对从中国进口的价值180亿美元的产品加征关税,其中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25%提高到100%。

上汽国际党委书记、副总经理赵爱民表示,2023年上汽集团实现了120.8万辆的海外市场销量,2024年上汽集团海外销量目标为135万辆,2025年目标则为150万辆。所以对上汽集团而言,如何面对波谲云诡的海外市场环境,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之一。

再从国内市场来看,上汽集团高销量的车型多数为低毛利的中低端车型,这使得上汽集团的营收表现不尽如人意。2023年,上汽集团总营收为7447.05亿人民币,同比微增0.09%;归母净利润为141.06亿人民币,同比下降12.48%。截至目前,集团年销量连续5年下滑,距离其要在“十四五”期末力争所有品牌在全球合计销量达850万辆的目标越来越远。2024年第一季度,上汽集团销量呈现9.3%的同比增长,但营业总收入、净利润等多项核心经营数据均出现了小幅下滑。

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下篇)
 

在汽车存量市场下,“僧多粥少”已成为现实,2024年汽车产品价格下探和促销依然会延续。聚焦2024年,上汽集团表示,围绕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不断增强新赛道上的核心竞争能力,力争全年整车销量达到545万辆。究竟是“以价换量”保住市场地位,还是继续走“高端化”路线,仍需要上汽集团做出更清晰的路径规划。

相关链接:中国车企风云录|航海家 上汽(上篇)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