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洲一起集体诉讼案使福特再次被官司纠缠。据悉,41.4万名原告以福特隐藏其Explorer(探索者)车型安全问题并虚假宣传为由,索取20亿美元的赔款。 据底特律自由报称,该起集体诉讼案历时7年,事实上与安全问题无关,控方车主并无一人因福特Explorer的安全问题遭受损。据悉20亿美元——这一数目正是福特在1990年至2000年间所获取的利润。审判将于当地时间本周二开始。 2000年的火石轮胎(Fire...[详细]
日本汽车经销商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日本国内市场汽车销量连续第23个月下跌,国内新产轻型车(含轿车、卡车和客车等)销量年比下降 8.3%至235,640辆。 乘用车领域,日本国内销量下滑7%。丰田汽车旗下的大发汽车5月销量降幅最大,为66.0%;而铃木则逆流而上,总销量增长了3.9%。 丰田汽车仍是本土市场第一名,5月总销量年降8.5%计11万辆,但旗下雷克萨斯品牌创新高,同比增长了7.9%。 ...[详细]
未来五年,美国柴油乘用车的销量将会超过混合动力电动车的销量——瑞士联合银行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2012年,柴油车的销量将达到150万辆,超过预测的120万辆混合动力车的数量。 目前柴油车占到欧洲乘用车市场一半以上份额,但柴油车在美国市场并未如此流行。分析人士认为,对氧化氮排放物的严格限制影响了柴油车在美国市场的接受度。随着近来美国对低硫柴油燃料的解禁,各大整车厂纷纷计划在美国市场推出柴油版新车...[详细]
奥迪公司宣布,奥迪A3运动车已于近日在德国大众汽车比利时布鲁塞尔厂投产。奥迪首席执行官Rupert Stadler表示已与工会达成共识,奥迪将对该厂的生产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并保证解决2010年之前的员工安置问题,同时工会同意削减员工的部分薪酬。之前,大众曾一度表示要彻底关闭这家工厂,并将该厂Golf型号轿车的生产转移至德国。但出于政府及工会的压力,大众CEO文德恩(Martin Winterkorn)宣布要拯救这家工厂,在转移高尔夫轿车生产后...[详细]
据路透社报道,保时捷公司已经向欧盟致电,申请收购大众汽车公司。欧盟将于7月2日宣布是否通过保时捷公司的收购方案或者是决定继续对此次收购案进行讨论研究。 之前保时捷公司已把其在德国大众公司的股份从27.3%增加到31%。保时捷发言人迈克·鲍曼曾明确表示,公司只是增持,没有任何收购意图。...[详细]
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寻找国际合作伙伴的谈判辗转无果之时,其财年报道悄悄出台。公司市场份额一落千丈、巨额亏损,宝腾在“烧老本”自救的同时期盼复兴计划将扭转困境。 据最新披露的宝腾2006财年报告(截至2007年3月),公司销售收入年比下滑37%至14.5亿美元,税前利润亏损额为1.8亿美元,同比2005财年税前盈利53万美元。宝腾将业绩不振原因归于马来西亚国内汽车市场疲软、贷款核准收紧、竞争加紧、原材料成本上涨等...[详细]
据《人车志》报道,通用北美总裁Troy Clarke近日表示,别克美国计划于2010年底推出第四款车型。第四款车型采用后轮驱动,但还不确定车型是基于2004年Velite概念车的跑车,还是于最近在中国上市的林荫大道相似的四门家轿。这款车将在通用全球后轮驱动系统平台生产,与新版庞蒂亚克G8和新版雪佛兰Camaro及Impala采用相同的底盘。目前,别克在美国的三大品牌为Enclave、Lucerne和Lacrosse,计划推出的第四款别克无论基于上述哪种车型...[详细]
根据路透社报道,鉴于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高涨的市场需求,日本本田汽车计划将其2007年本田中国的出口量提高70%。 截至6月1日,本田在中国的出口汽车生产公司——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累计产量达5万辆。本田Jazz(即国产飞度)在发布5年后,持续在欧洲畅销。据悉,本田汽车(中国)去年出口Jazz24,600辆,今年计划生产并出口42,000辆。此外,本田在华生产的其他车型如雅阁等未来也有望出口至欧洲。 ...[详细]
在汽油价格居高不下和房屋市场表现疲弱的情况下,5月份美国新车销量仍增长了5%,为156万辆,高于上年同期的149万辆。其中轿车销售77.6万辆,同比增加6.1%;包括SUV、皮卡和面包车在内的轻卡类汽车销售78.8万辆,同比增加3.9%。在前5个月的最畅销轿车排行榜上,卡罗拉以4.5万辆的当月销量,超越雅阁上升到第二位;除此之外,其他车型的位置基本保持不变。凯美瑞继续以4.3万的月销量排名第一位。底特律三大在轿车市场上节节败退,在...[详细]
5月份的车市继续改写美国汽车市场格局,丰田在不断谱写产业记录。继一季度总产销量超越通用之后,丰田在美国市场上的份额首次超越福特,成为全美销量第二大品牌。由于油价坚挺,低油耗的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大受欢迎,其5月份的销量猛增14.1%,达到26.9万辆,创月增幅最高纪录。在全美销量前十的位置上,丰田凭借凯美瑞、卡罗拉和混合动力车普锐斯的强势表现独占三席。丰田在美市场占有率从一年前的15.9%上升到17.3%,进一步威胁通...[详细]
本周新闻中,宝马堪称是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先是传出宝马与福特接洽收购福特旗下高端品牌沃尔沃(后遭福特辟谣),之后是宝马在印度下大手笔,拟加大采购力度和新品种类,宝马引以为豪的引擎也将对外供应;为保住高档车市场老大地位,宝马加紧了与奔驰的竞争。此外,本田在华的国产率将大幅提高,克莱斯勒欲发力俄罗斯市场,马来西亚宝腾汽车和大众的合作谈判破裂等也值得关注。以下是一周热门头条聚焦:本田中国:08年底国产化率...[详细]
自2005年宝马销量超越奔驰之后,奔驰一直暗下决心重拾豪华车品牌第一称号。据悉在未来5年中,宝马和奔驰将发布逾25款新车,双方的激烈竞争将在各个级别上展开。 但根据摩根士丹利专家预测,2007年宝马全球销量为12.36亿辆,而奔驰则为11.65亿辆,奔驰今年超宝马的可能性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奔驰2009年新引进的E级车型和宝马2010年的宝马5系将会上演争夺战。 和克莱斯勒“分手单飞”后,梅塞德斯-奔...[详细]
丰田九州分公司本周四宣布,将投资160亿日元(1.3以美元)在日本福冈市建一新厂,以生产丰田混合动力车的配套零部件。丰田公司表示新工厂将于2008年夏正式投入使用,届时将雇佣150名员工。...[详细]
本周四,马来西亚总理兼财政部长巴达维透露,宝腾汽车和德国大众汽车的战略性结盟谈判以失败告终。 巴达维(Abdullah Ahmad Badawi)表示由于大众坚决不在控股问题妥协,宝腾将转与他方继续谈判。马政府曾将3月31日定为宝腾和大众合作谈判的最后期限,但谈判迟迟没有定局。政府作为宝腾的最大股东希望能获得大众的技术和管理支持,而大众则希望能掌控宝腾,使其成为进军东南亚市场的跳板。 早在2004...[详细]
由于存在离合器潜在缺陷,马自达在日本市场上召回约26.5万辆汽车,堪称其历史之最。 据公司官方称,此次涉及的车型是在2002年6月至2006年3月生产的马自达Demio和Verisa车型(与国产马2相仿),这两款车除直销日本本土外,还出口至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和文莱等地。据悉,上次马自达的大规模召回是在2004年3月,共召回16.2万辆车。 最近日本汽车商频频身陷“召回门”事件,今年3月本田在日本召回近...[详细]
据法国商业日报报道:雷诺期望下周将要发布的新拉古娜车型在上市后每年的销量能够达到16到18万辆。定价在2,2万欧元(约合2,96万美元)的拉古娜3将在十月十二日在法国上市。 据媒体透露:在制造商的年销售目标中,有7万辆是在法国。雷诺没有对此事有任何表态。...[详细]
据道琼斯国际报道:现代汽车印度有限公司(HMIL)计划扩大其目前从印度的出口,到2009年其出口将达到25万辆,是目前的两倍。现代汽车印度有限公司希望充分利用作为现代公司制造和出口A,B级车中心的有利地位。公司负责市场和销售的副总Arvind Saxena说:我们将会将出口从2006年的约11.4万扩大到25万,同时会有新的车型出口。到2009年我们将有4个车型出口。 现代汽车印度有限公司目前出口其在印度产量的35%,预计到2008年底达到5...[详细]
澳大利亚政府近日宣布,将从明年1月1日起针对四缸或四缸以上的新车或二手车上调印花税,而购买混合动力等环保车型则无需多缴税。澳政府此举旨在鼓励环保车型的消费,因此成为全球首个通过税收手段鼓励混合动力车消费的国家。 根据澳大利亚政策,购买混合动力车只需缴纳2%的汽车税,而四缸、六缸、和八缸汽车的税率分别上调至3%、3.5%和4%。现居澳洲销量第一的丰田公司的混合动力车将顺势“走运”。 ...[详细]
宝马,这个来自德国的高端车品牌,在印度这个新兴市场上虽然“姗姗来迟”,但却誓要让印度人也为之疯狂。 在通用、丰田等几乎全球所有汽车业巨头都加大在印度投资拓产及采购力度后,德国宝马集团也不甘落后。宝马第二个全球采购办公室将于8月在印度成立,以加大在印度的采购力度,同时在宝马3系和5系实现当地量产后,宝马X3和X5也有望通过进口登陆印度市场。宝马X5与X3将登陆印度市场加大在印度采购力度 ...[详细]
在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的汽车市场上,标致雪铁龙(PSA)的表现差强人意。为了收复丧失的欧洲市场领地,标致雪铁龙决心先从德国做起。 全新紧凑型家用两厢车标致308近日正在德国进行路试,该车将在今秋的德国法兰克福车展上首次亮相,取代现有的标致307。正在德国路试的标致308 集团总裁斯特雷夫(Christian Streiff)的前任曾将标致雪铁龙在德国的市场份额长期目标定为10%,但5年之后的当今,PSA市场份额...[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