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保隆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张祖秋
收购美国百年老厂 成功融合重组
盖世汽车网:2005收购Dill工厂做了多久的准备?收购过程是怎样的?
张祖秋:时间其实非常短。我们跟伊顿在2003年时就有业务往来,获知(它可能有意向出售Dill工厂)消息已经是2004年底了,知道的比较晚,伊顿当时已经跟别人在谈(出售事宜)了。2004年12月份我们跟它联络询问收购事宜,伊顿负责人当时很吃惊,问我们怎样知道(要出售Dill)的,因为它已经和一个三方联合的收购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秘密接洽。我们当时为伊顿代工气门嘴产品,提供的产品成本低质量好,而原配业务仍在美国Dill工厂做,成本高且一直在亏损;伊顿曾考虑过来中国设合资企业,只打算用一些老化的设备作为投资,这样在国内没能找到有意向的合作伙伴。基于这些,我们分析伊顿可能要把这块业务(Dill工厂)卖掉。
Dill工厂当时覆盖了北美多家汽车厂商的原配业务,它给通用汽车、福特、克莱斯勒和北美丰田等供货,但这部分业务在美国进行成本太高。当时在我们之前和伊顿接洽的是三家企业的联合体,在我们准备放弃的时候,伊顿来通知说先前的联合收购方案谈判破裂,要继续和我们谈。当时是2005年2月份,春节刚过,伊顿方面要求3月15日必须要签合同付款,完成全部交易。
短短一个月的准备时间,我们当时甚至没找到合适的律师,伊顿介绍了一个律师帮我们处理并购的法律文书。我们联合另一家中国公司参与收购,我们控股55%,这样资金的压力就小一些。最终想办法把资金筹齐准时完成了交易,基本上用的都是自有资金。
盖世汽车网:依照Alixpartner咨询公司的调查报告, 80%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已有并购意向,50%的企业还考虑国际化并购,但这些供应商担心的是文化融合、协同化效应管理等软因素障碍。请问并购后,上海保隆是怎样实现融合的?
张祖秋:事实证明我们这个并购是很成功的。并购当年我们就盈利了,后来几年中业务增长也很快,而且我们还被北卡州(Dill工厂所在地)政府作为一个成功案例来招商引资。
我们实现成功整合有几个要素:第一还是要感谢美国伊顿公司,它有诚意并且负责任。他们的要价不算高;他们希望把Dill工厂交给一个有行业经验并且有能力把它运营下去的买方;它们为后来者减轻了很多负担,比如说员工解聘通常是企业收购的头痛问题,当时伊顿就主动解聘原先的员工并给与补偿,允许员工转移到伊顿其他工厂去,这样我们整合后根据需求只聘用了部分旧员工;在转手前,伊顿妥善处理客户关系,他们事先告知客户某些业务可能会停止,并针对北美主机厂的原配业务做了库存准备,这样新公司还可以继续供应一段时间--尽管当时伊顿已经是在亏本供应了--这样Dill工厂的客户关系就顺利地过渡下来。
第二个因素是我们之前就跟Dill的管理层很熟悉,我们曾为其承担过代工业务,对它的业务形态都很清楚。本来我们就有行业经验,当时在北美行业里有一定知名度,所以双方的管理层容易磨合。基于相互了解和信任,我们留用了Dill原来的管理人员,没有从这里派人过去管理,也没有对原有管理机构进行大幅调整。
第三从市场的整合来讲,原来我们在北美也有其他经销商,当时收购的消息发布后他们(上海保隆的原有经销商)也很紧张,我们对两个渠道进行了沟通,收购后我们维持了两个品牌产品的销售渠道,产品定位相互错开:Dill走高端,它的销售客户主要是一些大型连锁店,他们直接采购;我们原来的产品走中端,经销商主要分布到其他店去。这两线产品互相之间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近两年在北美的销售保持了增长。
盖世汽车网:你们有没有想过把两个销售渠道整合到一起去?
张祖秋:想过,但有一定冲突,加上我们在北美的原有经销商跟部分Dill客户之间存在着一定竞争关系,所以就一直维持着分开的状况。他们(原有经销商)已经跟Dill采购一些产品,Dill的产品作为一个后备可以在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向他们临时调配。
盖世汽车网:现在在Dill工厂你们占55%股份,在技术和经营上都应该占主导权,整合后业务状况怎样?
张祖秋:另一投资方是财务投资,未来我们可能会100%持股Dill。目前Dill工厂的经营等基本都是我们这边主导。
Dill工厂成立于1909年,1961年时被伊顿公司收购,有近百年生产气门嘴的经验和先进技术,包括飞机轮胎气门嘴、空调气门嘴等。现在我们把量大的主要产品转移到中国来做,像飞机轮胎气门嘴等高价量少的产品还是留在美国做。汽车空调阀门这块业务的客户是一级供应商,原本占Dill的份额很大,但至今已经萎缩,现在我们就在整理这部分业务,看是否可以转移到中国来制造。
盖世汽车网:Dill原来业务有哪些已经转移到中国来做?
张祖秋:所有的轮胎气门嘴都已经转到中国制造。Dill的优势在于技术积累比较多,2005年被我们收购后又变成一个独立公司,它的一些专利技术已经过期,但仍有资深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大项目或为客户同步开发时我们两边会交流。此外,Dill的质量控制体系较完善,我们从中受益颇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8/07/22040336336.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