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路透社报道,豪华车品牌捷豹路虎表示,其旗下移动出行子公司InMotion Venture将对美国汽车共享服务公司Lyft投资2,500万美元,以推动自动驾驶车辆的研发和测试。除了为Lyft投资之外,InMotion还将为Lyft车队提供捷豹和路虎车辆。在投资Lyft之前,InMotion还为SPLT公司进行了种子投资。该公司总部位于底特律,是一家数字拼车服务公司,目前与Lyft共同推出非紧急医疗运输服务。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未来几年,自动驾驶技...[详细]
据外媒报道,一位车主利用黑客技术侵入了斯巴鲁WRX STI的车载软件,他发现该软件存在软件漏洞和安全隐患,易受黑客攻击。然而,软件漏洞却允许斯巴鲁用户处于永久登陆状态。该令牌采用URL方式发送,可在明码电文(clear-text)数据库中找到该令牌,即使已清除密码已,该令牌永不过期。...[详细]
随着2021自动驾驶“量产大年”的日益临近,自动驾驶凭借其巨大的市场潜力——据英特尔相关预测,到2035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创造高达80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到2050年该市场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以及自动驾驶技术本身在提升驾乘安全性、改善驾驶体验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正吸引众多汽车厂商开启新一轮的战略布局。其中汽车零部件厂商,如德尔福、博世、大陆、德赛西威、联合汽车电子、博泰电子等,作为此轮自动驾驶造车大潮中最重要的参...[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本田汽车公司首次宣布在2025年之前将推出可在城市道路行驶的Level 4自动驾驶汽车,并希望借此参与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本田星期四公布了中期Vision 2030 战略, 并表示将联合研发、采购及生产部门迅速进军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市场,但本田也预示到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成本要高于传统汽车。本田此前曾透露将在2020年之前推出一款可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自动驾驶汽车,但新制定的目标当中提到的推出可...[详细]
据外媒报道,日产X-Trail于昨日(2017年6月8日)上市,成为该品牌旗下第二款配置了ProPILOT技术的车型。ProPILOT是日产旗下的一项自动驾驶技术。作为该车型的新特色,当车辆在单行道上行驶时,ProPILOT可提供控制加速、制动及转向的操作协助,为驾驶员提供技术支持。...[详细]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正在向着更加智能化、更加网联化的方向发展,而汽车技术厂商也开始新一轮的战略布局。...[详细]
听着音乐哼着歌、马路上遛着车,突然仪表盘数字显示车速达到了每小时185公里,这种只有在电影中才会出现的场景变成了现实。6月7日,在2017 年亚洲消费电子展CES Asia上,一种模拟黑客对汽车仪表盘欺骗攻击并远程修复汽车漏洞的“黑科技”吸引了大批观众注意。针对这种攻击,360首次推出全网防护方案,可以远程检测攻击、远程打补丁修复漏洞,实现汽车安全动态防护。该方案所使用的检测工具CAN-PICK 已经入选今年美国“黑帽技术...[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报道,美国汽车共享公司Lyft表示已与自动驾驶汽车初创公司NuTonomy建立研究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很快将在波士顿挑选乘客进行自动驾驶出租车试运行项目。当地时间6月6日,双方公司表示将研究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的交互,也就意味着双方公司要合力回答“如果驾驶员不在,出租车乘客将如何和车辆互动”的问题。Lyft首席执行官Logan Green表示,该公司计划在车辆上配置物理控制台(physical console),进而允许乘客与Lyft a...[详细]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为了对巨额投资的自动驾驶车辆进行路测,众车企希望美国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为回应车企们的诉求,当地时间6月5日,美国交通部负责人赵小兰(Elaine Chao)表示,特朗普政府将于未来数月内公布修改版自动驾驶指南。早在今年2月份,赵小兰就曾表示正在审查奥巴马政府发布的自动驾驶车辆指南。但是在6月5日却表示,新指南“最晚将于未来数月内发布”。此外,赵小兰还指出,新指南将为自动驾驶车辆的安全使...[详细]
据外媒报道,随着谷歌和优步等技术公司对自动驾驶技术的大力研发,各大车企也投入了数十亿美元,用于研发自动驾驶车辆。各大车企们终于意识到,要实现全面自动驾驶这一梦想,所需花费的时间可能比当初承诺要久。而丰田、福特及沃尔沃等知名车企决定跳过3级自动驾驶阶段(Level 3),直接研发4级和5级自动驾驶。...[详细]
近日,英特尔联合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发布报告预测称,在自动驾驶汽车逐步落地生根的过程中,传统消费市场将会出现一种叫做“乘客经济(Passenger Economy)的新服务模式。到2050年,“乘客经济”将会创造出近7万亿美元的经济价值,可能是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的两倍之多。 英特尔联合StrategyAnalytics发布的这份报告预测称,“自动驾驶汽车可能需要十年才能成为主流并对社会产生真正影响。到2035年,「乘客经济」产生...[详细]
6月7号到9号,第三届CES Asia就要开展了。尽管从重量级上来说,与赌城的CES相比,还差了那么几度,但是两者有一个共同点:汽车的比重逐年增重。今年初的CES就不必说了,都专门为自动驾驶设立了一个集市,CESAsia去年就开始给汽车一个单独的展馆,今年CES Asia上最大的变化是,参展的主机厂数量增加到了8个,本田、现代、比亚迪都是第一次参加CES Asia的新面孔。当然不仅仅是汽车品牌,作为国内领军的车联品牌安吉星,自第一届CES...[详细]
图片来自网络最近共享经济鼻祖的Uber危机不断,性骚扰、自动驾驶专利官司等等阴云一直笼罩在这家估值高达700亿美金的巨头之下。自2017年2月以来,Uber先后失去了公司总裁、首席财务官等一系列高管,就连最近加盟的uber自动驾驶负责人也离开了公司这些高官们带着光环而来,大多数来自Google,但不少人也有过前科。价值兄认为,真应了中国那句古话——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1、前总裁:杰夫·琼斯(Jeff Jones)离职时间:2017年3月19...[详细]
据外媒报道,博世与国际货运物流公司——奥地利吉布达·伟士(Gebrüder Weiss)合作,双方为物流货代公司提供可用的停车场,其旨在为卡车司机、车辆及货物提供更好的保护。除卡车休息站外,博世还为货代公司的卡车司机们提供停车场。...[详细]
汽车自出现以来就在不断发展,回顾最近的汽车圈除了各种新车和事件之外,还有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就是关系到我们未来汽车生活的技术,每天的汽车科技都在不停的变化,今天就来汇总一些最近热门的汽车黑科技,或许不久后就会来到我们身边。自动驾驶风潮要说2016年汽车科技什么最火?非自动驾驶莫属了。说句“难听的”:任何汽车厂商,只要没开发或者宣称开发自动驾驶技术肯定是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呀。2016年海内外各大车企都加入这个战局...[详细]
随着汽车科技的快速发展,尤其自动驾驶、智能化、网联化进程日趋加快,带动各类汽车电子产品在新出车型上应用越来越广泛,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的比重不断提升,市场规模快速扩大。据《中国汽车电子行业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规模为3979亿元,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到2020年,这一规模将达到7049亿元。而汽车电子占整车价值的比重,预计到2020年将从2012年的25%增至50%。如此良好的市场环境下,当前很多国...[详细]
近日,威马汽车官方发布了其温州瓯江口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的最新建设进度照片。从照片上看,威马工厂的部分厂房已经封顶,部分大型设备已开始进场安装。公开消息显示,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总占地约1000亩,一期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人民币,预计年产能20万台,是一个集智能制造、智慧物流、零部件柔性化配套、自动驾驶试验四大功能于一身的“工业4.0”产业园。威马新能源汽车智能产业园据悉,在刚刚过去的5月里,该产业园中第...[详细]
高管不够,合作伙伴来“凑”——这是过去几个月百度自动驾驶项目的真实写照。今年3月,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百度高级副总裁及原无人驾驶事业部总经理王劲先后宣布从百度离职,加上之前已经出走的余凯和倪凯,到今年3月底——百度首次对外证实启动“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研发计划32个月后,百度无人车“四大金刚”全部“出局”。然而,就在外界纷纷猜测百度无人车项目是否已经“无人”,没了几位顶梁柱百度自动驾驶项目将何去何从时...[详细]
盖世汽车讯 当地时间6月1日,谷歌旗下自动驾驶汽车公司Waymo宣布正在研发自动驾驶卡车。此外,Waymo发言人确认,目前该公司仅有一辆卡车参与测试,采集数据是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一直以来,Waymo都希望扩大其自动驾驶项目。此次,Waymo宣称,预计未来自动驾驶卡车可承担长途运输,驾驶员可负责本地运输以及运输路线。Waymo发言人在声明中表示,“我们正探索如何将我们八年来在自动驾驶硬件、软件领域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整合运用到卡车...[详细]
随着汽车行业向软件化和驾乘服务持续快速转型的步伐,大陆集团的前沿创新产品清单也在不断扩充。国际科技公司大陆集团即将在6月7-9日上海举办的亚洲消费电子产品展期间展览多项技术产品及服务,以此彰显其对汽车业数字化进程的深刻理解。大陆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汤恩介绍说:“整个汽车业目前正在经历一场变革,我们大陆集团在重塑汽车业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依托我们在系统集成方面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车联网及人机...[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