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11月5日,英国汽车制造商与贸易商协会(SMMT)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英国新车市场保持稳定,注册量同比微增0.5%,达144,948辆,其中纯电动汽车在英国市场的份额达25.4%。
图片来源:SMMT
今年10月份,在各类动力车型中,电气化车型(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是唯一在英国市场实现销量增长的类别,这主要得益于纯电动汽车销量的提升——纯电动汽车注册量同比增长23.6%,较去年同期增加7,028辆。受此影响,纯电动汽车10月在英国市场的份额从去年同期的20.7%涨至25.4%,创下今年第二高纪录,但仍未达到“零排放汽车强制令”中设定的28%目标。
同时,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10月在英国的销量同比增长27.2%,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9.6%增至12.1%;混合动力汽车10月在英国的销量同比微增2.1%,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3.1%增至13.3%。综合来看,电气化汽车已连续两个月占据英国新车注册量的主导地位,10月在英国市场的份额已达50.8%。
汽油车10月在英国的销量同比下降11.6%,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50.5%降至44.4%;柴油车10月在英国的销量同比下降22.9%,市场份额也从去年同期的6.2%降至4.8%。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10个月,尽管英国整体汽车市场增速相对温和,销量同比微增3.9%至1,723,120辆,但纯电动汽车销量仍同比攀升28.9%,达386,244辆——这一数值已超越英国2024全年纯电动汽车注册量,而今年仍剩余两个月时间。同期,纯电动汽车在英国新车总销量中的占比达22.4%,这一成绩既得益于汽车制造商的巨额投资,也离不开英国政府近期通过“电动汽车补贴计划”给予的政策支持。
然而,即使这一温和增长也面临风险——原因是英国政府计划终止“员工购车计划”(ECOS)。该计划在吸引顶尖人才加入英国汽车行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能让员工以负担得起的方式购买他们生产或销售的汽车。若英国政府计划对“员工购车计划”涵盖的车辆征收公司车辆税,将导致该计划终止,使得大多数员工无法再负担这类车辆,同时也会减少英国市场中新增(且日益增多的)零排放汽车的供应。
“员工购车计划”每年约为英国市场提供10万辆汽车,占英国新车年销量的5%左右。若终止该计划,不仅会抑制英国新车市场增长,还会对二手车市场造成严重影响:SMMT基于会员调查结果得出——“员工购车计划”车辆销量将减少8万辆,英国汽车行业将损失超10亿英镑收入,且5,000个制造业岗位将面临风险(英国汽车制造业现有18.3万个岗位);英国财政部也将因增值税(VAT)和车辆消费税(VED)收入减少而损失5亿英镑。这一举措的总成本将是“电动汽车补贴计划”拨款的两倍多,实际上会抵消该补贴计划本应拉动的市场增长。
SMMT首席执行官Mike Hawes表示:“英国政府通过电动汽车激励政策和全球贸易协定为英国汽车行业提供支持,助力行业实现增长并推动脱碳进程。但取消‘员工购车计划’将削弱这些进展——这不仅会对员工造成不利影响、减少财政收入,还会使绿色投资面临风险。在财政预算本应拉动增长的时期,这一举措却会产生完全相反的效果。英国政府亟需重新考虑这一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发布的季度行业展望预测,2025年英国新车销量将达到201.2万辆,这是自2019年(新冠疫情前)以来首次突破2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预计将为23.3%;英国2026年新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03.2万辆,较此前展望略有提升;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预期维持在28.2%。尽管这一增长幅度已十分显著,但仍未达到2026年的零排放汽车强制令所规定的目标——该目标要求零排放汽车在英国新车注册量中的占比需达到三分之一。2027年这一差距或将进一步扩大:届时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预计为32.2%,而规定目标为38%。另外,该展望未将“员工购车计划”拟议调整的影响纳入考量。
SMMT的数据还显示,比亚迪10月在英国的新车注册量接近特斯拉的7倍。今年前10个月,比亚迪在英国的销量同比激增超5倍至39,103辆,而特斯拉在英国的销量则同比下滑4.5%至35,455辆。去年,英国超越德国成为欧洲纯电动汽车第一大市场,而当时比亚迪在英国的全年注册量仅为8,788辆,而特斯拉去年在英国的销量几乎是其6倍。目前,英国已成为比亚迪在中国以外的最大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11/6I70436530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