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清明假期影响,4月首周(3.31-4.6)中国乘用车终端总量达33.7万辆,环比大降43.11%。
在TOP20车型榜中,星愿尽管周销量环比下滑24%,但其首次登顶中国乘用车周销量榜榜首。受益于日前上市的秦L EV的热卖,秦L重回榜单前五。
受季度交付制的影响,特斯拉Model Y销量出现断崖式下滑,直接落榜。4月特斯拉的周销量可能会在5000辆左右徘徊,预计进入5、6月,其销量将再次回升。
在TOP20品牌榜中,除小鹏实现逆势大涨外,其余19大品牌销量环比出现下滑,丰田、日产、本田、BBA、别克等合资油车销量环比降幅超30%。
与新能源车相比,燃油车周销量降幅更为明显。为了抢回市场份额,这些合资车日前正在疯狂降价促销中,试图通过价格战来吸引消费者,提升销量。
▍车型TOP20:星愿首次夺冠,特斯拉Model Y落榜
在车型TOP20中,新能源车展现出强劲的统治力,占据了前五的席位。其中,吉利星愿尽管销量环比下滑了 23.6%,但依然凭借自身实力首次登顶周销量榜。宏光 MINIEV 和比亚迪海鸥分别位列第二和第三,成绩同样不俗。
小米 SU7 的销量环比出现了 35% 的较大降幅,不过依旧稳定在榜单第四的位置。比亚迪秦 L 则表现亮眼,在多数车型销量环比下滑的大环境下,其周销量环比仅下降 9.4%,成功重回榜单前五。秦 L 排名的回升,主要得益于刚刚上市的秦 L EV 为其销量带来的显著助力。
整体来看,在 TOP20 车型中,有 19 款车型的周终端销量呈现大幅下滑态势。并且,燃油车相较于新能源车,周销量环比降幅更为明显。本田 CR-V、迈腾、RAV4 荣放、锋兰达、凯美瑞、轩逸、星越 L 这 7 款燃油车的销量环比降幅均超过 30%,其中 RAV4 荣放的周销量环比降幅最大,超过了 40%。
在榜单前十中,仅有朗逸和帕萨特两款燃油车坚守阵地,其余燃油车型均排在 10 名开外。
新能源车方面,也有部分车型销量环比降幅较大。小米 SU7、宋 PLUS、元 PLUS 这三款车的销量环比降幅超过 30%。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元 PLUS 的销量大降近 40%,排名也从曾经的前三一路下滑至第 20 名。若按照当前趋势继续下滑,元 PLUS 将很快跌出 TOP20 榜单。
此外,特斯拉 Model Y 的周销量环比大降 83%,直接跌出了 TOP20 榜单。其销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与特斯拉的季度交付制有关,每个季度初特斯拉的产能主要供应欧洲市场,导致国内市场的销量受到影响。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鹏M03实现逆势大涨,4月首周销量环比大涨83%,再次进入榜单前十,位居第七。
▍品牌TOP20:19大品牌大幅下滑,宝马疯狂降价促销
在品牌TOP20榜中,19大品牌周销量环比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合资品牌BBA、别克、日产、本田、丰田销量环比大降超30%。
尤其是宝马销量环比大降超40%,再次跌落榜单前十。为了挽救销量,近期宝马正在部分地区疯狂降价中,旗下车型宝马5系525 LiM运动套装版的裸车价只要28.7万元,优惠幅度达到15.29万元,并支持进一步议价。此外,宝马5系530Li领先版、尊享版车型的报价也只要32.8万元、35.9万元,分别优惠了15.79万元、16.69万元,优惠力度十分惊人。
与此同时,日产、丰田、本田旗下均有车型大幅降价促销。日产的轩逸最高优惠金额达到3.9万元,使得其最低起售价仅为6.98万元,性价比大幅提升。丰田的RAV4荣放和雷凌同样开启了大降价模式,最高降幅竟达到5.5万元,入门版雷凌更是只需9.48万元就能入手,对消费者来说颇具吸引力。本田 CR-V也迎来了一波降价潮,指导价直接下调5万元,实际起步价仅为13万多元,在同级别车型中价格竞争力大大增强 。
不仅是传统合资品牌,造车新势力中的零跑汽车也在销量上出现波动。正处于产品更换期的零跑,销量环比大降超过33%。不过,4月10日,零跑旗下被称为 “卷王” 的B10正式上市,给市场带来了新的惊喜。这款车售价仅 9.98万元起,凭借超高的性价比和价格优势,一经推出便呈现出爆单态势。零跑官方海报显示,在上市一小时内,零跑B10的大定数量就达到了10,016 台,成功突破万辆大关 。
可以预见,随着零跑B10的热销,4月零跑的销量有望大幅上涨。按照目前的趋势,零跑不仅有望再次跻身新势力榜首位,甚至有可能首次进入中国乘用车品牌榜前十,为其品牌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12I70422708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