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土耳其汽车产业政策
当前,土耳其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电动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给土耳其的汽车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新能源汽车成为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土耳其政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推动汽车产业向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转型,在此过程中,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是土耳其汽车制造商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为此,土耳其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和市场激励,鼓励企业增加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相关汽车企业也在加大研发投入,引进先进的制造技术和管理经验,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1、推出汽车产业相关规划
今年7月,土耳其出台了雄心勃勃的国家高科技激励措施规划。土耳其总统雷杰普·塔伊普· 埃尔多安宣布,土耳其计划在2024年至2030年期间推出规模为300亿美元(约合210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计划,重点吸引电动汽车、电池生产、半导体制造和能源技术等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
针对电动汽车领域,该措施配套推出一个高达50亿美元(约合356亿元人民币)的激励方案,目标是将土耳其国内电动汽车年产能扩大到至少100万辆。
针对电池领域,土耳其计划到2030年建成80GWh的锂电池产能,使得土耳其成为区域电池生产中心,并将为此推出规模达45亿美元(约合320亿元人民币)的激励方案。
在半导体设计和制造方面,土耳其也提供了一个高达50亿美元的激励计划。土耳其政府希望在国内至少建立一家“基于当前先进生产技术的工业规模芯片工厂”,该激励方案包括提供高达40%的资本出资和补助支持。
另外,该高科技激励措施计划还将拓展至绿色能源领域,支持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以及风力涡轮机塔架、叶片和发电机的生产。
埃尔多安强调称,高科技激励计划目标是实现“土耳其世纪”这一战略愿景的同时,也令土耳其成为投资热土。
2、持续调整进口关税
为了促进本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也为了吸引外资,土耳其政府近两年不断调整其汽车进口关税,主要经历了以下几次重大变化:
2023年3月,土耳其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关税额外征收40%的附加关税,使关税提高至50%。同年11月,土耳其又颁布一项严苛的准入法令,包括要求进口电动汽车的公司必须在土耳其全国范围内拥有至少140个授权服务站,并为每个品牌设置专属呼叫中心,主要针对的也是中国产电动汽车,因为从欧盟与土耳其签订自由贸易协议的国家进口的车辆不受该法令的限制。
2024年6月,土耳其决定对进口自中国的汽车征收40%的额外关税,每辆车额外关税最低为7000美元,并于7月7日开始实施。土耳其商务部表示,征收关税的目的是增加国内生产车辆的市场份额并减少经常账户赤字。
值得注意的是, 2024年颁发的新关税政策已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产电动汽车,而是包括传统燃油车和混合动力乘用车在内的所有中国进口汽车,而土耳其从中国进口的汽车中,近80%为内燃机汽车。
不过,不到一个月,土耳其政府《官方公报》又在今年7月初公布了《关于修改对进口产品征收附加关税的决定》的总统令,规定对投资鼓励政策范围内的汽车进口不征收额外税费,并立即生效。根据最新规定,在土耳其投资设厂的汽车厂商将享受投资鼓励政策,无须缴纳此前规定的40%额外关税,而只需缴纳10%的关税。
从两次宣布加征额外关税,到如今有条件地“关税豁免”,可以看出土耳其的核心出发点是希望通过关税撬动中国车企去当地投资建厂,推动本国新能源汽车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加快这一进程,9月20日,土耳其贸易部又对从中国等国家进口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施加了严格条件。该国规定,进口商必须满足在土耳其的7个不同地区拥有20家授权服务店等条件,才能进口非“欧盟或与土耳其有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该规定将于30天后生效。有分析指出,土耳其此举是在不断给中国汽车制造商施压,因为目前没有进口商能满足这些条件。
3、推出汽车相关补贴政策
为了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土耳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减免购置税、提供购车补贴等。同时,该国政府还在计划大规模扩展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
根据土耳其工业和技术部的报告,预计到2030年土耳其的充电点数量将达到100万个公共区域和90万个家庭充电点,以解决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
土耳其政府还调整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特别消费税(SCT),调整涉及提高动力小于160千瓦的汽车的税基限额。这一调整将使更多的电动汽车进入最低的10%的SCT档次,进一步鼓励向电动出行的转变。
前期回顾: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