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盖世汽车。本期“中国车企风云录系列”,我们来聊一聊低调的江汽集团。】
开辟新路线——代工蔚来
要大力发展乘用车业务,是左延安时代就为江汽集团定下的企业基调,但乘用车业务不理想,又确确实实是江汽集团此前几年业绩滑坡的重要原因。
左延安是江汽集团的教父级人物,在江汽集团乃至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左延安的地位都堪称举足轻重,正是在其任职的21年时间里,江汽从一家濒临破产的地方国企,逐步成长为资产达数百亿元的大型汽车集团。
2012年左延安退休之后,江汽集团在市场惯性中又走了几年坦途,但问题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暴露,尤其是在中国汽车消费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升级趋势之后,江汽集团跟不上趟了。为了弥补自身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短板,江汽开始探索全新的出路——“请外援”。2016年开始,江汽集团先后和多家外部企业展开了合作,这其中,代工蔚来汽车,无疑是关注度最高,同时也是已经获得收益最大的合作项目。
2016年4月,江淮与蔚来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整合资源,打造了全新的江淮蔚来制造基地。根据当时的协议,双方初步确认的产销计划是每年5万辆,协议有效期为5年。从此,江汽也正式进入到了“代工”蔚来汽车的新阶段。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2018年由江汽代工的蔚来第一款量产车型——ES8正式上市。2021年3月,蔚来汽车与江汽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成立了江来先进制造技术(安徽)有限公司。新公司中,蔚来和江汽各持股50%,双方后续还通过江来制造签署了《联合制造生产协议》,延续了代工时间。
不过,新一轮的“代工”合作其实只实行了两年多,随着蔚来汽车在2023年年底获得独立的生产资质,江汽和蔚来结束了长达7年的“代工”合作,“和平”分手。
在工信部发布的第378批新车目录中,蔚来汽车共有8款新车型登上目录,包括蔚来ES8、蔚来ES7、蔚来ES6、蔚来EC6、蔚来EC7、蔚来ET5、蔚来ET5T和蔚来ET7。从具体的参数信息来看,新车目录中的8款蔚来车型,尺寸、动力以及续航均与在售车型保持一致,最大的变动是尾标改了,8款车型的尾标中都去掉了“江淮”,只保留了“蔚来”字样。2023年12月23日举行的NIO Day上,蔚来发布了售价超80万元的旗舰轿车ET9,其也成为蔚来获得独立生产资质后,打造的首款车型。
江汽集团则通过出售代工工厂的方式,获得了天价“分手费”。2023年10月,江汽发公告披露,拟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部分资产。两个月后,江汽表示接到了安徽省产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项目《竞价结果通知单》,蔚来汽车成为资产一包、资产三包的受让方,合计费用是31.58亿元。再加上合肥恒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14.18亿元的价格获得了资产二包,江汽集团此次资产转让的交易价格达到了45.77亿元。其中,蔚来汽车受让的资产,包括了江汽乘用车公司三工厂及乘用车公司新桥工厂,也就是江汽曾为蔚来代工生产的第一先进制造基地和第二先进制造基地。
蔚来汽车此前发布的财报显示,2018年-2022年,向江汽合计支付的代工费用分别为2.23亿元、4.41亿元、5.32亿元、7.15亿元和11.27亿元。5年间的代工费用累计约为30.38亿元,已经接近此次收购江汽工厂的费用。对蔚来汽车而言,获得独立生产资质之后收购此前的代工工厂,不仅可以节省代工费用,还可以更好的规划产能,更合理的安排品控,一举多得。
对江汽集团而言,出售部分资产回笼资金,也算是为后续扩大新能源乘用车业务,提供了资金保障。接下来,江汽集团不仅要全力打造全新的纯电动品牌江淮钇为,还要发力插混市场(首款车型QX PHEV已经上市)。此外,在此前自己曾经领跑过的MPV细分市场上,江汽也有新规划,2023年4月,江淮瑞风发布了首个MPV专属架构,并在2024年1月投放了基于该架构打造的首款车型——中大型MPV瑞风RF8。
瑞风RF8,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自有业务转型之外,江汽集团也在深入探索全新的合作模式,与大众汽车、华为系企业以及其他配套企业的合作,都在持续升级。
继续深挖合作潜力
与蔚来汽车展开合作的2016年,江汽集团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动作——合作大众汽车。2016年6月,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署了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2017年双方正式合资,成立了大众汽车在国内的第三个乘用车合资项目——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彼时合作双方的股权比例为50:50。
进入2020年之后,在华电动化转型并不十分顺遂的大众汽车和同样处于转型困境中的江汽集团进行了更深层次的捆绑。2020年5月,大众汽车宣布投资10亿欧元,获得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50%的股份,同时增持合资公司江淮大众的股份至75%,获得合资公司管理权。同年底,江淮大众合资公司正式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诞生于新能源时代的大众安徽,和大众汽车此前在华的合资公司“南北大众”,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是只专注于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合资企业。
大众安徽在合肥建成了大众汽车集团在华第三家MEB工厂。资料显示,去年年底,大众安徽已经投产了出口欧洲市场的纯电动车型Cupra Tavascan。今年的北京车展旗期间,大众品牌发布了全新的纯电品类ID.UX,作为大众ID.家族的新成员,ID.UX启用了金色车标,而大众的首款金标车型ID.UNYX,就将是大众安徽在国内市场上的第一份“答卷”。据悉,ID.UNYX定位为A级纯电轿跑SUV,有望今年在国内上市。
不可否认,在大众安徽项目中,外方大众汽车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点在合资项目变更后的名称中就表达的一目了然,但这恰恰也证明了,大众汽车对大众安徽的重视程度非常高,合资项目可以获得的外部资源倾斜会更多。不久前传出的消息显示,大众安徽发生了新的工商变更,大众安徽的注册资本由73.56亿元增加至138.56亿元,涨幅达88.4%。其中,大众汽车方的出资金额为55.2亿元。从江淮大众算起,大众和江汽的合资项目成立已经7年,却还没有真正在国内投放车型,在凡事求快的新能源时代,大众安徽的项目进度堪称缓慢。但很显然,大众汽车依旧看好大众安徽的前景。
作为中方股东的江汽集团,在股权变更之后虽然丧失了合资公司的管理权,但通过这次合作,也切实的捆绑在了大众汽车加速拥抱电动化时代的战车之上。与全球汽车巨头齐头并进,对江汽集团的战略转型,无疑会是巨大的实力加成。
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即将开花结果之外,江汽集团和华为的合作,近期也有不少新进展。
2023年12月,江汽发布公告称,将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车;2024年3月,江汽集团正式成为华为鸿蒙生态合作伙伴;此外,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在今年3月还公示了《江淮年产20万辆中高端智能纯电动乘用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信息显示该工厂投资39.805亿元,规划年产能20万辆,并透露了江汽全新的X6平台,该平台得到了华为智能技术赋能。2024年4月,江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近日,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官宣了江淮华为合作项目定位超高端的消息,江汽集团也已经表态,与华为携手打造的豪华智能新能源汽车即将推出。
江淮高端新能源汽车基地外景;图片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目前,江汽集团和蔚来的代工合作虽然暂停,但和蔚来在换电领域拓展了合作新途径;和大众集团的合资项目进展虽慢,但获得的支持力度却是越来越大,大众合作小鹏汽车的两款车型,预计也会在合肥生产。整体上看,江汽和大众的合资前景值得期待;华为的“大腿”,江淮更是越抱越紧,从智能生态到整车制造,江淮正在全力深化与华为的合作,未来更是有望借助和华为的合作,拿下超豪华级别市场。
整车领域的合作之外,江淮集团与供应链企业在智能化、电动化领域的合作,也在持续加深。尤其是最近2-3年间,江汽集团签约的合作项目,越来越重磅。
2021年4江汽集团与地平线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年6月又“拿下”了科大讯飞,双方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22年江汽集团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朋友圈更是迅速扩容,2月和中科创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合资协议签约仪式。根据协议,双方联合成立合资公司,并以整车软件、车云平台和自动驾驶为核心,为汽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发展赋能;5月江汽与黑芝麻智能签约,在车规级自动驾驶AI芯片、大数据、云计算等方面展开合作;8月江汽与京东方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探索智慧出行新生态;12月江汽与中科星驰股权战略投资暨合资公司成立正式签约,江汽入股中科星驰,开始加码高阶自动驾驶技术。
2024年年初,江汽集团和国内动力电池领域的龙头企业宁德时代,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动力电池供应,换电技术导入,新技术、新产品联合开发和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还要共建战略联盟。同一时期,江汽集团和蔚来汽车“再续前缘”,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换电领域展开合作,江淮也正式加入蔚来换电联盟。
经历过左延安时代持续向上的辉煌时代,在商用车市场上甚至还留下过“江淮速度”的行业佳话;也经历过安进掌舵下形势每况愈下的艰难时期,高高举起的商转乘大旗,反而成为了拖累江汽集团的沉重枷锁,再加上经营管理和团队建设上的一系列问题(安进在退休3年之后,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相关部门带走调查),江汽集团也陷入到了大规模亏损的困境之中。如何求变,成为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江汽集团目前还在持续探索之中。
电动化、智能化的新赛道,给了江汽集团进一步转型的契机。加强自研实力的同时,积极的拥抱大众、华为、蔚来等整车领域的“合伙人”,与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也陆续成为了战略伙伴,面向未来,江汽集团也算是探索出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至于能否顺利完成电动化、智能化,甚至是高端化的战略转型,相信很快,市场就会给出答案。
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