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ContentTcplayer$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香港科技大学(HKUST)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开发出用于锂金属电池(LMB)的新一代固态电解质(SSE),可以显著提高安全性和电池性能。这一发现有助于推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网等电池应用的储能技术发展。
图片来源:《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与传统的液态电解质LMB相比,全固态LMB使用固态电解质代替易燃的有机溶剂电解质,并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从而提高电池安全性和能量密度。全固态LMB为开发储能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然而,其广泛应用受到了室温下离子电导率和Li+转移数量较低的限制。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香港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系(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助理教授Kim Yoonseob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出新策略——将名为离子共价有机框架(iCOFs)的多孔材料与名为聚离子液体(PIL)的聚合物相结合,用于制造无溶剂和无增塑剂的高性能SSE。
这种新型iCOF/PIL复合SSE在室温下具有优异的离子电导率(高达1.50 x 10−3 S cm−1)和锂离子传输能力(>0.80)。通过实验和计算相结合的研究,该研究团队发现,PIL、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和iCOFs之间建立的共配位和竞争配位机制能够实现Li+的快速传输,同时限制TFSI−的移动。
利用这种先进的SSE,该研究团队进一步制造出由复合SSE和LiFePO4复合阴极制成的LMB全电池,并发现它在1C和室温下的初始放电容量为141.5 mAh g−1,在800次循环中容量保持率达到惊人的87%。
Kim教授表示:“我们的突破性方法展示了电池的稳定运行,并首次在全固态LMB中显示出高可逆容量。它释放了iCOFs在电化学储能装置中的巨大潜力,为全固态LMB在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产品和电网等各种应用的广泛采用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项研究由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和韩国汉阳大学(Hanyang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合作完成。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期刊《先进能源材料》(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上,论文题为“High-Performance All-Solid-State Lithium Metal Batteries Enabled by Ionic 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Composites”。
*特别声明:本文为技术类文章,禁止转载或大篇幅摘录!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7/22I70399544C4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