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 发项目获取供应商清单
  •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 2024第四届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
  • 2024第四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与中央计算平台创新峰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销量 > 正文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盖世汽车 南杨 2024-06-24 10:36:17

上汽集团近期的日子不太好过。

目前,行业内正流传着上汽集团高层即将出现大变动的消息,现任董事长陈虹的续任期限将至(2021年6月30日,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宣布了陈虹续任的消息,按照三年一届的惯例,陈虹的续任任期即将届满),这家中国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即将迎来新一轮的人事大调整(6月21日晚,上海市公布了新一届市管干部任前公示,其中就提及现任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党委副书记王晓秋,将拟任市管企业正职)。

高层换届在即之外,上汽集团近期还面临着市场规模持续向下和出口市场上的关税危机,后续稍有不慎,上汽集团中国汽车企业“龙头”的名号,就有可能被抢走。

月销规模:比亚迪已经约等于上汽集团

此前18年,上汽集团一直都是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

巅峰时期,上汽集团曾交出过超700万辆的年销数据,但在跨过了2018年的市场峰值之后,上汽集团最近几年的年销量基本都处在下滑通道中。到了2023年,上汽集团的年销量回落到了500万辆出头,基本上和十年前的自己处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当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年销量在持续下滑,超500万辆的年销量,还是足够上汽集团保住国内第一大汽车集团的地位。作为对比,在2023年实现了全面爆发的比亚迪,虽然创历史的交出了超300万辆的年销数据,但和上汽集团之间,还有着明显的市场差距。

但两家企业之间看似十分巨大得市场“鸿沟”,在2024年就有了被抹平的迹象。

上汽集团此前发布的销量数据显示,5月该集团实现整车销量为332,246辆,同比下降17.10%。2024年前5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526,409辆,同比下降8.37%。

上汽集团依旧是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汽车企业,但和第二名之间的距离,正在急速缩小。

5月比亚迪同样交出了超33万辆的月度销量,和整个上汽集团之间的月销量差距已经微乎其微,不足500辆(5月比亚迪售车331,817辆,同比增长了38.13%)。今年前5个月,比亚迪的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27.1万辆。

此消彼长之间,比亚迪和上汽集团,已经是月度市场份额旗鼓相当的竞争者。

当前的国内汽车市场上,比亚迪在各个细分市场上都扮演着重构价格体系的角色,而上汽集团旗下的多家合资车企,都是新时代的车市新战场上,负面影响的被动承受者。

上汽大众、上汽通用等,此前都是年销200万辆级的“巨无霸型”车企,但最近两年,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的市场份额,都丢的很快。2023年上汽大众的年销量已经降至121.5万辆,上汽通用的情况还要更加严峻,2023年的年销量只有100万辆出头。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上汽通用五菱虽然是非典型的合资车企(和其他主流合资车企主售外方品牌车型不同,上汽通用五菱虽是中外合资企业,但主售的一直都是中方品牌产品),但最近几年的销量下滑势头同样很明显。峰值时期,上汽通用五菱也曾年销超150万辆乘用车,但去年上汽通用五菱的乘用车年销量已经降至80余万辆。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进入2024年之后,上汽集团旗下各主要板块都在顺势而为,积极的进行电动化转型,而且也都快速的调整了终端售价,以应对市场持续的内卷,但整个集团市场表现持续向下的趋势,依旧没有太有效的缓解。上汽集团此前发布的最新产销数据显示,今年5月,旗下各大汽车企业中,只有上汽通用五菱等少数几个实现了正向增长。5月上汽通用五菱售车116,000辆(包括商用车),同比增长5.17%;智己汽车售车4,251辆,同比增长111.60%。再来看上汽集团旗下月销量下滑的车企,上汽大众5月售车90,013辆,同比下降3.01%;上汽通用售车38,393辆,同比下降58.27%;上汽乘用车分公司售车54,418 辆,同比下降26.15%。

出口业务:将迎来关税大考

市场表现上,上汽集团已经疲态尽显,尤其是旗下两大主流合资车企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销量数据普遍都已经处在历史级的低位。但这还不算完,对上汽集团而言,即将要面对的新考验,或许难度还要更大,作为国内汽车出口大户,上汽集团即将面对国际新形势下的关税大考。

过去的中国汽车,是低价的代名词,在全球舞台上,主要参与到的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市场开拓,而这些国家普遍都不具备成型的汽车产业,所以整体的竞争态势相对温和。但在中国汽车企业逐步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领者之后,中国不仅成为了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中国造的汽车,对欧美等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也正在实现市场的反渗透。这时候的市场竞争态势,直接就拉爆了,不少国家和地区,开始打着保护本土汽车产业的旗号,纷纷“上手段”。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正在装船的中国车,图片来源:比亚迪

5月22日,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美国计划在8月1日之前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和电动汽车材料征收高达100%的关税。随后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也陆续跟进了相关政策。

这其中,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新政,引起了广泛关注,因为欧盟已经是中国产电动汽车重要的出口市场。欧洲汽车工业协会ACEA提供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出口到欧盟的电动车数量为43.8万辆,价值近100亿欧元。2023年产自中国的电动车占据了欧盟电动车市场21.7%份额,其中中国品牌电动车占据7.6%份额(特斯拉、易捷特、宝马等外资品牌,此前都已经把中国生产的电动车,出口到了欧盟等海外市场)。

虽然不少欧洲汽车企业的大佬,此前都曾明确表达过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开展“关税战”的态度,但在今年6月,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大锤,还是落地了。6月12日,欧盟委员会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这其中对上汽集团加征的关税额度是顶格的,达到38.1%,再加上欧盟对所有进口车征收的10%的关税,上汽集团在欧盟地区即将缴纳的关税合计将高达48.1%。

为什么上汽被加了最重的进口电动汽车关税,不少业内人士都表示,因为中国车企中,上汽在欧洲的出口规模最大。

欧洲是上汽集团旗下MG品牌重要的出口市场.盖世汽车整理的相关数据显示,今年4月,MG品牌在欧洲市场的销量为16,894辆,同比增长了13.7%,今年前四个月,MG品牌在欧洲的累计销量达到75,384辆,同比大涨26.8%。

有数据显示,中国每出口欧洲10辆车、就有7辆是MG。今年前四个月,MG ZS在欧洲的销量同比大涨81%至33,789辆,是欧洲销量TOP50车型中唯一一款中国品牌的车型,排在第36名。纯电市场上,MG 4前四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7,668辆,是1-4月欧洲电动汽车累计销量前十榜单上唯一的一款中国车。

车市“龙头”,会易主吗?

关税大涨之后,MG的欧洲电动车出口业务,该咋办?

上汽集团此前已经做过官方回应,表示欧盟相关措施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将采取一切必要的法律和商业措施。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此次欧盟针对中国电动车进口关税的新规,最终如期实施的概率已经非常大,而新规一旦实施,此后几年,对中国电动车出口业务,将带来深远影响。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加征关税之后,中国对欧盟电动车出口量将减少15%~25%,对中国整体乘用车出口的影响也可能会减少2%~4%。

对中国企业而言,后续只能是见招拆招,尽量把影响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毕竟,欧洲已经是中国电动车出口的核心市场,且从长远来看,欧洲仍将是中国电动汽车最大的海外市场。

中国企业需要根据市场变化迅速响应,并出台应对举措。调整业务重心是个短期就能起效的举措,既然纯电车型被针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出口业务,可以更多的侧重在插混和燃油车领域;此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手段来规避新的关税政策,比如通过自建或者合作的方式,加速在欧洲本土化的进程,或者从其他海外基地生产电动车出口到欧洲等。

上汽集团旗下的MG品牌,此前其实已经启动欧洲工厂的选址工作,其他中国的汽车出口“大户”如奇瑞、长城、比亚迪等,也都有相关的动作。只不过,欧盟后续的政治风向不确定性较大,中国企业在欧盟建厂,也存在不小的风险。

在市场的诱惑和政策的风险之间,上汽作为中国出口欧洲市场的代表车企,究竟会如何取舍,我们拭目以待吧。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6/24I70396547C110.shtml

文章标签: 销量 中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