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C Talk | 付于武:企业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敬畏市场、竞争和规律
发送
C Talk | 付于武:企业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敬畏市场、竞争和规律
盖世汽车 周晓莺钟琳 2023-11-07 07:00:12

C Talk | 付于武:企业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敬畏市场、竞争和规律

C Talk | 付于武:企业发展要坚持长期主义,敬畏市场、竞争和规律

对话 | 盖世汽车CEO、盖世汽车资讯部总编 周晓莺

撰文 | 盖世汽车编辑 钟琳

“我坚信,在未来十年里,我国汽车产业强国的目标将初步实现。到90周年之际,我国将彻底实现这一目标。”近日,在盖世汽车最新一期C Talk高端系列访谈中,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名誉理事长 付于武先生如是畅想。

1953年7月15日,来自全国的万名建设者汇聚长春西南郊,于茫茫黑土地上夯下第一根基桩,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此展开。这七十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力争年销100万辆到如今连续14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产销国,连续8年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第一,自主品牌占比突破50%,更在今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致力于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大步迈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我国汽车产业高举国产替代大旗,正逐步建立从基础设施、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到整车乃至品牌等各环节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优势,在部分领域甚至超越外资企业,引领着整个技术的走向。

对此,付于武认为,创业、创新是支撑中国汽车工业70年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持续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行稳致远。

且在他的畅想中:“未来10至20年将是重要节点,世界型的汽车品牌和企业一定会在中国崛起。”

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关键节点上,外部地缘政治冲突、贸易战加剧、材料短缺和价格上涨,加之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极致卷”的性价比以及产业因技术变革和消费演变不断被颠覆等等,正源源不断给我国汽车产业上下提出新的命题。

其中,最为直观的便是由特斯拉近年来降价引起的价格战,无数整车企业跟进,“骨折价”“腰斩价”“跳楼价”不胜枚举。与此同时,出海风起,布局泰国,远赴欧洲,似乎这已成为每个车企的既定KPI等等。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进一步展望未来,总结付于武的观点来看,企业应注重以下几点:

·企业的生存,要注重长期主义,要敬畏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并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优胜劣汰不可避免,企业应遵循市场规律,敢于挑战,找准定位,并充分整合资源。

·中国汽车走向世界是必然趋势,企业要做好产品,打好阵地战和持久战。

·汽车产业变幻莫测,企业更要敬畏团队,人尽其才。

“过去70年的成绩固然弥足珍贵,但我们更应正视自己的不足。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在关键的时候把握住大势,才能行稳致远。”付于武进一步警醒道。

以下为访谈实录:

“到90周年,我国将彻底实现汽车产业强国目标”

周晓莺 :今年是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如果需要对这七十年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和评价,您会如何表述呢?

付于武 :今年7月15日,针对中国汽车工业70周年我曾做过一次报告,十年前也曾做过相似的汇报,但与70周年的感受完全不同。在此后的几个月中,我一直在思考:中国汽车工业70年来究竟成功在哪里?又有哪些不足?

1953年,一穷二白的我们拼命地在长春那片黑土地上建起了中国第一汽车厂(中型卡车)。五年后,南京跃进(轻卡)以及黄河牌(重卡)相继问世。1968年,陕西汽车厂和陕西汽车齿轮厂在秦岭脚下的小山沟里拔地而起。正是在这个偏远的山沟里,我们孕育出了如今世界重型卡车领域的龙头企业。这种忘我奋斗的创业精神中国汽车工业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其次,技术革命、能源革命、智能革命这三大革命推动了中国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也体现了伟大的创新精神。

再次,改革开放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汽车工业的今天,更不会有奇瑞、吉利、长城、比亚迪以及零部件企业们。而只有融入了全球汽车业,站在全球的格局下,你才知道世界多么需要中国。

当然,在伟大成绩之下,我们更应正视自身的不足。少走弯路,不走错路,在关键的时候把握住大势,才能行稳致远。

中国汽车市场在1992年不过100万辆,花了八年时间才实现翻番,但此后爆发式增长,到了2009年,我国以900多万辆的规模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

我们必须承认,改革开放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我国政府在轿车私有化道路上的推进速度相对较为缓慢。上世纪80-90年代,我国顶层设计对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摇摆不定,没有全力以赴。到了近期,在我国大力发展双碳战略下,对商用车这一主要碳排放污染源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总结历史,看到成绩固然弥足珍贵,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些不足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未来发展道路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周晓莺 :您之前提过,中国的市场是否强大关键得看供应链,而不只是看产品。那么,您觉得现在中国汽车产业能不能算得上是汽车强国呢?

付于武 :我认为我国正在迈向强国之列,但现阶段,我国的竞争力、市场规模,包括国际市场表现,还不足以支撑汽车产业强国这个提法,任重而道远。

核心技术方面,早在工业发展初期,我国先后成立了上海汽车电器厂、哈尔滨汽车电器厂以及长沙汽车电器厂,但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并没有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于是,当汽车电子在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时,我们显得力不从心。

此后,包括芯片短缺、操作系统等问题在内,都反映出我国汽车产业在供应链、产业链到创新链等各个方面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

然而,我坚信,在未来十年里,我国汽车产业强国的目标将初步实现。到90周年之际,我国将彻底实现这一目标。这并不是单一主机厂或零部件企业所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整个生态链的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和奋斗。

“企业的生存要注重长期主义,而非投机取巧”

周晓莺 :您刚刚提到,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民生、经济政策等多个生态系统紧密相连。汽车进入家庭现象的出现,实际上是消费力提升的结果。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人民经济实力增强,才实现各层次、各领域的共同繁荣和相互促进关系。

付于武 :确实是。百姓衣食住行,汽车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交通和运输的便利,还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和改进。同时汽车产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除了社会属性,同样具备着市场属性。

从全球视角来看,许多大型企业都是以汽车制造为主营业务的百年企业,例如,丰田、戴姆勒-奔驰和福特等,都拥有着百年历史。所以,企业的生存要注重长期主义,而非投机取巧。要充分信任汽车产业具有极强且旺盛的生命力,它会带动我们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一点不要怀疑。

周晓莺 :过去十年,汽车行业中的一些传统车企正在自我迭代和革新,同时新力量不断涌入。如果要归纳一些表现较好的中国车企的共性,您认为会是什么?

付于武 :汽车产业是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企业不断经历着创新和淘汰。在这样的背景下,汽车产业的竞争力最终还是要归结到产品本身。而要打造出具有市场吸引力的产品,关键在于对市场趋势的敏锐捕捉,这需要对市场规律保持敬畏,并遵循规律进行决策,这一点非常关键。

过去我们说,汽车产业是规模经济。一个企业存在的目标就是要创造效益,没有效益,企业是不能存在的,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以及特斯拉近年来表现出强劲的盈利能力,这主要得益于他们遵循市场规律,注重产品品质和市场需求。

在汽车行业中,产品为王是一个普遍的规律。没有好的产品,企业就不会占领市场。新玩家中,华为是一个典型的案例。作为一家高科技公司,尽管在汽车领域缺乏经验,但它通过不断学习和迭代,已经逐渐适应了汽车行业的需要。

总的来说,敬畏市场、遵循市场规律并打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长期主义百年企业所必备的性质。

“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要积极接受并拥抱变革”

周晓莺 :过去企业先设定市场定位和营销策略再进行产品研发,现在则更注重产品与目标消费人群的适配性,思考特定人群的高频使用场景和所需功能,再进行产品化。当产品偏向针对特定细分人群时,是否会跟“规模经济”相违背?

付于武 :其实并不是这样。规模始于产品本身。如果一个产品没有差异性、没有特点,没有个性,甚至没有灵魂,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没有市场。

对于汽车企业而言,除了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的理解之外,还需要注重对市场趋势的敏感度和消费者需求的把握。

以理想汽车为例,它今年可以说是“超理想”。增程式并非理想汽车开启的先河,但为何最后是理想汽车成功了?这要回归到产品本身上。当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循环次数方方面面尚无法支持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车时,理想汽车提出增程式方案,既满足了低碳化需求,也缓解了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里程焦虑,所以销量逐渐走高。

“超理想”给了我们很多启发。汽车企业需要注重产品的差异化,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在产品定义、市场调研和细分市场理解方面下功夫,以确保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周晓莺 :近年来,华为造车一直被热议,但实际走访终端门店发现,消费者并不在意,主要关注产品好坏。这也在提醒我们,应该用更开放的心态看待新生事物。

付于武 :确实,华为的模式在传统汽车行业轨迹中没有先例可循,借助手机门店渠道推动汽车销售业务,这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对传统理念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首先需要积极接受并拥抱这种变革。

周晓莺 :也包括目前汽车行业呈现出了日益明显的消费品化趋势。

“中国市场再大也容不下这么多企业”

周晓莺 :当前,中国汽车市场降价和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日益激烈,同时,国内汽车产业也呈现过剩的态势。您觉得这种态势会持续多长时间?会否加剧企业间的优胜劣汰?

付于武 :首先,我认为特斯拉带来的冲击和降价影响,还没有完全过去。

原本我们认为特斯拉只是一家普通的纯电汽车制造商,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它推出了4680大圆柱电池,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颠覆性的垂直一体化铸造也改变了我们汽车的设计,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借鉴。

目前,对于特斯拉下一步发展方向我们无法预测,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它还会继续降价。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产业、企业和地方政府都没有做好准备。我们的企业表现出缺乏定力,采取了一些错误的策略,比如燃油车销售腰斩。

相较于特斯拉和其他领先企业,我们应清楚认识到,产品定位的差异是我们与特斯拉之间的重要差距,单纯依靠降价来应对市场竞争并非最佳策略。相反,我们应该思考如何通过提高产品定位和品质来赢得市场,回归到产品为王的原则上来。

其次,我们需要认识到,提高效率是我们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关键。特斯拉的智能化和垂直一体化铸造策略已经为我们树立了高效的典范,我们应该学习并借鉴这些策略,从源头上提高效率,以获得竞争优势。

第三,我们需要对市场、竞争和规律性的东西保持敬畏之心。缺乏敬畏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了解对手的动向,匆忙应战,最终失败。要成为百年企业,我们必须坚持长期主义,对市场、竞争和规律保持敬畏之心。

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忽视倒下的企业。恒大的爆雷事件以及汽车行业的倒闭潮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对这些事件进行深刻反思,以避免重蹈覆辙。

周晓莺 :您提到企业经营的一个基本前提是必须产品能打,同时要有定力。但现在很多企业为追求市场份额和降低成本,采取堆料策略,导致行业利润率和生存空间受压。在您看来,此前摩托车、家电行业的历史会否在汽车行业重演?

付于武 :确实有这个可能。在汽车行业中,市场规律是不可违背的,包括美国、欧洲及日韩这些发达国家的整车企业数量并不多,这是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结果。

中国市场再大也容不下这么多企业,需要一个或几个世界型企业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而只有通过大规模的整合和协作,才能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最近三至五年是历史淘汰期,兼并重组和社会资源的大整合也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回顾一百三四十年的汽车发展史,都是这么过来的。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新兴势力,都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建设,以应对未来的挑战。

“充分整合资源,才是企业经营中的最高境界”

周晓莺 :大家还是要做好竞争越来越白热化,靠产品市场化生存的准备。

付于武 :还要遵循市场规律,敢于挑战,不光是技术层面,整个的社会化组织都要跟进。

周晓莺 :您提到社会化组织协调分工,并把汽车比作一个生态链。但以比亚迪为首的中国车企正快速构建起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这是否会成为另外一种高效生产的形式?

付于武 :比亚迪其实也在不断进行内部调整和自我反思。随着企业规模扩大,比亚迪正在将一些业务外包给更专业的团队,以便更好地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整合资源,才是企业经营中的最高境界。

周晓莺 :确实,在软件汽车时代,产业链长尾效应将更加明显,企业很难什么都自己做完,这也不符合规律。

付于武 :我国半导体领域内地平线相对不错,但也难说所有东西都自己造,那是不可能的。要找准自己擅长的点,并寻找更合适的合作伙伴来支撑自己完成。

“世界型的汽车品牌和企业一定会在中国崛起”

周晓莺 :近两年来,中国车企的出海话题备受关注,许多行动派纷纷加入到这一浪潮中。那么,是否所有的车企都必须出海呢?或者说,企业出海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

付于武 :近年来,中国汽车出海成绩斐然,这是此前意料之外的。

出口接收国从过去的东南亚、中东、非洲到如今的发达国家,产品也不再只是商用车、传统车,更延伸至乘用车和新能源范畴。这种成绩是多方面因素叠加的结果,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发展、进步的一个体现。

70年的中国汽车工业逐渐成长为一个青壮年,并在智能电动化转型阶段充满自信,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中国汽车企业走向世界是必然的规律。

IAA车展之后,欧盟迅速展开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这恰恰说明,我们最近的路线走对了,中国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动作、效率、速度和节奏引起了国际汽车界对我们的警惕。

然而,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并非易事,关税壁垒、碳壁垒、技术壁垒都将可能接踵而来。中国汽车企业要做好自己的产品,深入了解欧洲等发达国家的市场、文化、法规、标准和消费者习惯,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打好阵地战和持久战。阵地战,意味着在当地建厂,避免或避开各种壁垒。持久战,则需要中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市场深耕细作,不断提升产品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未来十年、二十年是两个重要的节点,前十年打好阵地战,并坚持打好二十年的持久战,我相信,世界型的汽车品牌和企业一定会在中国崛起。

“汽车人如果没有激情将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周晓莺 :我们了解到,您与您的团队开展了十余年海外精英的归国动员工作,其中契机是什么?有什么故事可以分享吗?

付于武 :不管是汽车工程学会,还是汽车人才研究会,都是一种公共的服务性平台,为行业服务,包括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创造一个更适合人才成长的环境。

2000年后,我国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当看到赵福全、汪大总、辛军等留外精英时,他们的学识、眼界,对汽车的理解,是当时国内汽车人所不具备的,所以迫切地想要他们回国发展祖国汽车产业。

还记得当时赵福全从华晨离职,我力劝他留在国内,无论是在民营企业或国有企业任职,反正不能再出国。现在回头我的劝说有些许强词夺理,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汽车产业在过去十余年来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他们。

周晓莺 :当时辛军决定从上汽集团离职,投身创业之路时曾说过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他说,我这样的背景都不去做零部件,产业空心化的问题谁来解决?确实,正是一批又一批这样的人愿意去奉献,去努力,去拼搏,才会有今年的中国汽车产业。

付于武 :汽车工程学会有八个字的核心价值观,激情、专业、服务、合作。为什么将“激情”摆在第一位?这源于汽车产业的独特魅力,它不断进行创新和突破,不断刷新着过去的纪录。汽车人如果没有激情将很难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也将愧对自己的人生。

周晓莺 :汽车人似乎天然有一种很强的使命感,愿意去拼命。

付于武 :在众多产业中,很难有一个如汽车产业一样可以包容如此多的新技术。从人工智能、大模型到传统发动机、变速箱各种技术美学。这是一个集大成的产业,它不仅具有足够的包容性和科技各方面的延展性,还具有强烈的社会属性。

我国机械部原部长沈烈初,如今已90高龄,但每次与他谈论汽车产业,都会深入各个专业领域,包括垂直一体化铸造究竟省下哪些零部件,它们所占比例和重量分别是多少等等。在他看来,汽车产业变幻莫测,充满魅力。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尽其才特别重要”

周晓莺 :如今汽车产业的范畴正在外延,软件、算法、人工智能、芯片、IT等各界人才正在涌入其中,企业该如何平衡?

付于武 :在当前时代,跨界融合、互相赋能以及跨领域跨学科的协同合作,已经成为人才发展的主题。但是,对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准确、完整且理性的判断。

以发动机行业为例,除混合动力技术外,零碳发动机技术被列为汽车工程学会所梳理的未来三至五年的八大新技术方向之一。可是由于人才储备不足,我们可能无法顺利推动这一技术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在教育体系中加强对这一领域的培养。

另一个重要的技术方向是固态电池,同样需要更多的电化学专业人才来推动这一领域的发展。

我们应当以更为宽广的视野和更为理性的态度,对人才培养进行评估并加速培养,不应该忽视跨界融合、互相赋能让协同合作成为必要。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和新技术的出现,我们也要持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

周晓莺 :确实,这应该被视为一个终身学习的理念。对于重要的企业和个人而言,都应有意愿以发展的视角相互促进、实现彼此的成功,而不是追求寻求即刻就能派上用场的人。

付于武 :我曾在AVL李斯特探访,接待我们的是一位在AVL工作了四十二年后的退休老员工。他有一把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所有的实验室。他就像是一本AVL工厂的活词典,对每个技术细节都了如指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人尽其才是特别重要的。

周晓莺 :如今,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职场老人,都在经历不同程度的焦虑。在您看来,该如何缓解焦虑?

付于武 :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年轻人或在职人员来说,他们现在面临着来自社会的强烈压力。因为他们仍然处于第一线,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和任务。

今天,我读到一篇来自科技部退休老人的感言。他表达了对仍在一线工作的年轻朋友们的羡慕之情。他认为,尽管已经退休,享受着闲暇生活带来的快乐,但仍然怀念年轻时在工作中的快乐和充实。可见,年轻时在第一线冲锋陷阵在人生的历史上也是幸福、快乐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来适应社会的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汽车行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成就感的行业,我们应该珍惜这个行业和这个岗位。

但在企业的人才管理层面,我仍建议企业应该尽一切可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企业的文化应该是知人善任,让每个人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能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充分地肯定和尊重,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这是一个考验我们每个企业家的时刻,我希望我们能够敬畏团队,敬畏每一个人。

我自己也曾经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过,从基层员工到车间主任,再到科长和副职,我都有过亲身体验。我深知各种职位的困扰和纠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才是最好的。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