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29日,由嘉定政府支持,盖世汽车及国家特聘专家汽车组联合主办的“2020第十二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暨第八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隆重召开。此次论坛以“思辨谋局,创新落地”为主题邀请百名权威嘉宾,共同探讨中国汽车产业在新形势、新格局和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有序发展的思路举措。会议期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先生发表了题为“‘十四五’时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展望”的主旨演讲。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先生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付理事长、赵院长、周总,很高兴和大家相见,赵院长讲的我听了以后热血沸腾,基本上把里面涵盖的东西都讲到了,按理说我们这个论坛接下来就是讨论阶段,至少我不用讲了,来去消化吸收和理解,我觉得非常好。我向大家汇报的内容就是作为一个补充吧,只能这么去完成我的任务了。
题目是“十四五”汽车产业发展趋势的分析,简单向大家做一个汇报。分4个方面:分别是现状、趋势、重点任务和今年的市场判断。
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
首先,我们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新车市场,保有量是不断增加的。加入WTO以来,我们的市场产业发展确实是很强劲,从09年开始第一次新车销量第一到2017年我们是11年蝉联全球第一,到17年我们达到了2888万的前一段最高峰,应该说后面我们还有高峰可以攀登,可能时间要长一些了。
我们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今年三季度已经达到了2.75亿辆的保有量,总体水平已经跟美国相当,所以我们确实进入到了从增量向存量竞争的发展阶段,而且我们的制造技术和产品已经与国际接轨,电动化和智能化是下一步引领我们产业发展的。我们的发展阶段前期速度是非常高的,但是从17年开始我们逐渐在调整,实际上我们进入到了一种调整的平台期。
第二个发展现状就是我们的新能源汽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入到了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们是120.6万辆的销量,4年复合增速达到了35%,确实是新能源一直在高速发展,得益于我们国家营造的汽车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环境,也是多年新能源全球第一,占到我们全球市场份额的50%,今年6月底已经达到了417万辆的保有量,去年我们的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达到了3.7GWh,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了51.6万座,充电桩发展得也不错,据了解我们的充电桩跟车装比是3比1,所以也在持续发展过程当中。
第三就是汽车零部件产业稳步发展,产业链抗风险能力也是进一步提升的。应该说我们的零部件制造经济运行水平与整个趋势是一样的,这些年我们的发展也是拉动和带动了我们的供应链发展,我们的产业链集群效应也比较明显,围绕着6大整车集团,形成了6大产业基地,地方政府也在不是6大产业集团的区域打造一些特色零部件的产业基地,来支撑我们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说我们的产业链也具备一定的垂直整合能力。
这次疫情的考验实际上显示了我们还是有比较强的稳定性和韧性,在一季度的时候大家都是很担心,觉得这个产业链可能会出现一种断供、跟不上,我们要受到很大影响的,结果没想到,从4月份开始到现在,我们的整个产业发展还是很良好的,而且今年4月份以来到现在,我们的发展趋势比我们预期的要好,比去年的那种整体情况也要好,所以说我们的产业链应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至少我们的内循环没有因为疫情受到伤害。
同时整车和零部件的海外事业也是稳步推进的,进出口总额不断提升,19年以前的进出口是商品保持稳步增长,去年进出口也是实现了比较大的顺差,在整车带动下,我们的一些优秀零部件企业也在不断扩大模式去进入全球配套体系,我们有很多零部件企业特别是民营零部件企业在艰难发展成长壮大以后,经常会发生一些并购国外先进的零部件企业这种情况。
我们的工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是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是工业制造业的定盘星,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占整个工业增加值的7%左右,消费市场也是压舱石的角色,汽车消费在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到10%左右,多年也是保持在10%左右,为我们的消费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方面汇报一下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一个,消费需求转变使得我们的产品变革、营销变革、制造变革成为了可能。我们的汽车在向移动智能终端转变,属性和功能也是在不断拓展,包括移动的储能、数据、信息等新属性都在拓展我们的盈利空间,汽车本身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刚才赵院长讲了,我们就是一个移动智能终端,承载了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它是一个生态中的产品。
传统营销的模式因为在与互联网的相互融合的营销模式格局也会出现连锁变化,进入到一种智能信息交互的新模式时代,我们国家有3万多个4S店,每年可能有2千个左右在消失,过去这种成本很高的营销模式,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在发生一些变化,所以营销的模式应该说今后会发生新的整合,产生新的业态。
在产品方面,我们的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也会使用户的定义、个性化订制变成可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来生产我们的产品,还有一个现在因为是存量的市场,同时又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要求更加个性化,不仅仅是新车,包括到手的车对于这种汽车的改装和加装,今后也会成为时尚,大家会感兴趣个性化的这种消费。
第二个趋势就是错综复杂的全球局势为我们的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等都使得我们的全球贸易规则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会出现我们产业链的重构和分工的布局调整不可避免,上次苏院长说逆全球化的另一面应该是我们营造和创造新的全球化,改变我们在新的全球化中的位置和作用,这也是我们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有车规级的芯片、传感器、橡胶等核心二级部件和原材料短板和瓶颈问题进一步凸显,我们在其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瓶颈,确实也是需要克服的。汽车行业确实要化危为机,提升力量的核心技术。
第三个就是更健全的创新体系会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国家的创新体系也是正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以举国之力来突破我们产业链上游比如说芯片等等的这种制约,包括金融方面的支持,都会有助于我们去攻克核心技术,破解卡脖子问题,破解卡脖子问题。鼓励氛围也正在形成,各种基金都在支撑我们产业链走出来。
第四个就是跨界融合创造新的产业生态,产业链重构给零部件企业带来的创新发展的机遇,越来越多的以汽车产品、其整车厂为中心的生态圈也正在兴起,给我们的传统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种跨界融合相互赋能也是未来发展的途径,在新的业态中,零部件企业也是应该加强融入到生态圈中去,来在整个产业链中占据先机,我们有一些企业已经走到了前面提供了融合和合作。
第五个就是我们更高水平的开放,为优秀的企业营造更加两一的发展环境,我们18年发布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体现了我们的这种开放的胸怀,我们的拥抱世界,这个结果就是开放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质的企业会更加进入,差异化的发展是我们应该把握的,自从这个文件出来了以后特斯拉也来到了中国全球最具竞争力和前景的市场,华晨宝马已经发生了投资结构的变化,江淮大众新的合资也是按照新的这种格局在布局,应该说我们整个中国的发展环境在全球来说还是最好的。
对未来汽车产业重点任务的几点建议
“十四五”协会正在组织行业制定“十四五”规划,现在我认为国家层面对于规划的这种实质硬性的制定是逐渐淡化的,希望行业组织、行业企业在“十四五”的发展得出一些思考,所以协会在组织企业制定“十四五”规划的建议,我们管它叫建议,现在也没有定稿,对于未来汽车产业的这种重点任务也提了一些建议,列了几个方面,我想这个就不细说了。
主要包括在品牌方面实现品牌战略,打造世界级的整车企业和零部件汽车,我们要贯彻实施国家的品牌建设工程,加强品牌文化这种建设,崇尚中国品牌的情怀。我觉得我们过去这么多年对于自主品牌的情怀和文化打造还是做得不够,为中国企业的这种品牌自主发展环境上没有更直接,相反我们对于外资很多对我们中国品牌有一些不利的,现在我认为已经在这个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和调整。所以我们应该崇尚中国的品牌,同时我们要建立诚信自律的产业发展机制,打造一流的产品和服务,加强企业核心能力的建设。
第二个就是在产业链方面要做到补短板、消瓶颈,打造安全、可控的产业链,我们要攻克短板,抵御卡脖子的风险,营造创新氛围,支撑整车企业培育产业链的能力,正企业要与零部件企业共同成长,共同支撑整个汽车产业的发展,建立跨行业的合作机制,促进零部件的融合发展,借力强基工程,发展先进材料和装备技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布局,推进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还要加强零部件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提升零部件整体水平,同时也要重视再制造,构建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构建绿色体系。
第三个就是要在协调发展方面做出努力,加强技术突破,加强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汽车产业与社会要素的协调发展,这就是今天也是晓莺总对产业和发展环境的融合,同时上下游环境之间也要进行融合,对于自主创新支持的力度要鼓励环保、节能、安全、信息等于技术的突破和应用,推进节能汽车的发展,同时加快产业与交通领域的协同发展,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同时推进数据的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像刚才一些嘉宾经常说的协同发展。
第四个就是政策要持续扶持,创新发展模式,全面推进新能源其市场化。新能源汽车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希望,是我们全国重要的突破口,所以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更应该加强对未来的这种政策方面的环境打造,包括要优化管理思路,重视市场选择,要推动双积分政策发挥实效,应该起到使我们企业更有积极性和动力去发展新能源的作用,这个应该要进行有效的调整和优化。同时也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调整政策支持方式,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新能源使用的便利性,续航和充电的焦虑没有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就会更踏实,还要通过我们的关键技术提升动力电池等等核心技术的水平,还有就是要在电池的梯次利用方面下功夫,实现技术突破和模式创新。
第五个是要把握智能网联汽车的先发优势,创新构建智能汽车发展体系。智能网联和新能源电动汽车是我们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应该在智能网联方面更能落地和实现汽车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来推进智能汽车创新发展的重大政策、任务、工程,及时解决重大问题。同时也要研究制定相关的管理标准和规则,引导行业规范有序发展。推进智能化道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构建基础设施体系,鼓励国内外企业加强产业合作,联合开展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市场化应用,完善安全管理联动机制,构建网络安全体系。
第六个是要加强各类型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产业软实力。人才是第一重要的,这已经是共识,人才优劣关系到我们产业的优劣,要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大批核心技术攻关人才队伍,大力培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制造业人才,踏踏实实培育我们的产业发展基础,是以人为本的,同时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的改革机制,为我们的人才出现发挥作用创造更好的条件,这是第六个任务。
第七个是要夯实基础,加强全球化的发展,要推进我们的重点汽车出口企业,出口国家要签订自贸协定,建立海外发展基金,对我们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过去应该说是20年左右自主品牌一直在为出口做努力,单打独斗在海外拼,经历了很多的困难和挫折,但现在出口的效果还不是十分理想,与我们产品自身的竞争力有关,同时也与我们国家在出口方面金融、政策、环境,对外的这种约定的建立方面,支持的力度不够有关系,比如说日韩等等都是财产和企业共同出海,我们企业方面的支持,尤其是金融支持,国外没有人去全款买车,都是要贷款去消费的,这些方面也制约了我们走出去,今后应该加强在金融方面的支持,健全国际化的保障服务体系,来帮助企业协调海外的环境。同时也要加强国际认证合作,推动协调国内外标准互认,减少企业出口门槛和困难。
第四个方面向大家简单汇报一下汽车市场的运行情况。
首先对这个市场趋势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应该说我们经历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17年达到了顶点,我们正在经历平台的调整期,途中可以看到17年以后我们逐渐在下降,但是应该说我们是在平稳调整过程当中,今年遇到了疫情,我们当初的担心和忧虑是很大的,在去年我们年底的时候,曾经做出了今年市场会下降2%的判断,疫情的到来使得一季度我们下降了百分之五六十的产销量,行业里更是担心,但是我觉得大家也都看到了,由于我们国家对于疫情的控制和我们恢复经济的韧性和稳定性,跟我们汽车产业的努力,复工复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以及市场的这种前景,使得我们从4月份开始到现在,汽车市场保持了同比正增长,而且是发展趋势要好于去年。
所以在今年的6月份我们做了一次判断,认为今年全年应该是下降7.5%的这种销量,就是要恢复成7.5%,但是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恐怕比我们去年下降2%的预期还要好,今年如果说最理想的情况我们出现这种0增长的结果也是有可能的,明年开始“十四五”就是一个低速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会实现低速平稳增长,简单判断恐怕我们在2021年开始保持1.5%左右的增长速度,我们2025年有可能2770多万的销量,逐渐会追我们曾经大家共同想的天花板,我们的3500万左右的市场。
1-9月份跟大家做一个汇报,1-9月份是连续6个月增长的,还是比较乐观的。商用车累计增速连续4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乘用车累计增速仍为负值,1-9月份车型来看,乘用车完成了1338万辆的销量,下降12.4%,降幅也收窄了3个百分点,商用车还是在增的,乘用车占到市场的五分之四左右,商用车贡献五分之一的份额,但是它起到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从增速来看,乘用车累计增速,商用车会实现4个月同比正增长会持续下去的,这是商用车的贡献。乘用车单月销量增长贡献度今年9月份是首次超过了商用车,乘用车对于汽车单月的销量贡献度应该是越来越好的。新能源汽车1-9月份73.8%和73.4%的销量,同比下降了18.7%和17.7%,但是9月份已经实现了恢复的增长,新能源汽车降幅在收窄,而且现在国家各个层面都在给新能源汽车的消费提供支持,明天学会配合工信部搞的新能源汽车下乡就在成都,应该说都对新能源汽车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由此对于2020的市场做一个简单的预判,二季度以来我们的市场表现是好于去年的,同期比我们比去年的情况还要好,去年我们做出的预期是今年汽车销量下降2%,看来市场应该比这个预测要好一些,这也是我们全行业乐于看到的一个情况。去年我们做出的预期是2%,大家就不说数了,大家想象中应该比这个数要好一些,所以这个也是我们全行业乐于看到的一个情况。
应该说今年从各方面的考虑来看有可能是我们汽车市场的封顶年份,明年可能就实现恢复性的增长,我们有很多的有利因素包括国家六稳六保的支撑,还有大家也在9月份下旬的车展上看到了企业全面推出新能源品的状态,还有政府对市场的拉动。不利因素就一个,国际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对我们产生影响,也要看我们自己的控制和自己中国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稳定性,我觉得我们委员中国政府控制疫情的能力和水平还是非常放心的,我相信这个应该不是影响我们发展的因素,谢谢大家!
敬请关注“2020第十二届全球汽车产业峰会暨第八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直播专题!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10/29I70224623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