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汽协数据,6月汽车销量达230万辆,环比增长4.8%,同比增长11.6%,刷新了历年6月销量月度历史新高。1-6月累计销量为1025.7万辆,同比下降16.9%,降幅持续收窄,总体表现好于预期。那么具体到车企(品牌),6月及上半年分别有何表现?盖世汽车日前对32家车企(品牌)销量情况进行了汇总梳理,具体如下:
6月销量回暖明显,但上半年增速回正者少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32家车企中,6月销量同比上涨者多,部分车企增幅甚至超过30%,例如上汽大通、一汽红旗、一汽解放、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东风汽车、江淮汽车、江铃汽车、蔚来汽车等。其中增幅最高的是蔚来汽车,数据显示,蔚来汽车6月完成交付3,740台新车,继5月破纪录后再创月度新高。自3月以来,其已连续四个月实现环比上涨,6月交付数同比增长179%。
车企表现提升,与整体的车市环境有很大关系。今年一季度,受疫情影响,汽车销量下滑明显。后由于对疫情的有效控制,以及各地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持续带动,汽车销量自二季度出现明显的恢复性增长,降幅持续收窄。
也正是由于疫情给车企一季度销量带来的负面影响较大,尽管二季度多数车企增幅可观,但仍然未能将上半年累计销量“掰正”。从盖世汽车此次统计的数据来看,多数车企上半年累计销量仍然未能回正,同比下滑者居多,且有不少车企降幅在30%以上,例如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广汽菲克、广汽三菱、比亚迪汽车、北汽新能源等,其中降幅最高的是北汽新能源,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上半年汽车销量为14,700辆,去年同期累计为65,159辆,同比减少77.4%。
中汽协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汽车市场二季度回升是由于一季度被抑制的消费能力集中释放,“疫情对汽车消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影响,尤其影响了部分底层消费者,因此三、四季度汽车销量增长的节奏应该会放慢,综合计算下来,在相对乐观的情况下,全年销量预计同比下降10%。”在此情况下,车企们要实现全年销量回正仍面临不小压力。
自主品牌表现两极分化,整体市场份额受影响
盖世汽车通过此次统计发现,6月自主车企中不乏销量增幅较高的车企,除了前文重点提及的蔚来汽车之外,一汽红旗、长安汽车等自主车企也获得了不错的增长。
一汽集团上半年销量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一汽集团上半年共计销售整车1,630,923辆,同比增长2.3%。其中,一汽红旗6月销量达15,422辆,同比增长92.5%,上半年销量达70,045辆,同比增长110.7%。据称,产品阵容的不断扩大是其销量上涨的重要原因。
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6月销量共计146,561辆,同比增长39.1%,环比增长16.9%,是长安汽车最主要的销量增长点。前6月,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总销量为629,200辆。这主要得益于CS75、逸动、CS35等多款车型的持续热销,以及全新中高端产品“引力”序列首款车型UNI-T上市的拉动。
与这些车企形成对比的是,部分自主车企降幅仍然较大。
前面提到,北汽新能源上半年累计销量同比大幅下降。事实上,即使在6月,其他多数车企销量回升之时,北汽新能源仍处下滑态势。数据显示,北汽新能源6月销量为3,008辆,去年同期为26,072辆,同比减少88.5%。针对此,北汽新能源表示,4月-6月是公司BEIJING品牌换标过渡期,公司主动调整了批发量,为新标车型上市做好轻装上阵准备,另外国内新冠疫情以及6月北京出现的新一波疫情,都对其正常生产经营计划带来一定影响。
受竞争加剧、竞品快速提升等因素等因素影响,广汽乘用车销量下滑同样明显。数据显示,广汽乘用车6月销量26,589辆,同比下滑超过39%;1-6月销量137,971辆,同比下滑26.2%。不过即便如此,广汽乘用车依然是广汽集团的重要支柱,且从近期广汽传祺GA8上市等举动来看,广汽乘用车仍在向上冲锋。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北汽新能源、广汽乘用车一类企业在本次所统计车企中表现相对较弱,但情况尚属乐观。相关数据显示,从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来看,近70家车企销量下滑,31家销量腰斩,还有超过20家车企销量已经跌至两位数或归零,部分尾部自主车企正面临加速出清。
或许正因如此,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出现连续下滑。据中汽协数据,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59万辆,同比下降11.6%,市场份额为33.5%,下降5个百分点。1-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为285.4万辆,同比下降29%,市场份额为36.3%,下降3.4个百分点。结合此前数据,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今年已连续四个月下滑,且整体水平低于前两年。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07/15I70196796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