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蜂巢易创正式宣布旗下7DCT变速箱总产量超越一百万台,此事件再次引发业界对于自主DCT发展的关注。
事实上,从2010年大众首次将DQ200型双离合变速器在国内投产,并不遗余力的推广,将DCT成功贴上了“高科技、省油、换挡速度快“的标签后,国内DCT的研发热潮就在不断蔓延。
尽管大众、福特在此方面都栽过跟头,DCT也饱受诟病,但似乎并未影响车企对其拥趸,尤其是自主品牌。
据中机中心数据显示,2018年,上汽乘用车DCT配套率为48%,吉利为21%,奇瑞汽车为19%,长城汽车目前大多数车型已经切换为自动挡,自动挡变速箱中以DCT为主。
图片来源:蜂巢易创官网
受宠原因
DCT之所以备受热宠,其中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首先,DCT区别于一般自动变速器系统,它充分集合了手动变速器和自动变速器的优势,除了拥有手动变速器的灵活性及自动变速器的舒适性外,还能提供无间断的动力输出,换挡速度更快且燃油经济性改进的空间更大。
伴随2020年新型乘用车油耗标准要求达到≤5L/100km的临近,自主车企除了大力开发新能源车型外,降低传统燃油车型上油耗十分必要,而要降低油耗,在发动机和变速箱上做文章是最直接的,此时,理论上更加省油的DCT自然成为重要选择。
其次,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曾在相关活动中指出,DCT适合PHEV/HEV车型的拓展,既能降低其低挡位的匹配难度,又能充分发挥其传动效率高的优势;在DCT上扩展电动化产品,大部分零部件均可共用,将进一步有效降低企业的开发投入和产品成本。这显然是DCT的一大加分项。
此外,DCT的研发难度也相对较低。 DCT是在MT基础上开发的,而自主MT产业基础较为牢固,拥有成熟的技术储备和完善的供应能力。国外在AT方面拥有70余年开发历史,而中国则较短,通常情况是,当你开发出6AT的时候,别人8AT已占领了市场。CVT则大多在日本车型中装载,其中技术很大程度上采取保密制度,而DCT的相关专利仍存在较多空白。据安庆衡透露,DCT的核心在于双离合和液压控制模块,近年来自主企业同博格华纳、格特拉克的战略合作,技术瓶颈已经有所缓解。
发展情况
近年来,在与外资巨头合资合作中,自主DCT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
其中东风集团、长安汽车、奇瑞汽车同格特拉克积极合作,改良版的自主DCT峰值扭矩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汽集团、江淮汽车同博格华纳共同研发的7DCT和6DCT,已完成量产车型搭载;比亚迪则持续拓展DCT在各种混合动力技术路线下的匹配应用。在行业领先的自主整车企业引领下,国内自主DCT产业欣欣向荣。
从产能方面来看,安庆衡在相关报告中指出,目前,外资/合资自动变速器企业已建和在建产能约380万台,自主自动变速器企业已建和在建产能约400万台。
其中,吉利汽车7DCT330、7DCT390均已实现量产,各大基地总规划产能为120万台;长城汽车(蜂巢易创)已形成百万台产能;比亚迪依托6DCT,已完成P3形式的混合动力总成适配,建设产能30万台;江淮汽车6DCT累计产量突破8万台,并对外出口至伊朗等国家,建设产能20万台;上汽变速器已同博格华纳、通用汽车联合开发6DCT、7DCT以及相应的混动产品,并大批量配套上汽乘用车,规划产能将达100万台;广汽乘用车则于2018年已经实现7DCT的小批量装车试量产,目前具备10万台产能;青山工业已突破双离合器模块及液压模块的开发设计、试制生产与总成匹配,并相继推出5DCT和7DCT产品,建设产能20万台。预计2020年自主品牌的DCT将占比略胜于外资占比。
值得关注的是,以太平洋精锻、天海传动、金润传动、上海立峰、华粤传动等为代表的自动变速器核心零部件企业,在超精密零部件和电控单元领域已具备与客户同步开发设计的能力,已经批量配套大众汽车、长城汽车、格特拉克、博格华纳等龙头企业。
未来挑战
通过以上不难得出,在中国汽车市场,DCT发展前景可期。相关数据预测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中国DCT销量预计为560万套,2024年预计达到930万套,年复合增长率为10.8%,2024年DCT在国内自动变速箱市场占比将从现在的不到25%增至30%以上。
不过,尽管如此,但从目前来看,在其发展过程中,至少还面临以下几大难题:一、DCT电液模块、双质量飞轮和双离合器三大核心部件,还有一系列的技术工艺课题需要攻关;二、国内DCT变速箱关键部件中,80%由外资供应,短期内仍将由外资继续垄断;三、近年来因DCT变速箱存隐患而引发的召回事件时而有之,这对于我国DCT产业来说,无疑也是一种考验。
另从产能方面来看,自2018年7月以来,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但是本土自动变速器产能仍然相对不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外资自动变速器加大大本土建设规模,日本爱信精机在天津基地和唐山基地2018年4月进行扩产,加上与吉利汽车、广汽乘用车成立的合资企业,在本土产能增至240万台……
总而言之,自主DCT产业前景可期,但在中短期内仍将面临挑战。后续具体发展如何,盖世汽车将持续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11/21I70140571C1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