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智能网联 > 正文

丁磊首次解读“三智战略”,华人运通欲抢新造车C位

车云网 北方奋斗小青年 2018-10-16 08:59:18

你可能没听过华人运通,但你一定知道丁磊。丁磊,一位拥有光鲜亮丽的履历的前瞻者。他曾是上汽大众国产化重要参与者之一,还代表中方组建上海通用。不仅如此,他曾经还是张江高科和浦东新区的管理者。正是凭借多年的汽车从业经历和丰富的城市管理经验,丁磊与众多新造车势力大佬们与众不同。

为了弄清 “三智战略”的具体规划以及华人运通目前的发展现状与未来发展的方向,车云与丁磊进行了一次深度沟通。

丁磊首次解读“三智战略”,华人运通欲抢新造车C位
丁磊

在丁磊看来,华人运通的诞生恰逢其时,造一辆面向未来的好车不能太急躁,需要平心静气,遵循造车应有的规律,每一个点都要细细打磨,每个环节都不能少。这个世界或许并不需要新的造车公司,但永远需要好的产品。所以,华人运通必须造出真正有价值的好车。

华人运通“三智”布局在全面实践落地

记者:智慧公路项目一般是是政府指导,当地省交通厅规划、制定标准。主要的市场player有汽车企业、出行科技创新企业、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华为等通讯企业,以及运营商等联合主导参与。它是一个协同过程,要跟政府,跟众多player共同协调。比如最近阿里在浙江从杭州、绍兴到宁波的一条智慧高速公路要开始建了。丁总您的一些构想似乎超越了一家车企想要做的事情,请问丁总您怎么思考这个问题,您的愿景是什么?

丁磊: 2017年7月份我跟丰实资本一起创建了东海岸资本,准备投未来智能交通。之所以选择智能交通领域,是因为这是历史发展使然。从全球来看,智慧交通都是大汽车公司先开始做,比如说GM(通用),早在1990年美国提出开发智慧交通技术的时候,GM就响应了。日本和德国也是车企先行。原因就是交通本身技术的发展,远远落后车的技术发展。比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在GM的试车厂试车,类似碰到障碍物会自动停这样的技术,现在叫L2。其实上个世纪GM就已经开始使用。

所以,选择智能交通领域是出于这个考虑。我认为在当今这个时代,如果要做智慧出行、智慧交通,肯定先要从车出发,因为车的技术是领先于几乎所有的地面交通技术。

我们为何会提出“三智”这个愿景,是因为车是载人的,也是整个城市中唯一能够机械移动的。人们生活各方面的数据,都会在车上,所以人及所有家庭的信息,都汇总在一起。形成数据汇合、感知汇合、智慧能源汇合。我们认为车是连接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关键,总体来看,智能汽车、智捷交通、智慧城市,在未来城市管理中是不可分割的。

再说到智慧出行的player,我认为应该从车出发。如果从互联网出发来考虑,主要是营造一个数据互联的环境;从政府出发,政府是城市整体的管理者;从开发商出发,就是新城区的开发建设。但是从车出发就不同了,车连接了互联网和物联网,中心地位便突显出来。

我从很早就看到这一点,所以提出三智,这并不是为了唱高调。在现在的player中,很少有人管过市政又做过园区,我是管过高科技园区,也做过政府管理的工作。今天谈智慧城市的管理,在汽车行业里长期工作,同时在城市管理中有经验的我,也包括华人运通团队里的不少同事,就比较有发言权。举个例子,在张江,我规划过智慧园区,也是按照智慧城市来规划的,并且最终落地实施。

简而言之,由拥有领先技术突破的智慧交通技术创新公司来牵头,汇合互联网合作伙伴、开发商和其他单位共同规划一个智慧城市,我认为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

具体来看,华人运通团队具备这个能力,我们也正在实践智慧城市、智捷交通和智能汽车三方面的工作。华人运通将来对这三方面也会有所区分,但是也有融合。我们有专门做智捷交通板块,也有专门规划智慧城市的板块。从一个企业来说,我们虽然有不同的业务板块,但也不可能通过一个企业去完成所有。就像我们不会做地产开发,开发是政府的事情。

记者:刚才提到的像百度、阿里这些互联网公司也在做类似的智慧城市规划,您觉得跟这些玩家相比,华人运通更擅长的方面是造车,我们跟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是什么?

丁磊:我认为不存在竞争关系。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华人运通现在以技术公司为主体做智能汽车开发。我们也在同时推进几个新板块,做智捷交通、智慧城市。资金、资本和人才,都可以用不同的平台募集,不会互相影响。近期我们还会宣布,德国交通部长的咨询专家、某全球知名车企前沿技术开发副总裁将受邀出任华人运通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专家委员,他在智捷交通、智慧城市方面是专家。

第二,互联网公司的团队,对城市管理不熟悉,对政府的功能没有深入理解。互联网与政府沟通,更多讲互联网的数据,包括外延和很多服务。但是在我来看整个智慧交通的中心点,不应该是互联网,而应该是城市里这些“关键目标物”,关键目标物就包括车和路,谁能够掌握这些,谁就能承担核心角色。

第三,从政府管理者角度来说,我在浦东新区时早就开展了这样的管理和业务。这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也有大量互联网的人才、城市管理的人才,再加上智能汽车这个核心载体,这是非常领先的规划和优势。从全世界来看,最早也是大的整车厂承接政府的规划,帮助政府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对于华人运通,我们做的是未来出行,起点就很高,加上团队的经验也是独一无二的。我觉得这对我们应该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记者:像这样的构想,最早会在中国哪个城市落地?

丁磊:我们会先做比较小的区域,比如说三平方公里、五平方公里,然后再扩展到大的城市。不可能首先在上海、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整体实施完成,但是在一个小的区域可以先实施。

我们跟盐城已经达成了意向,专门建设一条自动驾驶的测试路段,车、路都有智能化的功能,大概七公里长,这个路段与现在公布的自动驾驶路段都会不同。我们希望这类尝试可以作为现有自动驾驶路线的补充,在我看来,其他地方的规划都还没有到这个程度。第二个包括更广泛应用的地区也正在实践,合适的时候会宣布。

开发全新的电子架构来支持三智战略

记者:华人运通新一代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有何不同?

丁磊:三智里面还有一个核心问题,汽车电子架构的问题。现在传统车的电子架构,无法承载这些新的不断变化的外部市政环境和服务环境。所以我们会开发全新的电子架构来支持三智战略。10月22日我们也会宣布全新的电子架构,完全符合智捷交通和智慧城市,能够支持不断更新的外延和服务。我们的团队对战略都高度认同,同时我们造的也是最好的车。

目前市面上不是缺车,而是缺真正面向未来的好车。大家问华人运通造车是不是晚了,我说没有晚,时机正好。我们要造一部跟大街上跑的车完全不一样的车,也要造一部跟传统车企造的新能源车不一样的车。传统的车企也非常强,但是它会有一些品牌和产品的惯性、既有消费群的惯性等问题。

我们是一张白纸,纯粹地想未来的车应该是什么样子,跟三智相结合的车是什么样子,制造出一个与众不同,技术上面完全革命,造型上又是非常惊艳的车,这个对社会有贡献。对社会没有价值的事不是我们团队要做的。我们团队凝聚有志向的人才。这个就是我们与众不同的特色,造一辆车要安安静静的,定定心心地做,别着急。

记者:下一代车,您有没有一个具象的描述?

丁磊:我们会有一系列的车,因为我们的电子架构、自动驾驶技术、动力总成都是平台化的,后面会很快,但我们会精心打造一部部真正的好车,这个也是我们这些造了二三十年车的人想做的事情。

记者:过去五年在手机领域我们经历了模拟手机向智能手机的转变,未来五年在汽车领域也会发生这个事,过往所有车是模拟汽车,而不是智能汽车。包括现在的新造车公司造的车,比如特斯拉给人的感觉也是一个模拟向智能过渡的产物,所有的信息还是从云端,从其他方面来到车里,车没有办法把很多事情再反馈回去,听丁总刚才描述的,咱们将来这种沟通,或者数据的交换,其实是无缝的、随时随地的,这才符合智能手机现在给大家的感觉,所以才可能是一辆真正的智能汽车。我挺难想象这个场景,它将来是无人驾驶的状态,还是什么样的状态,还是说他是一个L2,但是他的数据内核已经变化了。

丁磊:整个愿景是刚才你所描述的,所以说必须是“以终为始”来设计开发你的产品。在过程中,跟你的市政建设,包括技术成熟度,会有阶段性的发展规划。另外也要考虑一个成本问题,使用成本的问题。

大家同样在开发车,有些人开发的考虑三五年以后,而我开发车,一下子把后面十年框架都弄好了,但我根据发展需要,逐步实施,这是我的产品战略。我们全新的电子架构,可以接入很多第三方的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这块可能跟智能手机很类似,如果都是自己在玩儿,它的可能性就变得少很多,我从华人运通的角度去做的智能汽车,除了可以满足车和路之间的自动驾驶部分,我们的电子架构还有一部分接入第三方的服务。这是一个蓝海,这个将来有很多可能性,这个才是我从三智角度设想车应该是什么样。

旗子竖起来,愿景和战略正确,人和资源就会汇聚过来

记者:华人运通选择在这个时候造车,您请谈一下华人运通目前在市场上所处的大环境。

丁磊:华人运通时机正好,原因是窗口期还没来到,主要条件还没有成熟。

第一,市场成熟度不够,每年新能源车全国不到百万台的规模;

第二,技术成熟度还没有到。华人运通应用的技术,都不是现在的技术,都是两三年后的技术;

第三,成本的成熟度还没有到。现在电池没有大批量的使用,成本下不来。包括电机,很多电机需要有量,才能降成本;

第四,市政建设成熟度还没到;

第五,政策的成熟度。退坡还是不退坡,再过三五年补贴结束了,政策就更清楚了。

记者:一部分从电子架构这个层面考量这个问题,别的车厂肯定没有涉及到。甚至国际最top的车厂,包括丰田、大众,都没有从这个层面想过,我觉得华人运通挺超前的。但是这样一种技术标准的制高点,肯定未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我在想华人运通我们还比较小,以怎样的实力可以占领这个点?

丁磊:第一,我不认为华人运通小,我们已经很强大了。看一个企业不是看成立时间长短和人数多少,关键是战略的层面和企业的愿景。旗子竖起来,能人和资本就会汇聚过来。

第二,这个事情很前瞻,很前瞻意味着远,我们还是有资本支持的一个企业。资本有没有这样的耐心,帮我们跑到这个点?现在很多新的车企,为什么选择这两年要快速发车,因为这里资本短期回报的压力很大。

第三,我们的技术规划是面向未来的,按照这个架构去做的事要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资本也有不同,有些资本有战略眼光,有些资本是投机的,我们不选择投机的资本,而是选择有战略眼光的资本。现在华人运通是一个混合所有制,我们还有国有资本的支持,这在当今中国还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发展中国产业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华人运通想成为这方面值得尊重的一个企业,我们觉得国有资本跟社会资本结合,在中国当今形势下,有很大潜力。我们选择的资本支持企业的长期战略。再加上我们有供应商和其他合作伙伴资源,包括跟一些主机厂合作的资源,这也是非常独特的竞争优势。

记者:未来车是第三空间,是在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华人运通会做2B业务,或者自己做出行服务的运营吗?

丁磊:对我们来说,在整个用户使用过程中,我们是要有纵向的完整的产业链的。我们认为车是智能化的,所以卖给用户不是意味着结束,而是开始。如果车不是智能化的,那就另当别论了。车是智能的,或者是车与智慧城市相连的,卖车就是只是一切的开始,所以这方面我们会有非常大的规划,但是我们是规划主线,方式很多样,我们也可以选择合作,最终是不是要进入分享领域,这要看我们业务发展的需要。

记者:华人运通成立到现在,有哪几次比较重要的选择。

丁磊:主要都在产品上,产品“九死一生”,刚才说到有两个决策我给喊停了,这个以后等产品出来可以跟你们说。团队说花了那么多钱,花那么多时间要放弃。我说比后面大损失来看,这是非常小的损失。我把我的判断和道理跟他们一说,高层一致同意,都明白过来。我们重新来,多花了一两个月,这也值得,如果这个产品,到市场卖不起来,那是生死攸关的。所以带头人不能被舆论左右。

在10月下旬,华人运通将进一步发布更详细的企业发展信息。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8/10/160859185918I70067614C601.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