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谷歌因系统误判担责 无人驾驶陷伦理困局

核心提示:无人驾驶汽车能否胜任安全驾驶的重任?是否能成为日常移动体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还有,我们是否已做好接受它的准备?

更有甚者,马路上无人驾驶与人类驾驶的混合行驶模式会置人类司机于边缘地带。例如,行驶过程中,面对突然闯入街道的孩子,无人驾驶汽车一定会通过快速但安全的变道操作来避免碰撞。与此不同的是,人类司机仅仅是看到一个滚入街道的小球,便能预测到随后有可能会有孩子闯入,因此人类会在看到孩子之前便预先做好紧急制动准备,而无人驾驶汽车则会始终保持原有高速状态直到检测到孩子,再进行快速变道。但这就存在一个极大隐患,尾随于无人驾驶汽车后的人类司机很有可能就会因无法应对前车如此之快的变道而撞上孩子。

积跬步而至千里

南卡罗莱纳大学的助理教授Bryant Walker-Smith认为,目前因人为因素导致的致命交通事故占绝对数目,当务之急就是加快无人驾驶技术发展:“如何设置移动速度是最大的道德问题。我们掌握了将会拯救无数人性命的科技,但这并非完美,依旧可能会伤害人类。”

无人驾驶所有选择算法都是基于对外部一个或多个因素的正负响应设计,只有在立法者、监管人员及程序员们协商达成共识后,才能将合法的行为编入程序指令中。

然而,当我们面临如文中所提的复杂情景时,我们毫无优先级、法规及判例法可用来参考决定无人驾驶汽车的正确动作。更糟的是,我们甚至不了解整个社会对此类事件的态度。但绝大多数情况,社会会强加给这位司机强大的舆论压力。那么,我们是否能原谅软件算法犯错误、又或者是写了这个错误程序的软件工程师?

今后几年,这些话题必然会成为哲学家、人工智能专家、法律学者以及普通公众的讨论重心。

一种能提高无人驾驶技术、同时又可减轻伦理道德压力的办法是——允许无人驾驶汽车优先在安全区域进行推广,如专用高速公路车道,在机场航站楼与出租车区之间接送乘客,又或是大型公司园区内提供运输等。这样做能在提高无人驾驶技术的同时增强公众对其信任度。(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02/29092247224760355251803.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