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助无人驾驶汽车破伦理困局
1942年,美国科幻小说家Isaac Asimov在介绍其短篇小说《Runaround》时首次提出了“机器人三大定律”。1950年出版的《I, Robot》将该小说收录其中。巧的是,同年Alan Turing发表了著名的图灵测试,用以判断电脑是否能像人类一样思考。
根据《I, Robot》所提,“三大定律”引自公元2058年第五十六版《机器人手册》,准则如下:
1. 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看到人类受到伤害而袖手旁观
2. 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发出的指令,但指令与第一条原则相矛盾时例外
3. 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但不得与第一、第二条原则相冲突
上世纪四十年代,这种远瞻至遥远未来的观点如今看来都是非常有趣的(这个未来甚至于我们而言尚有四十余年)。但想要将复杂的人类行为编纂成为一系列具象规则,是难以如人意的,且充满了伦理困境。
例如,解决开篇所描述的困境,可以采取一种尽可能减少生命损失的方式。以同样思路类推,死一个人必定优于死五个人。但我们该如何将这个死板却又明显的道理付诸实际呢?我们又如何为汽车配置决定他人生死的算法?咖啡店里一家三口的性命就比独身一人的车手更为宝贵吗?
当我们驾驶汽车时,任何在瞬时依靠本能做出的决定都被理解为不够完善的反应。正因如此,事后我们还是会因一时大意做出的错误决定而受到相应惩罚。
但是,当一辆汽车被提前设计好程序,并以不同的决定来应对不同的结果,但做出的选择却又都很糟糕,那么所有人都会认为其中会有预谋。请问,这究竟该算是谁的责任?
谷歌、奔驰及沃尔沃,凭借前瞻的视野与魄力,公开宣称了将会承担无人驾驶汽车的一切责任。
混合驾驶模式
在2015年股东大会上,谷歌创始人之一Sergei Brin表示:“我们并不认为谷歌汽车将是完美的,但谷歌的目标是打败人类司机。基于人为因素导致的碰撞、受伤、死亡事故庞大数目,及目前无人驾驶技术所达到的阶段,我们正在越来越接近这一目标。”
接近机器人级别的汽车会大大减少人类所犯的错误,并会减少碰撞、受伤以及财产损失等事故发生。但只要人类驾驶的汽车与无人驾驶汽车同时出现在道路上,那么事故仍将无法避免。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02/290922472247603552518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