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2014年汽车零部件行业新政策盘点

盖世汽车综合 2015-01-26 17:37:52
核心提示:国家政策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风向标,对汽车这一支柱产业来说更是如此,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的壮大以及发展的方向也均与国家政策的引导密切相关,每一项新政策的出台都会引来行业内的热议,其持续性效应甚至能调整产业结构,改变行业产品格局,政策的变化是包括零部件企业在内的所有企业的关注焦点。

2、2014年3月,新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实施

举证责任倒置

新消法的第二十三条第三款明确:经营者提供的机动车、计算机、电视机、电冰箱、空调器、洗衣机等耐用商品或者装饰装修等服务,消费者自接受商品或者服务之日起六个月内发现瑕疵,发生争议的,由经营者承担有关瑕疵的举证责任。

中国消费者协会副会长、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秘书长刘俊海强调,对于汽车等大件商品,维权日期从接触到商品之日起,而非从开票之日起6个月之内,将由商家自证“清白”。这将直接改变消费者在维权过程当中鉴定难、成本高的现状。

根据前述条款规定,购买汽车后6个月内消费者只需证明自身由于汽车瑕疵受到损失,而责任举证环节就由过去的“谁主张谁举证”转由经营者负责。这一“举证责任倒置”的原则,极大减轻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

解析:“举证责任倒置”在汽车业界已喊了好多年,即使是去年10月推行的汽车三包也未能实现,这次新消法能够在这一问题上有所突 破,对车主来说无疑会是一个新的维权利刃。但是,汽车销售方对于鉴定结果的左右问题也会有一定争议。此外,“举证责任倒置”必然会加大汽车销售方耗费的成 本,长久下去必会引发新的矛盾。另外,“举证责任倒置”规定期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6个月内,那么购买车辆超出6个月的车主也会出现一些争议。

赋予消费者七天“反悔权”

新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经营者采用网络、电视、电话、邮购等方式销售商品,消费者有权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但根据商品性质不宜退货的除外。经营者应当自收到退回货物之日起七日内返还消费者支付的价款。

解析:这一规定即是消费者期盼已久的“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然而,对于汽车网购者而言,虽然在规定中并没有明言被排除在外, 但目前看来还很难享受这份福利。目前,汽车电商是一个热炒的概念,但从本质上来看,当前的汽车电商仍处于萌芽状态,车企宣传营销的意味更强,大多并非真正 的网上卖车,其交易过程仍在线下实体店完成,因此,时下的网上购车应不在七日退货之列。但如果新消法赋予消费者的七日“反悔权”在汽车领域适用,对于刚刚 起步的汽车电商无疑将是一大挑战。

此外,对于新规是否会导致汽车消费者恶意退货的担忧,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顾问邱宝昌表示:这种规定本身体现了一种公平,经营者大可不必担忧。实践证明,汽车这种商品,恶意要求退换货的现象很少。

商品七日退货原则扩大到所有商品

新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 换、修理等义务;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以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七日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的解除合同条件的,消费者 可以及时退货,不符合解除合同条件的,可以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新消法规定“没有国家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消费者可自收到商品之日起七日内退货”,实际上是把商品七日退货原则扩大到了所有商品。 而且,除汽车三包外,国家规定的其它三包的退货期限是七天内可以退货;经营者和消费者约定的三包退货期一般也是在七天内可以退货。有一些经营者和消费者约 定的退货期超过了七天。

解析:从法律的角度上看,汽车三包规定与新消法的这项规定在理解上可能会出现不一致。根据汽车三包规定,消费者购车后退货需满足很 多条件,其中更是只有一部分情况能够免费退货,这就可能成为一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特殊约定”。而且,三包法规是部门规章,而新消法则属于国家法律,在 这种情况下,面对纠纷应采用何种规定进行处理,仍有待相关部门给出权威的解释。

引进公益诉讼制度

新消法中的另一个规定对汽车消费者而言也是一大福音——引进了公益诉讼制度。新消法规定,省级以上消费者组织有权利替消费进行公益 诉讼。消费者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号、银行账号、汽车质量问题的证据等,即可由消费者组织替车主进行公益维权,真正实现零成本维权。相对于消费者个体的维权行 为,消费者组织作为集体可以更好的形成合力,两者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自不可同日而语。

解析:对此规定,业内也传出质疑之声,主要针对其“省级以上消费者组织有权处理公益诉讼”的硬性要求。有业内专家指出,此规定存在 较大局限性,对于消费者而言仍然过于严苛。而且,大量消费者投诉和维权事件集中到省级以上消费者组织,无疑将使这些组织压力大增,如无完善的配套规定和下 级组织的有效辅助,其真实容量和自身能力或将独木难支,很难经受住考验。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01/12031245124560323113610.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