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11月24至26日,2010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四届二次理事扩大会议在西子湖畔的杭州举行,大会邀请到众多宏观经济学者、汽车行业专家与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就当前汽车流通领域的核心命题、难点及发展态势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在25日进行的2010中国汽车流通发展论坛上,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原文如下:
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常晓村演讲,原文如下:
尊敬的何黎明会长、徐厅长、叶秘书长,各位领导、女士们、先生们,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年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商务部表示热烈的祝贺!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召开,在会上通过了“十二五”建议,全国上下都在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国家正在紧锣密鼓的研究和制订“十二五”规划。其中一个重要规划就是国内贸易发展的“十二五”发展规划。我有幸成为这个规划组的组长,这个规划的主题就是扩大消费。“十二五”规划里面讲了,要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要充分挖掘居民的消费潜力和能力。要完善消费政策,要调整消费结构,要改善消费环境。汽车是消费的一个重要品种,或者最重要的品种之一,自然而然,在规划当中有一定的地位。
我想,我今天就“十二五”期间我国汽车消费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就这个话题,与在座的朋友们做一个交流。
首先,我们要看一下十一五市场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怎样分析当前汽车流通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这里面存在什么问题,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政策趋向,就这几个问题与大家进行交流。
汽车是一个支柱产业,它对于拉动消费、带动产业的发展作用非常显著。如何释放汽车的消费潜力?扩大这个市场,特别是扩大汽车消费已经目前成为国民经济居民消费一个重点或者是热点。
怎么看待这些特点,从四个方面讲。
一、特点,第二是机遇,第三是挑战。
从这么几个方面来看待这个问题:
一是汽车消费已经成为重点。第二它的消费政策效果非常明显,第三是它的二手车以旧换新的业务在快速的增长,自主品牌发展态势良好,还有进出口保持了快速的增长,最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
首先看热点,总这个可以看出,09年到今年10月份,中国的汽车连续两年保持45、35%的增长,美国去年是负21%,目前可以看出总产业上看中国的汽车业已经与美国拉开了距离。也就是说,中国的汽车产业和销量已经成为世界的第一大市场。
再看在消费里面的占比,按照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前10月,县以上企业的消费额达到3.3万亿,那么汽车销售额是1.3万亿。占比是28%。刚才浙江的徐厅长也讲了,汽车也占到浙江零售总额的四分之一。再看汽车消费增长,今年前10个月,汽车、摩托车、下乡的产品将近900万辆,其中汽车232万辆,摩托车是666万辆。如果按照每个月的平均数量看,它是去年的1.4倍和1.6倍,应当说进展相当迅速。
再看汽车的二手市场和以旧换新的进展情况看,今年前10个月,二手车交易量已经突破了400万辆,以旧换新的突破了34万辆,中央发放补贴资金已经达到了47亿,拉动新车消费381万辆。
这个数量总额并不多,但是它对去年同期相比去增长了9倍。另外,在多说几句,汽车以旧换新,不仅仅是拉动汽车消费,拉动国内市场的问题,它还提到解决资源、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增加就业等一系列的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的两性社会的作用。
再看自主品牌,前10个月,我们自主品牌的汽车已经突破500万辆,增速超过了45%,占比也提高了1.18个百分点。从这个饼图可以看出,这个黄色是自主品牌,这个是深色是日本的品牌,20%。美国占10%,欧洲德国占15%,基本是这个情况。应该说这几年我们国内的品牌汽车它的增速不断在扩大,占比也不断在提高。
这是轿车品牌的情况。
再看进出口的情况,仅仅前10个月,我们对汽车进口突破了6000万辆,增速翻了一番。出口也达到40万辆,增速也在75%,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保持一种高速增长。今年的进口增速连续两年超过了出口,而且在汽车产品上,对外贸易是逆差的。由于美元贬值,人民币汇率在升值,可能增加有利于进口。
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贡献很大,以去年为例,汽车的几项的税收,消费税、购置税已经超过了两千多亿元。汽车直接从业人员已经突破了300万人。这是汽车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发展的贡献,以及汽车消费具备的一些特点。
汽车产业它带动上下游的功能,这里有一族数据,汽车产值每增加一元,它为上游对原材料设备带动0.6元,对下游带动更多,它带动交通、销售、保险、维修等,是2.63元。也就是说1元的产值,带动上下游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0/11/25015951595182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