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 编者按:温室效应和油价上升从未像现在这样让人焦心,尤其是油价从年初突破100美元/每桶,一直飙升到现在的146美元/每桶。这两大问题刺激了对所谓“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宣传。但是关于“新能源汽车”在全球以及中国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很多人都不甚明了。为此,盖世汽车网特邀六大专家为大家解析“新能源汽车”的当前形势和未来走向,以期中国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能在这片热炒中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并抓住可能的机遇。

一. 解惑——“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 虽然国家也出台过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了,但是到底哪些车属于“新能源汽车”?很多人不清楚,甚至有时候根本不知道一篇文章中说的“新能源汽车”到底是哪些类别的车。抑或,“新能源汽车”只是仿照“新人类”、“新新人类”等现今流行词汇制造出来的娱乐汽车界的词?在“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上,几个专家的意见有基本点上的一致,又有不同的侧重。
    准确说,应是“节能与新燃料汽车
    一般的混合动力汽车属于节能汽车,不是新能源车,只有采用了天然气、氢气等才是。如果一个混合动力车烧的是天然气,就既是节能汽车,也是新能源车。一个术语叫惯了再改很难...[详细]
    王秉刚
    新能源广义上应该叫做替代能源
    五类:一、基于传统石油燃料的节能环保车;二、基于天然气和石油伴生品的燃气车;三、基于化石燃料化工的替代燃料汽车;四、生物燃料汽车;五、燃料电池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详细]
    孙玮超
    把氢叫能源,是物理化学不及格的
    把太阳能、风能叫做“新能源”是不了解人类能源史。电动机比内燃机先出现,把电动车叫做“新能源车”,是极大的误解。说氢可以作为汽车能源,要理解它是二次能源,一次能源...[详细]
    赵国通
    新能源不“新”
    国际上没有新能源的概念,更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可再生的能源,或者是可替代能源,严格意义上来说现在很难说什么东西算是新的能源,最好的定义就是说取代原有化石能源的汽车...[详细]
    段诚武

二. 主流的过渡形式——混合动力?

  • 丰田普锐斯混合动力车的全球累积销量已突破100万辆,并且近期还出现了在美国和日本市场供不应求的情况。
  • 丰田混合动力车的“成功”,使得原先不看好混合动力车的欧美车企也在加快混合动力车推出进度。
  • 德国一咨询机构就2030年德国汽车的主流进行调研时,被访的德国汽车界100位专家中,看好混合动力车的人数最多。但即便如此,混合动力车在中国基本上还是卖不动。
  •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混合动力车的前景呢?它是否只是汽车向其终极解决方案过渡中的产物?这个过渡过程,是否就一定是混合动力车占主流呢?
    2020年汽车多用混合动力驱动
    2020年汽柴油仍将占主导,而驱动方式主要是混合动力。现在全球都高度重视混合动力技术。可外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也十分受到重视...[详细]
    王秉刚
    多种替代能源并存的时期相当长
    混合动力车开发对传统发动机技术要求较高,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开发的质量和进度。在国内销售的混合动力车大部分的部件依靠进口,导致车价...[详细]
    孙玮超
    未来二三十年混动车不可能成主流
    混合动力车作为过渡可以研发,但市场占有率不可能很大。而且燃油车本身还可不断改进。未来二三十年,传统汽车,包括汽油车、柴油车、液化汽车、天然气车,肯定还是绝对的主力...[详细]
    赵国通
    2013年混合动力车市场份额仍很低
    至少5到10年可能是混合动力的成长期和孕育期,混合动力应该是传统石油汽车的很好的市场补充。我们预计到2013年,汽油仍占据绝对优势,占据轻型车市场86%,而混合动力...[详细]
    段诚武
    混合动力汽车可作为近期战略
    混合动力是非常有前途的,至少二三十年当中完全没有问题。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应用是低碳汽车技术的主轴,但发展过程中共性的表现是渐进、交替和长期的,所以启动要早;以信息...[详细]
    陈光祖
    多种解决方案并存 更看好电动汽车
    不远的将来,可能到2020年,都会是多种技术并存的局面。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这个演变过程中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电子件的应用--油电混合动力、Plug-in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详细]
    托马斯·瑞安

三. 终极解决方案——氢动力车?电动车?

  • 能源机构BP预测地球的石油还可开采41.6年左右。石油没了以后,汽车如何“生存”?什么是“新能源汽车”的终极方案?电动汽车是不是会像铁路电力机车取代了内燃机车、蒸汽机车那样,最终取代内燃机汽车?最清洁的氢动力车能否最终成为经济上可行并大规模应用的汽车?最终,人类的汽车是由一两种类别的车占主导?还是会一直保持在“战国时代”,不会有“一统天下”?
    氢动力可能是最终方案
    最近上海有很好玩的会议,叫碳交易会议,碳交易的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详细]
    陈光祖
    氢动力是绿色革命终极方案
    燃料电池,特别是氢动力车将更是一个长期,如20年左右或者更长时间的一个解决方案。未来20-25年以后可能是氢动力主宰。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详细]
    孙玮超
    核聚变是最终出路 终极车众多可能
    去年十个院士联名写信给中央,阐明氢动力车未必就是未来汽车唯一的方向。人类的能源最终是要靠核聚变来解决,这才是人类的希望。不是靠太阳能和风能,太阳能和风能只是补充...[详细]

    赵国通

    电动车将是终极解决方案
    即使燃料电池汽车,本质上也是纯电动车的一类。只是说别的方式电能更多的靠电池的储存,而燃料电池的电是在车上通过交换膜直接产生的。既然氢和氧结合产生电能被用来驱动汽车...[详细]
    段诚武

四. “新能源车”研究,如何把握?

  • 中国应该实施怎样的“新能源汽车”战略?
  • 鼓励百花齐放,还是重点发展某种“新能源汽车”?
  • 中国应以怎样的科研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
  • 政府在这个科研中该如何定位?
  • 我们可以从国外的“新能源汽车”研究中得到什么启发?
    中国企业会否有可能在向“新能源汽车”转变过程中,改变现有处境?
    最终要靠企业
    当然,属于比较长远的研究题目投入主要靠政府,如燃料电池汽车......据我了解,经过论证、有意义的,基本都支持。少数也有试探性的。问题当然有,不少人追求表面成绩,有些人...[详细]
    王秉刚
    管理带动科技
    就像丰田的精益生产。这样才更能充分地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第三点是系统工程的建设。要发展新能源车,配套设施肯定要有一定的规模。日本国家规划2015年以前加氢站达到...[详细]
    陈光祖
    基本上,不赞成政府投太多
    企业搞研究可以百花齐放,多种管道,包括老的燃油车,将来我讲的核聚变解决了以后,可以搞人造液体燃料。要看哪一个现实,有现实的投,没有现实的不投。政府只要提供一些优惠...[详细]
    赵国通
    商业或生产模式上的跨越更重要
    我认为历史上汽车工业真正的突破有两个,这两者可以说更多的是商业模式或者说生产模式上的跨越而不是产品技术上的突破。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还是比较尊重一些很有想法的企业如...[详细]
    段诚武

“新能源车”展厅

我要发出声音

其它“精彩声音”播放更多>>

    21世纪上半叶,基于各种液体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基于各种气体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燃气与燃料电池车、基于电燃料及其基础设施的纯电动车将会长期并存。

    其中先进内燃机与混合动力车将占主导地位。燃气与燃料电池车以及纯电动车之和在21世纪中叶前后可望达到汽车销量的1/3~1/2。

    ——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

    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产业技术究竟会朝哪个方向发展、哪项技术会胜出。我们应该从全方位来进行研发工作。没有人能预见,未来哪个技术会真正胜出,因为目前的确不知道哪个技术会真正地被采用。

    也许未来,中国的答案和巴西的答案是不一样的,每个国家对于战略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对燃料的使用,以及使用的方式,包括在使用的地区,比如在城市还是在农村等等,这些都会影响燃料使用的方式。

    ——瓦格纳(通用汽车董事长兼CEO)

    中国新能源开发现在做得多的是混合动力,其次还有氢动力(如长安)和纯电动车(如比亚迪)。 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如果有实质性突破,并相应应用在汽车上的话,这样的新能源车比较靠谱。

    氢动力技术现在还是初步阶段,像执著于氢动力的通用至今尚没有什么 重大突破,国内的混合动力可能还有点机会,只不过现在忽悠的人多了些,但具体做事的人应该也还有。

    ——贾可(《汽车商业评论》杂志创始人及主编)

    我国煤炭储量丰富。与石油相比,在规模条件下煤制甲醇的经济性有很强的竞争力。在亟须缓解石油紧张的今天,甲醇汽车经过20多年的发展,应该可以马上应用并以缓解石油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政策扶持,甲醇汽车仍不能大规模的发展。

    ——荣惠康(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未来几年内,国际市场上天然气的供应量将大幅增加,从而将促使汽车公司转而生产以天然气作为动力的汽车,取代目前大多以汽油作为动力的汽车。到 2020年,预计全球将有6,500万辆汽车使用天然气作为动力,占全球汽车保有量的80%。目前,拉美地区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汽车约占世界同类汽车总量的 54%。

    ——里昂(天然气汽车国际协会主席)

    我国十五期间的目标是混合动力的关键技术研究,因此试验样车试验场性能好、实际运行效果不好,是可以理解的。而且实际运行本身就是试运行,其目的就 是为了找问题。而产业化必须达到的性能可靠性、一致性以及价格问题,决定于技术的成熟程度和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化。这些问题在十一五期间要解决。

    ——吴 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

    与其说是电和软件改变了汽车,不如说是汽车成为电器。换句话说,未来的汽车将与电力系统相连接。传统的汽油发动机车变为混合动力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最终发展为纯电动汽车的发展蓝图越来越现实。

    当然,其他发展蓝图也在实现之中。比如还有清洁柴油车和生物燃料车。燃料电池车有些唱配角的感觉。只要供电基础设施足够完善,电动机可以说是较为理想的交通工具的驱动致动器,火车已经在100年前证明了这一点。

    ——堀 洋一(东京大学生产技术研究所教授)

    1992年在美国的一次会议上,美国通用全球副总裁曾经说:美国人虽然能把宇航飞机送向月球,但不一定能够推广电动车,因为前者是政府行为,后者则取决于市场。相比之下,法国和中国更有可能推广电动车,法国缺乏燃油而核电比较发达,而且法国人又非常注重生活 质量;中国缺油但煤矿多,适合用来发电,同时,中国的汽车普及率很低,民众更容易接受电动车。

    中国的电动车很有希望,跟混合动力汽车相比,电动车更有理由成为汽车发展史上的又一转折点。

    ——陈全世(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我们毕竟是一个企业,要以企业经营为主。与纯电动车相比,混合动力更接近市场化,因为纯电动车还有很多的技术难题没有解决。

    ——东风电动车公司总经理信继欣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车是燃料电池车的发展方向。目前上海开发的燃料电池轿车采用的动力基本上依靠燃料电池,以后会发展为燃料电池和蓄电池混合动力车。

    ——上海神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胡里清博士

    混合动力只能作为过渡的方案,但也是最接近实现产业化的方案之一。混合动力对于节油的优势并不明显,其最大的意义在于缓解污染,起到环保的作用。业 内普遍认为,混合动力车在未来50年都不会成为车市的主流。目前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生产厂家的电池都是采用合资品牌的,因为很多企业并不生产电池,价格也无 法完全自己控制。而比亚迪借助在电池领域的优势,正努力实现产业化,有望降低成本,给混合动力汽车的电动系统成本带来转变。

    混合动力车可先在出租车和公交车上推广。一方面,减少了排放,起到了环保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示范宣传作用。

    国 外对鼓励研发、生产、销售新能源车的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对混合动力车最高减免3600美元;荷兰对柴油车减免车价24%的关税;奥地利返还20%消 费税中的15%;日本对购买混合动力车型给予约20万日元的补贴;包括法国在内的不少欧洲国家规定,经销商每卖出5辆常规动力汽车,就必须卖出一辆清洁燃 料汽车,政府给予减免税额的政策。因此,我国尽快实施对绿色汽车的鼓励新政,将拉近与国际的距离,也有利于加快节能减排的步伐。

    ——贾新光(汽车行业著名分析师)

    氢动力、先进柴油车、醇醚类汽车、混合动力、纯电动等都是选项,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但哪一个更符合经济规律,可以马上解决眼前的能源以及环保问题,这就是由市场说了算。

    ——付于武(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

    现在任何一项新能源技术的使用,都不如把传统汽车油耗下降5%-10%达到的减少能源消耗的效果大。

    ——董扬(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总的来说,新能源这个方面大家都在动脑筋,谁有了突破谁就将掌握未来发展的趋势,好戏还在后面。正因为这些不确定因素,正因为能源随时要枯竭,正因为传统技术面临新的挑战,所以很难判断将来国际汽车市场的状况,所以也给很多热爱汽车业并不断奋斗的公司一些机会。

    ——骆军(国内知名研发设计公司上海世科嘉车辆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总经理)

    使用燃油的混合动力汽车不能称为“新能源”汽车,我们不能再让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了......在开发混合动力的同时不应当放弃研究和开发低成本、高效率的燃油发动机技术。应当让高效燃油发动机和混合动力进行竞争,技术竞争可以促进技术发展。

    ——杨嘉琳(原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高级技术专家)

    混合动力汽车将是汽车企业短期的战略之一。日本之所以在混合动力方面成功,就是有明确的战略,有路线图,要抓住技术路线和商业路线。并且作为公司的 战略。丰田这方面很明确,混合动力就是它的战略。但在长期战略上,国外都在开始向纯电动汽车转型,因为混合动力也是电池车的一种,只是采取了内燃机和电动 机两套动力系统而已。

    中国汽车业在准备新能源汽车领域产业化,抓住赶超跨国企业的同时,还应该解决好两个革命,即燃料革命和驱动革命。

    燃料革命是从现在的汽油、柴油发展多元化的燃料如天然气、乙醇等等。驱动革命则是内燃机要继续改造,依靠汽车电子技术,把燃效改造得更好。

    要有中国的产业政策,因为新能源一开始赚不到钱,一定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持。企业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上本来就不确定,再加上市场的不确定和政策支持的不确定,在投入上就会小心翼翼,不会就某一个新能源汽车做非常大的投入。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清泉

    如今出台激励措施只会使丰田一家受益,而我们当然不希望为日本企业提供补贴。因此推广环保汽车还需4至5年的时间。

    ——能源与交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安峰博士

其它专题

盖世网特色服务

企业动态关闭

其它“精彩声音”播放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