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各国产业概览
  • 2025第八届智能辅助驾驶大会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 2025汽车智能玻璃创新技术及应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车企 > 正文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吉利」

智驾网 王欣 2025-05-17 08:36:26

「一个吉利」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吉利?

在一周前(5月8日),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单称吉利汽车)表达私有化极氪的意向(详见《极氪退市:回归一个吉利》)之后,吉利的转型与整合终局如何吸引着每一位汽车人的目光。

「今天的合并是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时间不等人,市场已经不会给我们容错的空间了。」昨天(5月15日)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在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上强调了「一个吉利」的紧迫感。

他同时表示,吉利只对完全股权的子公司进行收回,比如极氪,而其他品牌像极星、路特斯、smart等吉利不完全控股的独立公司,吉利不会将其收回。

一个吉利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一个吉利。

自《台州宣言》宣告整合开始,吉利已经相继完成几何、翼真和雷达并入吉利银河、领克和极氪合并的事件。

一个吉利,简言之是极氪、领克、吉利银河、中国星四大品牌同处在一个公司架构之下,极氪科技私有化之后将变为吉利汽车集团下设的事业群之一,与吉利银河事业群并列。

「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是在相对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的,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报一组组亮丽的数字成为了吉利汽车整合战略正迈向成功的注脚。

在一季度报告期内,吉利汽车总收入725亿元,同比增长25%;归母净利润56.7亿元,同比增长264%。随着新能源盈利能力的改善及规模效应释放,一季度,吉利汽车毛利总额114亿元,同比增长26%,毛利率达15.8%,较上年同期增长了0.2个百分点。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吉利」

每一组数字都令人欢欣鼓舞,降本增效大见成效。

桂生悦透露,吉利此次发布的一季报特别更改了会计准则,也就是说,前段时间领克并入极氪的合并虽然带来了64亿元的非现金收益,却没有体现在财务报表上。

也就是说,这份财报事实上可以让投资人更为惊喜。

在已经发布的中国8家上市公司一季报中,吉利和比亚迪成为仅有的二两家营收上涨的汽车企业。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吉利」

不过相比比亚迪,虽然整合中的吉利最大的变化是净利同比暴增264%,远超比亚迪的100.38%。但无论在营收规模、还是销量上吉利依然处于追赶态势。

吉利对于自己在市场地位的设定显然不止于此,这也是桂生悦所说的「时间不等人,市场已经不会给我们容错的空间了。」

桂生悦在解释为何在完成领克和极氪的合并后不久,短时间内私有化极氪科技的原因时表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只有改变过去品牌小而散、散而乱的形象,进行深度整合,把公司的资源凝聚成一个拳头,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而这种整合的背后,不仅涉及人事权责的变化,更有复杂的机构调整与合并,而此次吉利整合的速度与力度之大,又远超外界想像。

01.

「一个吉利」的人事调整与架构重组

在吉利汽车2025年一季度业绩会暨「一个吉利」战略整合计划说明会上,新的管理层成员悉数亮相。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吉利」

合并后,桂生悦继续担任港股上市公司主体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CEO 。

44岁的淦家阅将出任港股上市公司经营主体吉利汽车集团CEO,权责范围从管理吉利银河和中国星品牌扩大至吉利自有所有汽车品牌。

55岁的安聪慧将接替李东辉担任吉利控股集团CEO。吉利控股集团包括吉利汽车集团、路特斯集团、沃尔沃汽车集团及电池产业集团等,他将全面负责吉利控股集团的运营管理。

李东辉将出任吉利控股集团副董事长(现在是控股集团董事、CEO),负责董事局日常工作管理和集团投融资管理。

此外,比淦家阅小2岁的戴庆作为年轻高级管理人才,被任命为吉利控股集团轮值总裁,向安聪慧直接汇报。

在人事调整之外,更为复杂的是架构的调整。

桂生悦回忆,「过去的一年多,我们在SQE,供应链,中央研究院,以至领克并入极氪等等方面做了大量的整合工作,随着整合的深入进行以及范围的扩大,特别是踏入2025年以来,我们开始进行智能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的整合。」

对于整合中出现的问题,桂生悦总结为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整合的效率和为整合而产生的沟通成本问题,虽然是内部整合,但也必须依法合规进行,整合牵涉到了两家独立的上市公司,在整合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都要通过各自的董事会或股东大会批准,这就大大降低了整合的效率,延长了整合的进度,同时彼此沟通的成本也非常高。

二是利益不一致的问题,吉利和极氪各有自己的员工激励机制,这就产生了大家利益不一致的问题,所以各项整合工作表面上可以完成,但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各自为自己所在的公司争取利益倾斜的情况,这就会让整合的效果大打折扣。

不过,吉利并未正面回答极氪的研发团队未来是保持一个相对比较独立的运作方式,还是会以某种方式去融合进整个吉利的大研发团队当中。

据极氪内部一位知情人士向智驾网透露,现在是研发,合并成中心。类似于中台部门,服务于吉利所有品牌。

目前,由于极氪私有化尚未完成,诸多合并细节尚无法透露,但桂生悦表示吉利私有化极氪可参考领克与极氪合并时安聪慧提出的目标:

第一,生产降本目标要大于3%;

第二,研发优化目标要达到10-20%;

第三,管理增效目标也要达到10-20%。

会上,淦家阅多次表述了吉利战略聚焦和整合的决心。他表示,吉利在产品战略上已形成共识,在资源战略上进一步聚焦协同,未来将继续建立统一架构,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杜绝重复投资。

虽然,极氪董事会在日前的一份公告中表示,董事会尚未对被吉利私有化做出任何官方决定,但无论是吉利汽车将私有化极氪的流程公开摆到台面上讲,还是当下吉利管理层们的表态,种种信号都可以看出,极氪回归吉利已成事实。

02.

极氪领克合并后已见成效

整合的好处如此的立杆见影在外界看来是如此的惊人。

当下,无论是财务数据还是市场销量表现,都证明极氪科技集团是一份「优质的资产」。

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极氪科技总营收220亿元,其中整车销售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16.1%。据美股财报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极氪科技净亏损同比降低超60%,在香港会计准则下则实现盈利5.1亿元。

安聪慧介绍,一季度极氪智能科技综合毛利率达到19.1%,极氪毛利率为21.2%。「一季度大家看到毛利好,实际上是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的整合、产品结构优化发挥的效果。」安聪慧说。

那么合并领克之后的极氪科技集团省了多少钱?

吉利表示,在营销投入和管理费用方面,极氪去年一季度销售费用为21.7亿,去年四季度是31.4亿,今年一季度销售费用为20亿,同比环比都呈现大幅下滑,管理费用也大幅下降。

外界最关注的车企研发费用上,去年一季度极氪和领克研发费用总和为23.3亿,去年四季度是39.1亿,今年一季度是29.1亿,环比直降10亿元。

在销量方面,一季度极氪科技集团总销量达11.4万辆,同比增长21%,其中,极氪品牌销量达4.1万辆,同比增长25%,领克品牌实现销量7.3万辆,同比增长19%。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吉利」

针对领克和极氪品牌的发展规划和分工,安聪慧从品牌、技术、产品三个方面作出详解。

品牌方面,整合以后实现了清晰的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的定位,极氪品牌继续向上发展,领克品牌向宽发展。

技术方面,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整合后,在座舱智驾方面全面实现了平台化。通过短短的三四个月时间,领克品牌和极氪品牌实现了共用智驾系统,今年还有超级电混将会推出市场,也通过高度的平台化,形成规模化的优势。详见《极氪领克合并启示录》

以及,极氪科技集团车位到车位(D2D)辅助驾驶功能已开发完成,将在监管部门审批后陆续推送。

产品方面,今年领克和极氪将有5款全新车型发布。

其中,已经交付的极氪007GT车型累计交付量已达1万台,领克900也在4月份上市,今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将会推出领克Z10混动车型和极氪的旗舰SUV 9X,四季度极氪8X有望亮相。

而吉利银河L9或将在今年第四季度上市,另一款A+级轿车有望在第二季度末亮相。

极氪与领克合并后,很难说不是经营数据的靓丽表现催化了吉利私有化极氪的决心。

03.

吉利宣称完成新能源全面转型

对于当下吉利汽车整体的业绩情况,用桂生悦的话,是有亮点,也有不足。

第一大亮点是销量创历史新高,一季度销量超预期完成。

桂生悦说,「一季度,吉利汽车卖车比去年四季度(传统旺季)都好」。吉利一季度总销量70.4万辆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48%,已完成全年271万辆销量目标的26%,销量目标完成率居行业前列。

第二大亮点是吉利汽车已经实现了新能源全面转型。吉利新能源产品(含吉利、领克、极氪)在第一季度销量达33.9万辆,国内新能源渗透率超50%,稳居新能源品牌第一梯队。 

现在,油电同智是吉利的杀手锏。

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吉利」

新能源方面,吉利银河系列在正式升级为「吉利银河品牌」后,单季度销量近26万辆,同比增长214%。其中,吉利星愿连续两月月销超过 3.5 万辆。

燃油车方面,吉利中国星一季度销量达33万辆,同比增长10%,荣获国内燃油车自主品牌销量冠军。

并且在AI全链路的布局上,吉利汽车已经在算力、算法与数据三大方面完成生态闭环。

亮点固然很多,但桂生悦也指出了两点不足。

一个不足是出口。一季度吉利汽车出口与去年同期相比,总量虽没有下滑,但却没有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其原因,桂生悦表示,吉利对海外市场的调研方面显得不足,反应比较慢,公司资源对出口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同时,吉利出口的新能源大众化的产品,数量上非常小,目前进入的市场也有限。

基于此,吉利汽车计划调整组织架构,在出口团队中纳入产品研发人员,改变各品牌各自为战的局面。同时,及时推出适应海外市场的试销产品。随着新能源大众化产品种类增加,预计后续出口销量将逐步提升。

淦家阅介绍,吉利汽车在在国际化布局上采取 「两步走」 策略,一是聚焦燃油车布局,二是快速推进新能源产品出海。目前新能源产品(如银河 E5、星舰7、星愿等)正全面布局东盟、中东、拉美、南美等地区,但产品认证需要时间。

第二个不足,是新能源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

「面对复杂的市场竞争态势,与友商(尤其是新势力)相比,我们在新能源产品的营销和售后服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桂生悦表示,未来需认真学习行业经验,适应市场变化,快速提升营销能力与售后服务水平。

但是,桂生悦对于吉利汽车总体表现表达了非常乐观的预期:「未来每个季度大概率销量都还会是历史新高,我今天可以在这里表态,我们非常有信心完成或是超额完成今年的年度目标。」

在出海方面,淦家阅也在现场定下了目标:5月以后,吉利海外出口销量目标是回到3万台以上,并且未来每个月都将实现环比增长。

为此,吉利将重点打造以下几个大市场:

一是中东市场,争取做到中国品牌第一位,要做到5万台以上的市场;

二是在泛欧及东欧市场,全年目标仍然是15万到20万不变。同时在欧洲聚焦「一个领克」战略,领克08、领克01、领克Z20都将在欧洲得到全面的效益体现;

三是在拉美市场,吉利将通过经销商等合作伙伴资源快速推动新能源产品的销量增长,今年将把拉美市场打造成5万台以上的大市场。

此外,吉利还将在亚太市场打造第二个10万级以上的区域。

04.

吉利留给行业的一封战书

一场刀刃向内的变革正在整个行业蔓延。

过去一段时间,东风与长安的央企重组、蔚来三大品牌战略收缩、上汽重构乘用车版图、广汽研发体系破壁改革,车企整合大戏在2025年密集上演。

作为这场变革中最激进的「先行者」,吉利通过极氪回归、四大品牌生态圈构建、全域AI技术整合的三重动作,将内部协同效率推向新高度。

而智能电动时代下,谁能率先打破组织边界、重构资源效率,谁就能在存量博弈中掌握主动权。

现在,吉利已经率先跨了一大步,而涟漪正开始扩散。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5/17I70425296C109.shtml

文章标签: 销量 吉利汽车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