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正值乍暖还寒时候,新能源车市也是冰火交织。
首先,新能源售后领域成为各大车企角力的新战场。一方面车企掀起了一轮内卷浪潮,蔚来、问界不断打破传统4S店服务边界,推出免费上门保养、保养45分钟超时即免单等服务抢客;另一方面,销量爆单的小米汽车却被曝出售后网点太少,售后服务跟不上。
其次,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已经来到下半场,激烈的淘汰赛格局下,苦苦支撑的哪吒汽车令人惋惜,但卷土重来的知豆汽车、雷丁汽车也吸引住了一波目光。
第三,多家车企在本月发布了2024年年报,从数据上看,车企阵营分化明显。理想汽车以80亿元净利润领跑新势力阵营,龙头老大比亚迪以的净利润达402.54亿元,表现亮眼。不过亏损队伍依然庞大,小米汽车首年即亏损62亿元,蔚来创下224亿元巨额亏损新纪录,极氪、小鹏、零跑也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此外,3月新车密集上市,终端继续降价,价格战持续白热化。不过相较于以往简单粗暴的降价手段,从年初的“价格战”转向更具持续性的“价值战”,延长质保、金融贴息,甚至智驾平权等“加配不加价”的营销方式频频推出,这波没有硝烟的“战争”来得又急又猛。
而随着上海车展的临近,智能化技术将成为新一轮竞争焦点,车企背负着新车销售亏损、售后服务差异化、4S渠道建设等多维度压力,竞争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行业洗牌趋势更明显。
01、新能源售后动态
01、蔚来、问界售后卷起来,独立售后再遭重击
3月13日消息,据车主爆料,蔚来近期计划在部分地区启动免费上门保养活动,不限品牌,为车主提供补胎、空滤清洁、发动机舱清洁等服务。根据海报上的信息,活动于3月15日启动。
相较于蔚来的“略微出手”,问界则是推出“全力出击”。
3月20日,问界官宣售后服务升级,推出了一系列极具竞争力的服务措施,其中有两条值得关注:一是漆面维修提供终身质保,二是基础保养承诺不超45分钟且超时免单。此外,质量维修若超24小时则提供代步车或补贴,配件方面更是做出假一赔十的保证。
而在此之前,传统车企主导的售后服务也在升级中。一汽奥迪带头做出了改变,推出60分钟快速保养、8小时钣喷快修、20公里免费取送车和7×24小时救援等8大承诺,提升售后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同时,奇瑞则提供整车终身质保,覆盖全系车型以及官方二手车体系;一汽大众则推出了原装备件终身质保服务等。
可以看到,无论是新能源车企,还是传统燃油车主机厂,都在加码布局售后锁客,目标是将用户圈在自己构建的全生命周期生态圈内。
但是对独立售后来说,冲击就太大了。
以往独立售后与4S店竞争时,最大的优势是“便捷”和“性价比”,即便服务标准上与4S仍有距离,但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存空间。
现在新能源车企出手就以碾压的姿态,将独立售后的这两项优势抹平。蔚来的“不限品牌的上门保养服务”解决了车主到门店距离远近的问题,问界“45分钟快保且超时免单”保障了服务效率,同时“漆面维修提供终身质保”更是大大提升了官方售后的性价比。
更为重要的是,新能源车企的官方售后和车机相连,透明度和可靠性上更强,在拥有天然的信任基础上,再叠加车企的“技术壁垒”,售后份额被牢牢把控在官方渠道。
02、宁家服务发布“CTP电池返修服务”,新能源售后降本的关键尝试
2月28日,在“宁家服务”公众号上,宁德时代以长图的形式发布了题为《重磅!宁家服务CTP电池返修服务正式发布》的信息,明确涉及新能源动力电池的一些关键部件出现故障或损伤后可以进行维修,这对新能源售后市场来说,无疑是一剂重磅消息。
据悉,“宁家服务CTP电池返修服务”包含FPC、水冷板、下箱体等返修服务,保内沿用整包质保,保外提供1~2万公里质保,其中水冷板质保里程最高达2~5万公里。目前服务覆盖全国607家宁家服务网络,12家电池返修中心。
宁家服务指出,相比于电池整包更换,返修价格远远低出不少。对新能源车主来说,这意味着新能源车的使用成本有望降低,维修的便利性会大大增强;同时对保险公司来说,三电拖累的综合成本率也会大大缓解,降低赔付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宁家服务CTP电池返修服务”展示了CTP动力电池包的产品系列,以及返修零部件所对应的质保范围,但是没有“可维修程度”的界定细则、以及对应的费用明细,这在具体的应用层面上或许存在争议。
不过,这仍是新能源车售后维修降本的一次关键尝试。
援引“理赔大家共同谈”的观点,由宁德时代这类新能源动力电池供应巨头牵头,以CTP动力电池返修为契机,与车企们达成共识,对动力电池包的相关标准进行统一,更大程度上降低维修的边际成本,才能在整个行业形成规模化效应,从而惠及到链条上的每一个人。
03、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小米SU7售后服务被曝跟不上
近日,有多位小米车主向媒体爆料称,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网点数量少,跟不上销量。上海车主表示目前维修需要排队半个月,“熬夜也没预约上,比挂名医还难”;湖北车主反馈换尾灯补漆只能去武汉,往返700公里。
针对车主反馈的问题,有媒体致电官方客服,得到回应称,上海车主维修需要预约排队,目前松江区的服务中心近半个月都约满了,宝山区最早只能约到4月11日。与此同时,该客服称小米SU7维修并没有提供代步车服务,只有Ultra提供。
根据AC汽车的梳理,去年小米汽车在上海热销了1.1万台,但该城市的售后服务中心仅有2个,这意味单个网点承载5500台车的售后需求。
截至3月6日,小米汽车已交付18万辆,2025年计划交付35万辆。2024年4月,小米汽车表示,售后服务中心的网络布局,会分批次逐步拓展开业,预计到2024年年底逐步实现全国约80城的服务网络覆盖。此前,小米汽车发布售后授权服务招募信息,面向81城招募服务商。
截至3月底,小米汽车官方称全国已有127家服务网点,4月计划新增33家。但据了解,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中心主要设置在省会与一线、新一线城市,有很多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小米汽车的服务中心不到4家,西部和东北地方则布局的更少。
尽管售后配套不足,但小米官方建议车主选择官方授权渠道的服务中心,否则无法享受质保。
不过,参照特斯拉用十年时间构建的服务体系,小米汽车售后网络不足的痛点都是暂时的,但市场已经给不了后者更长的时间,这才是小米汽车必须克服的困难,如何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售后体系建设。
文章详情:《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02、车企生存状态
04、化债成功,哪吒汽车化险为夷?
3月拿到续命钱的哪吒汽车,依然在挣扎求存。
从头梳理哪吒汽车的“渡劫”,要从去年10月中旬开始。在一个职场社交平台里,有认证为“哪吒汽车员工”的用户爆料称,哪吒汽车“已经发不出工资了”;奉劝大家买哪吒车(要)慎重。”
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对该消息进行确认,哪吒汽车随后给出解释,称网络传闻“系薪资架构调整,IPO前要进行股权确认,部分薪资发放会慢一点,并非全员欠薪”。
到了10月30日,哪吒汽车再次成为焦点。有消息称研发人员实行梯队降薪。对此,哪吒汽车回应称,已于10月29日启动全员股权激励计划,将拿出5%股份(估值约20亿元)分配给员工,并宣布了新的工资及绩效考核方案。
除了陷入欠薪和裁员的传闻外,哪吒汽车还因未能按时支付485万元款项,导致合同纠纷,被供应商起诉讨要欠款。
但是11月的广州车展上,哪吒汽车展台上铺满的各系车型,又让发酵的舆论又回落了一些。
不过纸终究包不住火。有媒体曝光哪吒汽车位于浙江桐乡的工厂去年11月已停工,部分产线工人被裁,留下的工人只是在等N+1赔偿。而位于上海虹桥天地的哪吒汽车线下门店已经关闭,北京已有四家哪吒汽车线下门店关闭,成都两家体验中心关闭,杭州、南京等地的部分直营店也已经关闭。
外界消息纷纷扰扰,靴子也终于落地。12月6日晚,哪吒汽车发布的一封全员信里,明确了前CEO张勇“下课”,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走到台前,宣布将实施六大改革措施,并且进行“二次创业”。
但很显然,外界对哪吒汽车的生存并不看好。2025年1月6日,哪吒汽车官网突然崩溃,打开后的页面显示“系统维护中”。尽管哪吒汽车修好官网并辟谣公司没有倒闭”,也没能消除公众的消极猜测。
不久后,据媒体报道,哪吒汽车母公司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多条股权冻结信息,涉及的股权数额高达20亿人民币,进一步佐证了哪吒汽车的困境。
到了今年3月份,业内传出“哪吒汽车研发团队将整体解散” 的消息。尽管哪吒汽车法务部在3月19日紧急辟谣,但围绕哪吒汽车的舆论风波依旧没有平息。
不过苦苦支撑的哪吒汽车还是等来了好消息。
3月20日,哪吒汽车召开2025年经销商大会,宣布将与NLTH(泰国)金融在批发与零售上展开全面合作,并获得后者100亿泰铢(约合人民币21.4亿元)的授信。
随后,哪吒汽车官微发文称,经过三轮轮磋商,哪吒汽车与134家核心供应商达成共识,共同签署超20亿元债转股协议。据悉,此次债转股计划获得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北斗智联,绿野汽车照明等头部供应商响应。
不过在业界看来,虽然哪吒汽车此次从生死边缘被拉了回来,但未来想要重回销量增长,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底牌。但新能源车市的竞争已近见血的红海,留给哪吒汽车的时间不会太多。
05、新能源车企2024年财报速览,谁是下一个盈利者?
3月,车企公们公布了2024年财报。其中,新势力们的困盈亏境况各有差异,理想以80亿净利夺魁,赛力斯首度盈利;而蔚来巨亏224亿,小米、小鹏、极氪、零跑仍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具体来看:
▶理想汽车:财报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实现营业收入1445亿元,同比增长16.6%;净利润为80亿元,同比减少31.9%。
理想汽车在2024年交付了500508辆汽车,同比增长33.1%。虽然销量在增长,但利润在下降,主要是毛利率在下降。数据显示,2024年理想汽车的利率为19.8%,而2023年为21.5%。
▶赛力斯:财报显示,2024年赛力斯实现营业收入1451.76亿元,同比增长305.04%,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为59.46亿元;新能源汽车毛利率提升至26.21%,这得益于问界品牌全年成交均价达40.2万元,盈利能力有目共睹。
赛力斯在2024年的销量为426,885辆,同比增长182.84%,实现了销量倍增目标,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25.15亿元。
▶蔚来汽车:财报显示,2024年蔚来汽车实现营业收入为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但2024年净亏损224.0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1%。
蔚来汽车在2024年交付量为221,970辆,同比增长38.7%。但此前蔚来汽车李斌定下2024年的销量目标是单月最高销量冲刺2万辆以上,年销量目标为23万辆,且毛利率要保持15%-18%的水平。从目标来看,销量和毛利率均未完成。
▶小米汽车:财报显示,2024年小米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28亿元,毛利率为18.5%,但经调整净亏损达到62亿元,平均每卖出一台车亏损约4.53万元。不过其全年的毛利率有18.5%,且第四季度的毛利率达到了20.5%,亏损规模明显收窄。
小米汽车2024年交付量为136,854辆,超过原定目标。2025全年交付目标提升至35万台;小米SU7 Ultra提前完成全年1万台销量目标。
▶小鹏汽车:财报显示,2024 小鹏汽车总收入为408.7 亿元,同比增长33.2%。全年毛利率为14.3%,按年上升12.8个百分点。公司净亏损由2023年的103.8亿元大幅缩减至2024年的57.9亿元。
小鹏汽车2024年共交付新车19.01万辆,同比增长34.2%。公司全年总收入达408.7亿元,同比增长33.2%。
▶极氪汽车:财报显示,极氪汽车2024年总营收759.1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汽车销售收入553.2亿元,同比增长63%。全年毛利率为16.4%,净亏损57.9亿元,同比减亏30%。
极氪汽车2024年销量为22.21万辆,同比增长87%,其2024年的销量目标定为23万辆,最终目标完成率为96.5%。据了解,2025年极氪将挑战32万辆销量目标。
▶零跑汽车:财报显示,零跑汽车2024年全年营收321.6亿元,较2023年的167.5亿元增长92%;净亏损28.2亿元,较上年收窄14亿元。
零跑汽车2024年交付29.37万辆,在新势力中排名第三。全年毛利率攀升至8.4%,其中,四季度销量升至月均4万辆,毛利率涨到13.3%,收获了8000万净利润,证明了薄利多销策略的可行性。
▶比亚迪:财报显示,比亚迪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771亿元,同比增长29%。净利润为402.5亿元,同比增长34%。
比亚迪2024年的销量再创新高,达到427万辆,同比增长41%。其中,海外销量41.7万辆,同比增长72%。与2021年的销量相比,2024年增长近6倍。基于当前市场的火热反应,比亚迪将2025年的销量目标定为550万辆,其中海外市场销量目标为80万辆以上。
06、3月价格战继续,争夺市场份额仍是主旋律
从年初到现在,新能源车企为争夺市场份额,使出了十八般武艺。从“限时一口价”到以旧换新置换,从增配不加价到“全民智驾”,让3月份的价格战延续上个月的风格,继续以“新马甲”狂飙突进。
一边是价格直降,如小鹏G6官降2万+0首付,P7i降5万;智己L6标配激光雷达仅18.99万;蔚来ET5综合省息超4万,最大降幅42%;特斯拉Model 3补贴后22.75万;零跑全系降价,其中C10降价1.5万后杀进11万区间,C11年销8.4万碾压同级。
另一边是以技术内卷,如比亚迪将高阶智驾下放至10万以下车型;奇瑞汽车更是计划在5万级的纯电车型都标配智驾系统;特斯拉、小鹏加速城市NOA落地,吉利推出醇氢电混技术抢占市场。
根据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分享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份共有23款车型加入降价大军。同比去年3月的51款车型降价,今年降价规模有所缩减,不过降价力度并不小,新能源车平均降1.7万,燃油车降1.4万,整体市场降价幅度达到8.8%。
其中,纯电动车平均降价1.75万,幅度9.1%;插混车型降价0.9万,幅度4.8%;燃油车最狠,平均降价0.78万,幅度5.5%。混合动力“杀红了眼”,直接砍掉2.5万,降价幅度高达15.2%;增程式车型也不甘示弱,2.4万的降价幅度相当于原价的10.5%。
虽然在价格上互掐,但是亏本却是车企共同的眼泪。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的报告揭示,2024年,汽车行业总收入增长了4%,但利润却下降了8%,整体利润率仅为4.3%,低于工业领域的平均水平。
从上述新能源车企2024的财报来看,少数头部企业如比亚迪、赛力斯、理想等已经实现盈利,主要原因是规模化带来的成本优势,但仍在规模爬坡阶段的新势力及二线品牌,必须要通过价格战稳住销量增长势头,只有获得一定规模才能生存下去。
行业人士指出,新能源车企年销30万只是生存线,100万才是安全区,在这场“规模决定话语权”的市场争夺中,价格战还将以更惨烈的方式继续厮杀。
03、行业热议事件
07、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不足10万人,人才缺口催生高薪市场
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修正面临严峻的人才短缺问题。
根据央视新闻报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达3140万辆,但相应的维修企业不足2万家,专业维修技术人员更是少于10万人。
这种供需失衡直接推高了行业薪资水平,新能源汽车维修技师的月薪普遍达到8000-15000元,是一线城市燃油车维修技师薪资的两倍,部分甚至高达20000元。
然而,高薪待遇仍难解“用工荒”困局。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随着新能源车保有量持续攀升,预计今年过保车辆将达350万辆,维修需求激增与专业人才匮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某汽车售后平台负责人坦言,其所在的企业在招聘时给予新能源汽车技工的工资普遍比燃油车技工的工资高,但符合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依然供不应求。
一方面,新能源车的维修要求技师掌握电池管理系统、高压电安全操作等核心技术,还需熟练使用智能诊断设备。而另一方面,新能源维修存在高压电风险,汽修厂在培养技师学习技术的实践过程当中也存在担忧。
更关键的是,新能源车维修需要考取《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证》,而新能源车技术迭代迅速,还需要技师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否则现在学习的技术很可能在三五年后就无法适用,这也导致燃油车老技师很难转型,而进入行业的年轻人非常有限。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车维修技师的培养,依然任重而道远。
08、2024年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注册量首现负增长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3月,国内现存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124.15万家。近十年行业注册量呈先升后降趋势:2015年仅1.95万家,2023年达峰值31.94万家,2024年回落至31.11万家,为十年来首次负增长。
截至目前,2025年已注册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5.29万家,其中前2月注册4.14万家,较去年同期增长16.48%。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持续攀升(2024年末达3140万辆,年新增注册量1125万辆),但相关企业注册量在2024年首次出现同比下滑。这一现象与行业竞争格局变化密切相关。
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新能源车企超487家,而截至2024年仅存40余家,过去六年淘汰企业超400家,2024年有10余家企业退出市场。
为什么淘汰的新能源车企越来越多?
行业分析指出,市场集中度提升与资本理性回归成为主因。同时头部企业如比亚迪、特斯拉、吉利、蔚来等品牌持续扩大份额,而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本控制等方面面临压力。另外,电池、电机等核心技术突破及充电桩基础设施完善推动产业成熟,但高研发投入与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企业生存空间。
而对于2025年来说,在车辆购置税免税政策优惠和车辆报废补贴政策的双重支持下,新能源新车销售市场规模迎来重大利好。
根据根据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2025年车辆报废更新可达500万辆,各地的置换政策稳定有力,预计可置换1000万辆。同时,今年的新能源车产销预计1600万辆左右。
但当这一波市场政策利好的红利期过去,车企们迎来真正的实力竞争,2025年后的日子将会更艰难。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11I70422618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