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赛力斯发布2024年年报业绩预盈公告称,公司预计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442亿元到1467亿元,同比增长302.32%到309.30%;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亿元至6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
在2024年实现盈利之前,赛力斯已连续亏损了4年。从2020年到2023年,赛力斯累计亏损金额约98.35亿元。
中金公司研报称,2024年的销售总量及结构改善,推动了赛力斯全年业绩高增。
对于2024年业绩预盈主要原因,赛力斯方面表示,2024年度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42.69万辆,同比增长182.84%,主营业务收入取得较大增长,超额完成年度经营目标。
2024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大涨,让赛力斯对于2025年的销量目标有了更强的信心。
2024年年底,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张兴海在给全体员工的内部信中明确了2025年的目标,即问界锚定豪华车阵营,M9锚定豪华车销量持续第一,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实现倍增计划。张兴海同时在信中表示,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将实现百万量级销售目标。
图源:鸿蒙智行
打造爆款,吃到红利
赛力斯2024年业绩扭亏为盈,与旗下几款主力车型的热卖有直接关系。
2021年,赛力斯与华为开启跨界业务合作,共同发布AITO品牌,联合推出AITO问界M5、M7、M9等多款车型,销量一路上涨。
从销量来看,问界M9、问界M7是过去一年的销量主力,新M7 Ultra、新M7Pro、问界M9五座版等车型相继上市。问界M9发布12个月累计大定突破20万辆,连续9个月蝉联中国市场50万元以上豪华车销冠;问界新M7累计交付20万辆,位列2024年新势力车型年度销量第一。
此前,30万元左右的入门级豪华市场,一直由BBA的宝马3系、奥迪A4L、奔驰C级等车型主导,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区间之一。价格区间在25万至33万元的问界新M7,有效带动了豪华市场新能源渗透率的提升。
豪华车销冠M9则让赛力斯赢麻了。平安证券分析称,Q4业绩环比出现下滑,但M9订单保持较高水平。公司24年四季度业绩环比三季度有一定下滑,从扣非净利润率看,以公司预告的业绩中值测算,Q4公司扣非净利润率为4.2%,环比下降1.4个百分点,从问界销量来看,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Q4销量环比下降12.5%,这主要是由于M5、M7两款车型的销量下降所致,盈利能力较强的M9在四季度销量环比基本持平,且M9的订单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另一方面,赛力斯能够在2024年扭亏为盈,也得益于2024年的新能源产业红利。
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对盖世汽车表示,刚刚过去的2024年确实对于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对那些搭载了高阶智驾的汽车是一个重大利好,所有业绩获得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往往都是和这些概念相关的,而且有多家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
“业绩方面,除了理想还是非常稳定之外,零跑和赛力斯都在财务上达到了正向的循环,而且像小鹏和蔚来这两家在财务上也有所改善,说明他们的方向是对的。”丁道师表示。
百万量级销售目标仍存挑战
丁道师指出,目前,赛力斯所走的这种激光雷达加视觉,加后端算法或者说端到端的技术路线,在过去几个月获得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赖,这条路走对了,以后的销量问题就不会很大。
《2024中大型SUV行业报告》显示,中大型SUV消费者更认同智能化、性能出色和民族自豪调性的品牌,对新势力品牌的认同大于传统高端品牌。
不过,丁道师认为,三年内赛力斯新能源汽车想要实现百万量级销售目标,难度还是很大的,毕竟市场上不止一家车企的智驾水平在进步,头部车企的智驾能力基本相差不大。目前理想已经和华为系、小鹏在第一梯队了,还有小米和零跑的竞争力也很强,比亚迪从2024年也开始真正意义上开始发力高阶智能驾驶了。
2024年5月,小鹏汽车也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神经网络XNet+规控大模型XPlanner+大语言模型XBrain。
2025年1月,理想汽车OTA7.0版本车机系统正式开启推送,全场景端到端和AI推理可视化功能向理想L系列AD Max用户和理想MEGA用户全量推送。理想汽车成为中国首家、全球第二家将端到端技术应用到城市、高速及环路NOA场景的车企。
在丁道师看来,赛力斯的前景很好,但面对的竞争也很激烈,3年内实现100万辆的销量挑战较大,反而理想可能会率先实现年销量突破100万的成绩。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1/23I70417189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