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车企 > 正文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汽车公社 杨晶 2024-08-12 14:06:33

7月份,新能源车市场零售a量达到了87.8万辆,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新能源车市场的一次重大飞跃,更是首次超越了常规燃油乘用车的销量。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高达51.1%,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成就,彰显了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蓬勃生机与巨大潜力。

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让中国汽车产业倍感振奋。多年前,中国制定了依靠新能源车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计划,如今,这一计划正逐步显现出其巨大的威力和成效。中国不仅在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成功登上了领衔全球的绿色低碳出行的宝座。

在这一辉煌成就的背后,中国汽车品牌的贡献功不可没。它们凭借不断创新的技术、日益提升的产品质量以及更加完善的市场布局,成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正是这些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和发力,为中国汽车产业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增添了更多的底气和实力。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自去年以来,中国汽车产业以肉眼可见的实力和速度日益精进,展现出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尤其是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市场份额达到了61.9%,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自主品牌的崛起,也反映出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在不断提升。

相对应的,合资品牌的市场份额则继续下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即便是在豪华车市场,也受到了一众新能源车企的冲击,这些外资豪华品牌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因此,在市场舆论中,关于合资品牌不行了、BBA等豪华品牌节节败退的声音不绝于耳。

看销量也看利润

2024年上半年,谁是中国汽车市场最大的嘲讽对象?毫无疑问,是保时捷。今年,保时捷在中国汽车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下滑的销量和财报数据的公布,更是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从销量数据来看,保时捷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上半年全球累计销量同比下降了7%,而在中国市场,降幅更是高达33%。这样的销量下滑,不仅让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大幅减少,还使其失去了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

这一转变,无疑让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受到了严重质疑。然而,保时捷在新能源转型方面的迟缓也是导致其被嘲讽的重要原因。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日益壮大,但保时捷的新能源产品线却相对薄弱,其唯一一款在售纯电跑车Taycan已经上市近五年。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技术上的落后或者说市场的热度持续走低,使Taycan在中国市场显得缺乏竞争力。消费者不买单,这也让保时捷的经销商面临着巨大的销售压力。从而导致保时捷与经销商之间的矛盾激化,也进一步加剧了其在中国的困境。

由于纯电车型销售不佳,经销商面临着亏本卖车的困境。然而,保时捷方面却仍然采取压库策略,这使得双方矛盾不断激化。多家保时捷经销商甚至集体抗议,拒绝接受保时捷的压库存行为,并要求更换高管和给予补贴。

另外一方面,随着中国汽车品牌的快速崛起,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渐分走了不少蛋糕,这使得保时捷等品牌在高端汽车市场中的垄断地位受到了严重挑战。尤其是部分车企推出可媲美Taycan产品力的车型,更是让大家心潮澎湃。

同理,奥迪奔驰宝马也有着相似的遭遇。然而,保时捷和BBA们真的在中国汽车市场这么不堪一击吗?我们同样需求看下几个数据,一个是销量,另外一个则是利润。而利润这一数据,要比销量的份量更重。

2024年上半年,奥迪集团营收309.3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2422亿元),净利润19.82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55亿元);奥迪在华销量32.2万辆,同比下滑2%。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营收757.57亿欧元,净利润为76.52亿欧元;奔驰在华销量34.15万辆,同比下滑9%。

宝马集团营收740.72亿欧元,净利润66.2亿欧元;宝马在华销量37.59万辆车,同比下滑4.2%。(因统计口径不同,以上数据略有出入)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作为对比,2023年全年,中国车企中利润破300亿元人民币的只有比亚迪一家,破100亿元的只有上汽集团、长安汽车、理想汽车等寥寥数家。也就是说,在中国车企还未成为真正的全球型车企之前,面对BBA这些品牌的高额的利润,中国车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尤其是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处在大规模价格战、燃油车销量走低但赚钱、新能源车整体渗透率上涨却亏损等等这样的现状下,除了头部有影响力的新能源车企能够保持销量增长外,无论是大型的自主汽车集团还是单一汽车品牌,都要面对往后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

所以,有高额的利润作为坚实的后盾,BBA在中国汽车市场才敢于喊出“退出价格战”的口号。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代表,BBA在中国拥有广泛的消费者基础和高度的品牌认可度,这使得它们在定价上拥有一定的灵活性和话语权。

即使面临销量和利润的挑战,它们仍然能够依靠高额的利润储备来维持市场地位和品牌形象,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当然更重要的是,BBA有喘息之机通过调整市场策略、加速技术创新和满足消费者需求等方式来寻求更加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满怀希望是好事

当然,每一个中国人都怀揣着一份深切的期望,那便是期盼着中国汽车品牌能够如矫健的雄鹰,展翅翱翔,赶超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外资品牌。这份期望,不仅仅是对汽车产业的期许,更是民族自豪感的体现,是对中国制造崛起的一份坚定信念。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我们梦想着,有一天,当世界提及汽车,不再只是那些耳熟能详的外国名字,而是有更多中国汽车品牌的身影闪耀其中。我们渴望看到,中国的汽车,以其卓越的品质、创新的设计和非凡的性能,驰骋在全球的每一条道路上,成为世界的骄傲。

这份赶超的梦想,背后是无数中国汽车工程师、设计师和工人的辛勤付出,是他们夜以继日的努力,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铸就了中国汽车品牌的辉煌未来。

但是,用冷静的眼光来看看当下的中国汽车品牌们,它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份零售销量排名前十的车企分别为比亚迪、一汽-大众、吉利汽车、长安汽车、上汽大众、奇瑞汽车、广汽丰田、一汽丰田、东风日产、华晨宝马。

自主品牌与外资品牌也就对半开的水平,如果再加上新能源车企,按照今年的发展势头来看的话,理想汽车、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是最有潜力成为头部的几家,加起来也总共不到10个汽车品牌。也就是说,还有绝大多数的传统车企和新能源车企,实际上还上不了台面。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如果再按单一品牌影响力来算的话,可能只有比亚迪一家可以看成是世界级的汽车品牌。那其他汽车品牌在做什么呢?相信不少人能看出来,新势力这类车企还远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即便是产品定义做的非常成功的理想汽车,也在今年栽了跟头。

鸿蒙智行和小米汽车,什么时候破50万辆,什么时候破100万辆,还是个未知数。更应该感到担忧的是,面对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一骑绝尘,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国内头部自主品牌,却似乎陷入了内卷与内耗的泥潭,无法自拔。

这些曾经在传统燃油车市场中风光无限的品牌,如今在转型新能源的道路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燃油车向新能源车的转型并非一帆风顺,技术瓶颈、资金投入、市场接受度等问题层出不穷,使得这些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显得力不从心。

更为严重的是,车企间的竞争已经超越了产品与技术的层面,演变成了互相内涵、攻击的低级竞争。这种非良性的竞争环境不仅消耗了企业大量的精力与资源,更损害了品牌形象,降低了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信任度。

嘲讽B+BBA,还是早了点

此外,一些品牌在子品牌的铺设上也显得过于盲目,没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和主心骨。子品牌过多、过杂,不仅分散了企业的资源与精力,也使得消费者在品牌认知上产生了混淆与困惑。

这些缺乏定力的战略决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无疑会让企业方寸大乱,难以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于吉利、长安、长城、奇瑞等自主品牌而言,如何摆脱内卷内耗,实现新能源转型的突破,已经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紧迫课题。

国产汽车的蒸蒸日上,外资品牌的节节败退,或许喜闻乐见。但是在市场舆论上急于对其嘲讽,或许略显急躁。毕竟,每个品牌都有其独特的成长轨迹和市场定位,不是简单地贴上标签就能一概而论的。

这些历经上百年的汽车品牌作为汽车界的佼佼者,其背后的技术创新、市场策略以及消费者口碑,都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嘲讽它们,无异于忽视了这些品牌背后的努力与成就。更应关注的是我们如何不断前行,而非停留在对手的一时失意上。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8/12I70401612C109.shtml

文章标签: 销量 中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