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 盖世汽车CEO、盖世汽车资讯总编 周晓莺
撰文 | 盖世汽车编辑 刘彩君
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每一次跨界融合都可能孕育出颠覆性的创新。作为音频行业久负盛名的企业,哈曼不断地在新的领域寻求突破,业已成为全球智能座舱市场的领军者。而在技术更新迭代越来越快的大背景下,哈曼更是前瞻性地提出了“消费级体验,汽车级品质”的价值主张,致力于为终端用户打造可与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相媲美的智能座舱体验。
“我们始终把打造‘消费级体验’放在首要位置,这是我们的核心追求,”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总裁Christian Sobottka先生近日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坦言道。
从左到右为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亚太区客户事业群高级副总裁刘玉湛、 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全球总裁Christian Sobottka、盖世汽车CEO周晓莺
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的这一价值主张从其在北京车展上展出的创新型技术和解决方案中可见一斑。此次北京车展,该公司展示了其前沿Road-ready 系列及汽车音响解决方案,吸引了众多目光。 “我们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精准地解析和理解周围环境,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与感受,从而构建一个更为智能、高效的闭环系统。此外,我们还深入探索了空间音频技术,这一创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增强现实体验。” 在Christian的阐述中,不难看出哈曼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处处以消费者体验为先的理念。
当然,在聚焦“消费级体验”的同时,哈曼始终对车规级产品的独特需求持以尊重,因此,“车规级品质”成为了上述价值主张不可或缺的另一半。Christian表示,车规级产品需要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并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这些都是哈曼在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哈曼之所以能够独树一帜地提出这一价值理念,并满怀信心地付诸实践,其背后离不开三星助力。这一消费电子业巨头在2017年收购哈曼后,不仅为后者带来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市场资源,也使得哈曼在消费电子技术迅速融入汽车行业方面具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这一成功的战略对接,也促使两家企业在技术创新融合方面开展了诸多深度合作,已有多项成果被投入市场。比如,哈曼采用三星Neo QLED显示技术,打造符合车规级标准的Ready Display显示屏产品,将更优于TFT-LCD的显示质量和更低于OLED显示屏的成本带入到车内。
此外,在如今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中,哈曼之所以能在智能座舱领域持续保持其领先地位,对人才培养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视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认为,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卓越的团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哈曼在中国拥有超过一千名工程师,员工总数稳定在3,400至3,700人之间。正是这些优秀的员工和客户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层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从而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 Christian如实说。
在Christian的阐述中,亦可得知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哈曼的成功而言,同样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尝试新事物,倡导主动决策而非被动等待。我们不断优化管理结构,追求高效、敏捷的决策过程。”
在面对中国汽车市场时,哈曼也展现出了深刻且理性的洞察能力。哈曼深知这片市场的竞争之激烈,而这份认知让其从不懈怠,不断探索更高效的工作模式,致力于持续为客户和消费者带来更先进、更新颖的技术与体验。
据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亚太区客户事业群高级副总裁刘玉湛先生介绍,为了确保用户在消费电子上的体验能与汽车座舱无缝连接,哈曼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工具链,不仅集成了预先内置的基础软件,还融合了几乎所有流行的生态系统,以确保系统的全面性和兼容性。但更为关键的是,利用这一工具链,哈曼不仅可以避免频繁地对软件重复开发,还能够灵活调整、积极尝试各种策略,从而优化用户体验来实现最佳用例。
左为盖世汽车CEO周晓莺,右为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全球总裁Christian Sobottka
而在压力常态化的背景下,哈曼始终保持着一颗“平常心”。在Christian眼中,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本质上与其他国家的并无太大差异。相反,中国市场的激烈竞争反而能让组织得到高强度锻炼,在这里收获的经验可以快速复制应用到其他市场。 他表示:“哪个品牌能够更快地适应并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就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对于该话题,刘玉湛先生也做了补充,强调哈曼并不希望通过价格竞争来赢得市场,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超越价格本身的价值。“我们坚信,这种价值主张将得到客户的认可,因为我们的客户同样期望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此外,Christian和刘玉湛先生还就消费电子和汽车行业的异同之处、企业创新目标与研发策略、合作伙伴互相赋能及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应用等多个话题展开了讨论。更多详细内容请见视频和采访实录:
核心业务与创新技术、产品
周晓莺:哈曼在音频领域享有盛誉已久,那么关于汽车行业,您能否介绍一下哈曼目前的核心业务?
Christian:目前,哈曼在智能座舱领域已经跻身世界市场的领导者行列。当谈到计算技术时,你在车内看到的大屏幕、体验到的智能互联系统以及云服务等,均是哈曼的专长所在。虽然,哈曼的业务范围已远远超越了传统的音频领域,但音频依然是我们的核心业务,它不仅激发人们的情感共鸣,也承载着我们深厚的传统底蕴。早在多年前,哈曼就已经转型为一个业务范围更加广泛的企业,至今仍在不断拓宽其技术和产品领域。
周晓莺: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哈曼展示了哪些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和产品?
Christian:早在三年前,我们便敏锐地感知到汽车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变革,许多汽车零部件正由传统的机械制造向融合高科技元素的消费电子方向转型。为了适应这一变革,我们近年来对产品线、研发策略和创新方向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特别是在混合增强现实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Ready Vision QVUE抬头显示解决方案;图片来源: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
在本次车展上,我们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包括先进的显示技术和光学技术,如抬头显示系统。我们致力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更精准地解析和理解周围环境,以及驾驶员和乘客的需求与感受,从而构建一个更为智能、高效的闭环系统。此外,我们还深入探索了空间音频技术,这一创新技术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增强现实体验。
当然,我们的创新远不止于此。我们持续开发多种创新技术,这些技术不仅维持了用户对汽车的新鲜感,还使我们能够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抢占市场先机。在我看来,今年在中国市场,‘速度’无疑是一个关键词。事实上,为了应对这些变革趋势,我们早在几年前就着手研发相应的解决方案。
携手三星 共研创新技术
周晓莺:作为消费电子领域的领军企业,三星在2017年成功收购了哈曼。此次收购对哈曼的业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Christian:这次收购对哈曼的业务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正如我刚刚提到的,汽车行业正不断吸收和融合消费电子技术,三星的加入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和市场支持。多年来,我们与三星在光学设备、显示技术,以及健康领域的半导体应用等多个汽车相关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技术合作,共同研发了多个项目。
除了技术层面的紧密合作,我们还从三星身上学到了如何以更快的节奏和更高的效率来运营公司,特别是在产品迭代和更新方面。这种高效的产品化方法是三星独特的经营哲学,它深刻影响了哈曼的运营模式和组织架构,让我们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经验。因此,我们与三星的合作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密和稳固。
周晓莺:您能分享一些与三星合作的具体实践案例么?
Christian:当然可以。以显示技术为例,目前,在汽车领域,TFT技术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在普通家用电器和智能手机领域,OLED技术因其出色的亮度和画质而备受欢迎。然而,将汽车显示技术从TFT升级到OLED面临着成本飙升的难题,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与三星展开了深度合作,通过采用三星Neo QLED显示技术,我们推出了符合车规级标准的Ready Display显示屏产品。这款产品不仅能够在汽车座舱内呈现出可媲美OLED的出色显示效果,而且成本相对较低,更容易被市场接受。
凭借哈曼在车载技术领域的丰富经验,我们成功地将消费电子产品转化为车规级产品,实现了技术的跨界融合。这一创新实践不仅受到市场青睐,还为我们带来了显著的产品差异化优势。
消费级体验与汽车级品质的融合
周晓莺:在您看来,消费电子和汽车工业之间有哪些差异和相似之处?
Christian:五年前,消费电子与汽车工业之间的差异还相当明显。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二者的界限已日趋模糊。当我们走进展会现场,仔细观察各个公司的技术展示方式、CTO和CEO们的思维模式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时,便不难发现这种趋势。
当然,在技术融合的同时,我们始终对车规级产品的独特需求持以尊重。为此,我们在内部提出了“消费级体验,汽车级品质”的理念,并以此为工作的指导原则。我们始终把打造“消费级体验”放在首位,这是我们的核心追求,同时充分利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确保产品能够满足量产车的严苛需求。毕竟,车规级产品需要能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稳定运行,并具备较长的使用寿命,这些都是我们在产品设计和研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的因素。
周晓莺:目前,中国市场对各类技术的需求都十分旺盛,技术升级换代的速度也堪称全球领先。在此背景下,您认为消费电子与汽车领域在技术发展速度方面有哪些异同之处?
刘玉湛:确实,消费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以智能手机为例,每年市场上都会涌现出大量新款机型,这背后反映的是消费者对最新、最前沿技术的追求,以及对于无缝融入数字生活的渴望。车载电子产品亦需紧跟这一节奏,以保持与消费者需求的同步。如果一辆车长时间停留在老旧的技术系统上,而消费者手中的智能手机却在不断升级换代,那么这种技术上的滞后必然会在使用体验上造成巨大的差异,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汽车电子正日益向消费电子看齐,其更新换代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Christian:当然,我们也明白用户不可能频繁更换汽车,这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专注于为汽车的核心系统注入新鲜血液。在计算平台方面,我们开发了一种易于升级的座舱域控制器,使车载系统在车辆生命周期内能够多次进行更新,从而保持其计算能力的先进性。这种设计不仅有助于保持汽车残值,因为其核心系统始终处于最新状态,还能为用户带来持续优化的驾驶体验。这一创新成果在今年的北京车展和去年的上海车展上均得到了展示,并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评价。
人才与企业文化建设是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周晓莺:在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哈曼是如何持续保持其竞争优势的?
Christian:的确,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挑战。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仅从不懈怠,而且极富创造力,这让我们始终保持着敬畏之心。同时,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新兴竞争者的不断涌现,也促使我们不断寻求突破。
我认为,拥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和卓越的团队是保持竞争力的关键。哈曼在中国拥有超过一千名工程师,员工总数稳定在3,400至3,700人之间。正是这些优秀员工和客户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年龄层和地区的消费者需求,从而精准地把握市场脉搏。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我们给予中国团队充分的自主权和参与全球战略的机会。这不仅有助于他们为全球战略的执行贡献力量,还能让他们从中受益,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成长。许多最新产品的核心研发工作都在这里进行,这使我们能够紧跟市场动态,迅速作出反应。执行速度,无疑是决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我们非常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我们鼓励员工积极尝试新事物,倡导主动决策而非被动等待。因此,我们不断优化管理结构,追求高效、敏捷的决策过程。
为了与时俱进,我们积极与全球顶尖的技术公司进行对标,学习他们的运作方式、管理结构、领导风格以及企业文化。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变革措施,不断优化哈曼的工作模式。当然,我们也需要持续的成功和积极的能量来激励员工不断成长,充满渴望又同时保持谦逊的态度。我相信,这就是我们在竞争中保持相对领先地位的秘诀。
周晓莺:所以,企业文化很重要。
Christian:是的,非常重要。
周晓莺:能介绍一下哈曼中国研发团队的情况么?
刘玉湛:我们在中国拥有一支庞大且优秀的团队,汇聚了众多业内精英。
目前,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正处于转型的关键阶段,企业文化的力量不仅在我们全球团队中显现,在中国团队中也发挥着同样重要的作用。我们的中国团队始终在思考如何更高效地推进工作,如何以更创新的方式来完成各项任务。如今,团队成员已深入洞察市场竞争的本质,并清晰认识到我们在中国市场应采取的策略。他们已成为公司全球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并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色。这样的努力至关重要,因为它使我们能够以最佳的方式服务于中国本地市场的客户,精准满足他们的需求。
新时代合作伙伴关系:价值共创与生态赋能
周晓莺:近年来,众多主机厂,尤其是中国本土厂商,对于合作伙伴的共创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期望,以满足多样化需求和应对各种场景挑战。能否分享一些哈曼与客户共创的成功案例?
Christian:或许,我可以从一个普遍的现象讲起。在传统汽车工业中,我们习惯于看到一个清晰而强大的价值链:从整车厂到一级、二级直至三级供应商。然而,在科技行业中,这样的层级结构被打破,更多的是形成了一个互相连接、相互依赖的价值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成功不再仅属于那些单打独斗的企业,而是那些能够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创造价值,并提供关键连接点的企业。这种连接不再是基于传统的层级关系,而是基于共同的目标和愿景。
目前,汽车行业正经历着这样的转变,其复杂性和深度不容忽视。从我们的视角来看,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应对这一变革,我们需要一个强大且充满活力的价值网络。而这个网络的持续发展和繁荣,正是建立在共创的力量之上。
在这个网络中,紧密的合作是发展的关键。以哈曼与三星的合作为例,尽管我们两家公司拥有不同的公司文化和业务背景,但在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等领域,我们都拥有超过百人的专业团队,他们怀揣着同样的热情和目标。这些团队携手合作,共同创造出了一些前所未有的产品和技术。这种合作不仅限于我们内部员工之间,还扩展到了我们的供应商和客户。在中国,我们也拥有许多在音频领域的共创实例。
刘玉湛:确实如此。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我们内部团队与合作伙伴的交互中,更深刻重塑了我们与中国客户之间的关系。传统上,供应商与主机厂客户之间的合作模式往往是单向的,即客户提出需求,我们遵从执行。现如今,我们更多地与客户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协作,共同探索如何打造卓越的产品。
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满足主机厂客户的需求,更是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汽车产品和服务。因此,我们致力于构建一种健康的、基于共同愿景的合作关系。在音频产品、音频技术、智能座舱以及显示屏等多个领域,我们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合作经验和成功实践案例。
周晓莺: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商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业务,他们不仅希望在全球范围内销售汽车,更致力于在海外构建完整的汽车生态系统。在这方面,哈曼是如何助力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
Christian:哈曼多年来深耕国际市场,对各国市场的标准和规范有着深入的了解。我们深知不同市场对汽车应用层面的具体期望,因此能为车企提供精准的市场洞察,成为他们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云生态系统在某些方面与世界其他地区存在明显差异,比如应用商店在欧洲的运营模式就与中国有所不同。基于这些差异,我们能够为客户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并确保这些方案不仅有效,而且能够顺利落地实施。在中国,我们已经成为了众多客户的可靠合作伙伴,同样地,我们也具备帮助这些车企将车辆顺利引入不同市场,并完美适应当地需求的能力。这是我们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然而,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必须紧跟中国的步伐,因为速度对于成功至关重要,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刘玉湛:这无疑是我们中国市场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去年,中国已跃居世界汽车出口的首位,这为哈曼协助中国本土车企进军海外市场提供了绝佳的机遇。我们凭借全球的研发实力、制造能力以及遍布全球的销售服务网络,结合对全球市场运作规律的深刻理解,为中国本土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生态系统支持。我们已做好充分准备,不仅拥有成熟的产品线,我们的团队也已蓄势待发,随时准备助力中国车企开拓海外市场。
行业新趋势下的研发策略
周晓莺:哈曼拥有广泛而丰富的产品组合,您能否介绍一下各产品线的创新目标和具体研发策略?
Christian:首先,我还想从我们的愿景谈起,即打造“消费级体验,汽车级品质”。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我们始终将消费者置于核心地位,而非仅仅关注技术本身。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桥梁,是用户的个性化数字伴侣。这一认识深刻影响了我们的研发策略。
以车内混合增强现实体验为例,我们深知用户对于信息的即时性和直观性有着很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致力于研发紧凑、易于集成的抬头显示器,不仅能创造出超大视野的震撼效果,还提升了驾驶的安全性。
Road-Ready 解决方案产品系列;图片来源: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
此外,我们在显示技术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我们推出的产品不仅具备高性价比,还拥有诸多独特功能。比如,我们利用挡风玻璃下方区域,将其打造成一个贯穿式的大屏,这将释放仪表盘空间,以更加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信息。在我们领先的音频技术的加持下,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优化了光学和音频的传递路径,为用户带来了更棒的混合增强现实体验。
在传感技术方面,我们同样不遗余力地进行研发。除了一般的DMS(驾驶员监控系统)、OMS(乘客监控系统)产品,哈曼还做了很多创新性研发工作,深入研究了驾驶员的感受、认知负荷以及注意力状态。值得一提的是,哈曼是世界上目前独树一帜具备驾驶员认知负荷识别能力的公司。通过捕捉驾驶员的大脑活动,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例如,即使驾驶员的双眼目视前方道路,他们也可能并未专注于驾驶任务。这一发现对提升驾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显示屏尺寸不断增大、显示信息日益增多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确保驾驶员不会因信息过载而分心。为此,我们采用了情境驱动的编排方式,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作出充分基于情境信息的决策,确保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始终保持专注。
要实现这一切,我们需要一个强大的计算架构作为支撑。这个架构不仅连接汽车内部各个系统,还要与云端和外部环境实现无缝连接。未来的汽车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连接用户数字生活、展现个性的重要载体,因此,互联互通变得至关重要。
然而,仅仅实现这些还不够。我们还需要确保汽车能够实现个性化定制和升级。为此,我们还需要打造一个应用商店平台,让用户能够轻松购买并安装各种车内升级服务,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我们还将处理大量的后端任务,包括云服务,以确保在数字环境中能够高效地管理汽车的所有后端操作。我们深知,只有将各个元素完美结合,才能为用户打造出绝佳的车内体验。
周晓莺:我们注意到许多主机厂如今都在强调全栈自主研发。过去,劳动分工界限明确,但现在这一界限已变得模糊。面对这种情况,哈曼是如何寻求平衡的?
刘玉湛: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现象,许多主机厂客户早已开始尝试自主研发,并且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面对这种新的合作环境,哈曼也在积极学习并探索如何更好地融入其中。我们与客户保持密切沟通,共同探讨如何最有效地实现双方价值的匹配与互补。
虽然我们的客户希望尽可能多地进行自主研发,但汽车行业的技术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他们难以覆盖所有领域。而哈曼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尤其在技术组件方面的持续创新,能够为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并满足他们的多样化需求。
因此,我并不认为这种变化带来了冲突,反而它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遇,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与客户协作,共同应对行业的挑战,实现长期的共赢发展。
Christian:对于那些固步自封、抵触变革的企业而言,他们所面临的问题无疑更为严峻。他们恐惧失去,担心那些既有的成就和利益会随之消散。然而,我们对此持有不同的见解。我们认为,在这波变革的浪潮中,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和机遇。
那么,这是否促使我们改变了工作方式呢?答案是肯定的。早在三年前,我们就说过,过去15年的工作模式已然陈旧过时。现在,让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展开讨论。我们固然要珍视过去积累的能力和资源,但在此刻,我们需要暂时抛却旧有的工作模式和角色定义,深入探究这个行业真正的需求和未来方向。
当然,这一变革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观察到,许多整车厂在垂直整合的道路上摇摆不定,对全栈自研犹豫不决。诚然,少数企业在全栈自研方面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并非所有公司都能如愿以偿。如今,这种高度垂直整合的趋势似乎开始有所缓和。我认为,业界已经普遍认识到这种模式充满了巨大的挑战。值得欣慰的是,无论是我们的供应商还是内部的员工,都愿意积极拥抱这一新的行业现实。
对中国市场的洞察及发展策略
周晓莺:我们刚刚多次谈到了中国市场,能否进一步分享您对中国市场发展现状的看法?
刘玉湛:好的。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势头极为迅猛,备受全球瞩目。如今,中国在电动化和智能产品开发领域已居世界前列,其领先地位得到了广泛认可。观察市场上新推出的电动车型,不难发现其智能化水平之高以及三电系统管理的精湛程度,都令人赞叹不已。
对于众多Tier 1供应商和技术公司而言,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必须采取与众不同的策略和方法。无论是系统构建、产品制造,还是创新实践,以及满足中国消费者独特需求等方面,都需要展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和创新性。
周晓莺:近年来,我们观察到在中国,尤其是年轻人群体,已将汽车视为一个移动的数字空间。您对此有何见解?
刘玉湛:确实,当今的年轻一代已经习惯于让数字化渗透他们生活的各个层面。他们几乎时刻都携带智能手机,随时准备接入数字世界。因此,他们希望汽车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一个能够与他们的数字生活无缝连接的空间。对他们来说,汽车已经变成了一个移动的家,他们期望在车内能享受到与使用智能手机、平板和其他消费电子产品相同的体验。
周晓莺:放眼全球市场,您认为这一趋势在其他地区的发展现状如何?
Christian:我认为,无论我们如何定义这一代年轻人,他们的需求和期望是相似的。当然,目前看来,中国汽车市场可能已经走在了前列。但整体而言,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汽车的期望、理解及使用方式是大体一致的。
回到你提到的关于速度话题,在中国,我们确实目睹了一场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极大地推动了市场的发展。在其他市场,尽管竞争尚未如此激烈,但消费者的期望并无太大差异。因此,哪个品牌能够更快地适应并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就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这也是我对其他市场并不过分担忧的原因。我更关注的是我们能否跟上中国的步伐,并在这里取得突破。因为在中国获得成功,意味着我们的组织将经历高强度的锻炼,可以将在这里收获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市场,用以支持整个组织的快速转型。届时,即便我们进军新市场,也能借鉴并应用在中国积累的丰富经验。
由于我们的许多业务都具有全球性质,因此在中国迅速取得进展的同时,也需确保在全球范围内同步推进,以实现全面的成功。这无疑是一项挑战,但它也激励我们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更加高效、灵活地应对市场变化。
周晓莺:当前,众多企业不仅将中国视为一个庞大的市场,更是将其作为创新的试验场,用以验证新技术、商业模式及合作关系的可行性。哈曼在这方面又有哪些经验?
刘玉湛:这是个很好的问题。中国,这片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土地,早已成为众多企业竞相角逐的焦点。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都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这里的竞争尤为激烈,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也日益严格。因此,我们必须迅速行动,不断创新,紧跟市场变化的步伐。
如今,无论是全球企业还是中国本土的公司,都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深入思考如何将产品与用户需求、市场趋势相结合,并迅速做出响应。哈曼亦是如此,在中国,我们已经建立了稳固的业务基础,并拥有了一支高效、专业的团队。我们怀揣着扩大业务版图、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坚定信念。当然,我们也清楚市场瞬息万变,每年都会有新的趋势和挑战涌现。因此,我们会不断调整合作策略与前进方向,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事实上,这种趋势也在加速我们的全球化进程。因为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已不再是中国独自承担的任务。中国与世界各地的研发网络紧密相连,许多技术成果是全球共享的。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更广泛、深入的全球交流与合作,这将推动中国团队更快速地成长,同时也将助力我们全球团队的进步。
周晓莺:关于中国市场,您认为中国消费者在座舱方面是否有一些特殊的需求?如果有,哈曼是如何满足这些需求的呢?
刘玉湛:在探讨这个话题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中国在汽车智能座舱领域的领先地位,这背后离不开广大消费者在智能手机使用上积累的丰富经验。我们也观察到,许多受欢迎的功能实际上与生态系统的融合紧密相关。
那么,关于如何将最新的生态系统引入汽车座舱中并确保与用户体验无缝衔接,哈曼有着独特的策略。我们明白,虽然汽车和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相似,但用户体验却有着本质的区别。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工具链,专注于定制和适应不同市场的用户需求。此工具链不仅集成了预先内置的基础软件,还融合了几乎所有流行的生态系统,以确保系统的全面性和兼容性。当然,我们不会止步于此,会持续进行迭代更新,不断增添新功能以满足市场变化。但更为关键的是,我们利用这一工具链,可以避免对软件进行多次重新开发。相反,我们通过它来调整、尝试和优化用户体验,以实现最佳用例。
与其他公司不同,我们不仅仅关注一次性的开发,更关注系统的升级能力、定制可能性以及如何利用工具链提高效率。这些都是我们应对市场挑战的独特方法。
周晓莺:那么,您认为如果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主要需求,是否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其他国家消费者的需求?
Christian: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观点。尽管不同国家和地区在生态系统上存在差异,中国有其特色,其他国家亦各有千秋,但核心的消费原则和需求往往是相通的。在产品开发及其持续迭代的过程中,许多汽车制造商都在寻求如何制造高品质产品,并持续地进行升级优化。
谈及产品的可升级性,这并不仅限于智能手机领域的新功能和新应用的增加。实际上,汽车音响领域也在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通过软件的升级,汽车的音响系统可以在整个车辆使用寿命期间实现持续的进化。例如,我们推出了一项名为“虚拟场景” (Virtual Venues)的技术。该技术能够在车内模拟出世界知名音乐厅的音效,让用户仿佛置身于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或波士顿交响音乐厅之中。我们精心模拟了这些建筑的声音特性,确保无论您播放何种类型的音乐,都能获得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
当前市场已有许多领域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的兴趣,他们或许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付费、购买或订阅相关服务。因此,我们也在积极开拓这些领域,这些业务可能会成为未来车辆营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市场份额与利润需兼顾
周晓莺:从去年开始,由于终端市场的竞争日益加剧,汽车行业价格战持续不断。那么,从供应链的角度看,哈曼是否也感受到了持续降低成本的压力?
刘玉湛:在中国市场,我们每天都面对这种压力,但我们从不逃避,而是始终积极地应对这些挑战。哈曼并不希望通过价格竞争来赢得市场,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超越价格本身的价值。我们坚信,这种价值主张将得到客户的认可,因为我们的客户同样期望为消费者提供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我们期望通过合作,与合作伙伴携手开展一系列高质量的业务,实现共同成长。单一的成本和价格竞争不仅无法激发企业的创新精神,也无法为用户提供新颖且独特的体验。
Ready Display QSCAPE超宽多屏方案;图片来源: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
Christian:当然,我们深知维持竞争力的重要性,这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对此高度重视,不仅在持续优化成本策略,还积极地在制造业中应用新的方法论。我们在中国拥有强大的制造基地和稳固的供应链基础,这些都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寻求创新,许多创新实践都能帮助我们更有效地控制成本。正如我之前所提到的,我们推出的一些显示技术不仅达到了行业的高标准,而且显著降低了成本。因此,创新也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一环。尽管竞争确实很激烈,但这对于汽车行业而言并非新鲜事物。我们拥有一套运转良好的机制,这让我们有信心面对各种挑战。
周晓莺:在哈曼的发展战略中,市场份额与利润,哪一方面占据更为核心的地位?
Christian:对于这个问题,我们的观点十分明确。哈曼的使命是积极推动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面对这一过程中庞大且复杂的挑战,我们需要携手多家公司,以多样化的方式共同应对。当然,在推动转型的同时,盈利也是确保我们持续运营和创新的关键。因此,对于哈曼而言,选择市场份额与盈利并非简单的取舍问题,而是需要两者兼顾。
听上去可能有些出人意料,但在过去三至四个月里,我们确实主动放弃了部分业务机会。即便这些业务能带来利润,我们依然选择拒绝,因为我们更重视它们是否与公司的核心目标和长期发展战略相契合。我们坚信,只有那些能够真正为客户和市场创造价值的业务,才是值得我们投入精力和持续深耕的。只要我们持续创造价值,利润自然会随之而来。
哈曼始终致力于在速度、客户体验和消费者体验等方面推动汽车行业达到新的高度。这不仅是我们坚持的原则,也是我们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不会急功近利,而是希望稳扎稳打,构建一个高质量的业务体系,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和持续的竞争力。
看待人工智能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发展需理性和务实
周晓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进步,它正逐步渗透到各个行业中。从哈曼的视角出发,您如何看待汽车行业中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呢?
Christian:人工智能在哈曼的众多业务环节中都发挥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它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处理公司事务的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特别是在制造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使我们能够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在产品创新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同样不容忽视。例如,在检测驾驶员的认知负荷时,我们就利用了人工智能技术。这项技术能够精准地分析驾驶员的心理需求和精神状态,为我们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数据支撑。此外,在处理复杂的驾驶情境时,我们也常常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当然,还有一些其他领域的应用,在此,我无法一一详述。
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当前关于人工智能概念确实存在炒作的现象。确实,如今人工智能已成为人们广泛讨论的话题,包括与汽车相关的大语言模型等。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某些场景下,其技术的可行性仍需要时间和实践的检验。我们可以给它一定的观察期,来评估其发展趋势,并观察人们对其的讨论方向。或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再次相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进展。届时,我们将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当前讨论的内容和方式是否有所演进,以及人工智能为汽车行业带来的切实影响。我相信,人工智能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深刻的变革,但这一过程可能要比现在所预想的更为稳健和温和。
周晓莺:所以我们需要继续探索新途径,让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更为清晰明了。
Christian:确实如此。很多人对于汽车能够实现全自动驾驶,达到L4或L5级的高度自动化水平的愿景充满了期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可能会意识到这一愿景或许过于理想化。关于L3级自动驾驶的讨论一直备受争议,它是否真的会取得成功,这还有待观察。或者,从现实世界的实际需求出发,L2+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了。
如同许多新兴技术或话题一样,它们都会经历一个从兴起到逐渐平息,并在其中找到自身合适定位的过程。因此,我并不想否定这一宏伟梦想的价值,但在我看来,目前关于人工智能技术的讨论确实存在过度炒作的成分。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和务实的态度来看待这一问题,并寻求更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营收创新高
周晓莺:您如何评价去年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的表现,特别是在中国市场?
Christian:去年,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然而,我更为看中的是从客户那里获取的反馈。从去年的上海车展到今年的CES展会,我们收获了很多积极评价。客户对于我们独特的思考方式和创新的产品理念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这些正面反馈也直接反应在了我们的业绩上,去年,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的新订单量又创下历史新高,相较于前几年实现了数倍的增长。
刘玉湛:是的。去年,哈曼国际汽车事业部在全球范围内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业绩。在中国市场,我们同样保持了蓬勃的增长态势,不仅成功拓宽了客户基础,还丰富了产品组合。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去年中国汽车业务的营收创下了历史新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哈曼全球团队的支持与协作,以及中国本地团队的辛勤付出。要继续保持这一良好势头,需要全球团队和中国团队共同努力。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并持续交付卓越的业务成果。可以说,去年是非常成功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行。
深化合作伙伴关系 砥砺前行
周晓莺:您想对中国客户说些什么呢?
Christian:我深感荣幸能与中国的客户们携手并进。他们不仅是出色的合作伙伴,更在转型过程中给予了我们巨大的支持与理解。我们衷心感谢他们给予的开放与包容。虽然过程并非总是轻松,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在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案。
我还想强调,几乎99%的客户都以非常专业、公正的态度与我们共事。在共同经历转型的过程中,虽然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挑战,但当我们意识到彼此是真正的合作伙伴,需要携手共进时,这种信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在此,我想向我们的合作伙伴和客户表达最诚挚的感谢。同时,也要感谢供应链上的每一位合作伙伴,他们的辛勤付出同样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关键。客户能够感受到我们团队的投入与专注,他们尊重我们每一位成员,因为我们展现出了专业与热情,以及全球团队之间的紧密协作。当然,合作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失误,但我们总能迅速调整,以更加积极和智慧的方式面对。
周晓莺:您有什么想补充的内容么?
刘玉湛:正如Christian所强调的,我们始终致力于与每一位客户建立并维持紧密的合作关系,而非独自面对行业的挑战。我们共同面对困难,携手解决共同的难题,拥有共同的目标和愿景。这种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关系,升华为一种更为坚实的长期伙伴关系。
周晓莺:不错,双赢才是我们应该采取的最佳策略。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