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3日,北汽集团公布了2023年度经营业绩,全年实现整车销量超170.8万辆,同比增长17.6%,跑赢大盘(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2%)。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803亿元,在京产值2924亿元,发挥了首都经济发展“领头雁”的作用,完成了全年增长目标。
3月27日,原北京市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张建勇正式接替姜德义担任北汽集团董事长。北汽集团目前旗下有北汽新能源、北京汽车、北汽福田、北京奔驰、北京现代五大乘、商整车业务板块。随着新任领导走马上任,北汽集团各大板块业务在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和品牌向上等方面还将不断努力探索,开拓新局面。
大家好,这里是盖世汽车。本期“中国车企风云录系列”,我们来聊一聊近几年非常低调的北汽集团。
从自主创业到合资时代,北汽始终在前行
1958年6月20日,中国首辆独立自主研制的“井冈山”轿车在北京驶入中南海,接受中央领导人的检阅,正式拉开了北京汽车生产的帷幕。同年6月27日,北京汽车制造厂成立大会召开。从此,北京有了第一个国家批准的整车制造厂,标志着北京汽车工业正式步入历史元年。
1973年7月30日,北汽集团前身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正式成立。从生产“井冈山”牌轿车开始,到北京汽车工业公司成立,北汽逐步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1983年,北京汽车工程公司和美国汽车公司(AMC)签署了北京吉普合资企业的总合同,这是中国整车制造的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开启了中外合资办厂的先例。1984年,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生产引进克莱斯勒的切诺基车型。
图片来源:北汽集团官网截图
北京吉普是在国家确定建立汽车工业之前,由地方政府发起,相关部门审批,也是国家改革开放初期创办中外合资企业的一次“试探”。1985年,AMC被克莱斯勒兼并,1998年克莱斯勒又与戴姆勒重组,北京吉普也在频频换手中经历了各种风雨飘摇。
与现代汽车的合资,让北汽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2年5月28日,北汽控股集团和韩国现代汽车集团在汉城签订合同,以50:50的股比,合资成立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初期投资2.5亿美元,生产现代索纳塔和伊兰特轿车。10月18日,“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正式开业。中韩合营的北京现代,成为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的首家合资公司。
同年12月23日,第一辆北京现代索纳塔轿车下线,创造了当年签约、当年建厂、当年投产的“现代速度”。凭借不错的品质和良好的服务,索纳塔迅速抢占着市场份额,2003年,其销量就达到5.2万辆,占据了B级车市场10%的份额。而北京现代对北京市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更是达到8%,对北京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贡献率则达到21.8%。
北京现代的快速发展撑起了北汽集团的半壁江山。北汽集团的数据显示,2011年集团实现利润158亿元,其中北京现代贡献了90亿元,占其利润收入的59.6%。2013年12月,北京现代累计销量达到500万辆;2015年9月,累计销量达到700万辆。
不过,从2017年起,北京现代开始走下坡路。当年销量下跌约1/3,降到了78.5万辆。之后更是在下坡路上急剧狂奔,2018年79万辆,2019年71.6万辆,2020年50.2万辆,2021年38.5万辆,北京现代不复往日荣光。
2023年12月29日,北京现代第1200万台新车正式下线,成为第五个迈入1200万俱乐部合资企业,当年北京现代总销量25.7万台,出口量突破1万台。之后,北京现代还将推出第十一代索纳塔、第五代胜达,并计划未来三年开发6款以上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产品,以求2025年实现50万辆目标。
2003年,北汽旗下另一家合资公司北京奔驰也应运而生。1987年,AMC被克莱斯勒兼并,而克莱斯勒又于1998年与戴姆勒合并。2003年,北汽集团与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重组北京吉普并扩大投资,生产奔驰C级和E级轿车。北京奔驰从此走入了中国民众的视野。
与戴姆勒的合资,为北汽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增长。2005年12月22日,国产梅赛德斯-奔驰E级轿车首款新车上市。到2011年,北京奔驰的利润收入为39亿元,占北汽集团总利润超过了24%。
无论是作为北汽集团利润奶牛,还是作为豪华品牌领头羊,北京奔驰的表现都是可圈可点。2023年,奔驰在中国以76.5万辆的销量,继续巩固了世界第一大市场的地位。在中国市场,北京奔驰还兼顾了盈利能力以及电动化转型的任务。
目前,北京奔驰拥有前驱车、后驱车、电动车三大车型平台,并实现了发动机核心零部件与整机的出口,全新长轴距GLCSUV、全新长轴距E级车、全新EQE纯电SUV等多款新车型相继投产上市,销量、收入及毛利率均同比增长,保持很强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总体来看,北汽在六十五年的发展历程之中,为我国汽车工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我国老牌骨干车企,北汽集团也曾创下多个历史第一:北京第一辆汽车“井冈山”牌轿车;新中国轻型越野车第一品牌BJ212;第一代轻型载货车BJ130;中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北京吉普;中国加入WTO以后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企业—北京现代。
图片来源:北汽集团
相关研究机构针对北汽集团2023年度的跟踪评级报告显示,作为以乘用车和商用车制造为核心业务的国有大型综合汽车生产集团之一,北汽集团产业链较为完整,品牌和产品组合多样,整车销量仍位居行业前列,依然保持强大的综合实力。近期北汽蓝谷的股价迎来一波上涨,也能看到市场对北汽近期发展的认可。
不断改革,自主板块开始支棱起来
北汽一直是中国自主阵营的重要代表之一。曾几何时,“BJ212”几乎是几代国人的记忆,北汽能源汽车也一直是新能源汽车的先锋代表。不过,在行业竞争加剧,市场格局不断变化之下,北汽自主板块的发展步伐变得缓慢。
北汽改革的步伐始终没有停止,相比于其他车企,北汽并没有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而是低调务实地带领北汽这艘大船稳步航行。
北汽集团的改革思路,可以用“做减法”来概括,在非主业上做减法、在历史遗留问题上做减法、在制约效率效能的因素上做减法。近四年以来,北汽有两件重要的事件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增持戴姆勒集团股份。保证北汽集团的收益,稳定北汽集团的军心,同时也让北汽集团摆脱沦为下一个华晨的命运;
第二,简政放权,进行组织变革。北汽集团董事长姜德义主动辞去北汽蓝谷和北京汽车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职务,充分激发二级子公司的活力。
这几年,北汽集团聚焦整车主业,明确主体定位,集中精力、资源发展整车,特别是自主品牌,近几年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果,用一句流行的话语来说,就是北汽自主品牌“支棱起来了”。
2023年4月,北京汽车举行品牌焕新战略发布会,全面加速从制造型企业向用户型企业转型,从品牌、技术、生态三大维度进行焕新,整合产品线,采用了统一的新品牌标识。北京汽车划分为“悦野”、“悦旅”、“悦己”三个产品系列,为后续新品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BJ60、BJ40、新X7等多款主力产品的推出,不断丰富北京汽车的产品矩阵。
另一边,北汽新能源旗下拥有极狐和BEIJING两大品牌,致力于场景化造车,从用户的真实用车需求定义产品,推出了多款新品。根据北汽新能源的规划,之后将持续发力场景化造车,陆续推出多款新品,逐步实现从对标竞品到场景化应用的彻底转型,进一步推进用户与品牌融合。比如,极狐汽车推出极狐考拉面向亲子场景,抓住年轻家庭用户的需求痛点,为极狐汽车在2023年打开了格局。
在自主品牌方面,2023年北汽集团实现自主乘用车销量19万辆,同比增长69.1%;北汽蓝谷新能源增速最快,旗下极狐和BEIJING两大品牌销量达到9.2万辆,同比增长84%。此外,北京汽车全年销量同比增长60%,其中,悦野和悦己系列的BJ40、BJ60、新X7、新EU5 PLUS以及新魔方等车型逐渐成为北京汽车的主力车型。尽管销量的绝对数值并不高,但是增长的势头已经凸显。
北汽新能源,起个大早赶个晚集
在电气化转型的道路上,北汽发展并不顺利,甚至可以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北汽新能源成立于2009年,是最早获得新能源生产资质的企业之一。由于入局时间早,北汽踩上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早期红利期,当时市场一片空白,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依靠EU、EC等六大系列产品,曾多次登顶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榜首。
2018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借壳SST前锋成功上市,正式登陆A股,公司证券简称“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成为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汽车企业。
背靠北汽集团,北汽新能源通过网约车市场的蓬勃发展,在B端市场快速占领了新能源市场份额,2016-2018年北汽新能源一直是国内新能源车销量冠军。
产品方面,北汽新能源先后推出了EH、EU、EX、EV、EC、LITE等六大系列十余款纯电动乘用车,全面覆盖A00级到B级产品市场,率先实现了“大、中、小”“高、中、低”“3、4、5(续驶里程300~500公里)”的全面覆盖。2018年,北汽新能源累计用户已超过25万,旗下产品总行驶里程突破32亿公里。
技术研发方面,北汽新能源通过自主研发掌握了全球领先的三电核心技术能力,构建了全新平台正向开发的整车体系化能力,实现覆盖六国八地的全球研发布局。彼时,北汽新能源是国内少数掌握纯电动汽车电池、电机、电控三大核心技术及整车集成能力的新能源车企。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玩家进入,仅是简单“油改电”转型,以及依赖财政补贴和网约车市场撑起来的大好局面,无法持续。随着北汽新能源旗下的EH、EU、EX、EV、EC等系列车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北汽在新能源市场的话语权逐步丧失。
北汽也已经意识到,一味依靠低端车型冲击新能源市场,非长远之计。
2019年,北汽新能源推出高端品牌“极狐”,并联合戴姆勒、麦格纳和华为等合作伙伴,在2019年推出全球首个搭载5G技术的IMC智能模块架构,开始布局“5G汽车”。
从资源配置上来看,极狐在当时算是遥遥领先。制造工艺、产品质量方面有麦格纳做背书,与华为的战略合作则补齐了车辆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无论是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极狐品牌都集齐了顶尖资源。
但极狐品牌没有给北汽带来想要的成绩。被寄予厚望的极狐ARCFOX αT自2020年10月上市之后,三个月累计销量仅为709辆,2021年全年销量6006辆。究其原因,在于极狐品牌营销方面效果不佳,产品问题层出不穷,渠道建设速度过慢,导致极狐品牌始终打不开局面。
伴随着出行市场逐渐饱和,依靠出行市场带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2020年,北汽新能源在B端市场遇冷,另一边C端市场局面又难以打开,北汽蓝谷销量一落千丈,2020、2021年销量仅为2.59万和2.61万辆。
2023年,北汽新能源销量提升至9.22万辆,同比增长83.69%,销量的确大幅增长,但依然不足10万辆。其中,极狐汽车2023年累计销量达3万辆,同比增长138%,不过也未突破4万辆。
当北汽新能源销量有所增长的时候,经营上却陷入巨额亏损的状态。1月16日,北汽蓝谷披露了2023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年度归母净利润为-57亿元至-52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62亿元至-57亿元。这也是北汽蓝谷自2020年以来连续第4年巨亏。累计下来,北汽蓝谷亏损额已超过220亿元。
对于持续亏损的原因,北汽蓝谷从两个方面进行了解释:
第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为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积极开拓市场,锐化品牌形象,提升运营效率,在技术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核心能力上持续投入,对公司短期业绩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公司产品销量仍处于快速提升期,规模效应暂未显现,导致产品成本阶段性偏高;随着后期新产品的陆续上市,产品结构逐渐丰富,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公司产品销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持续改善。
对于新能源板块业务成绩不佳,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也有过反思。他认为,北汽新能源十年前做得很好,这五、六年做得不好,对消费市场洞察不到位。
一方面在于北汽新能源在早期的发展中,过度依赖补贴和网约车市场,忽视了私人消费市场的培育。另一方面,面对比亚迪和造车新势力们的崛起,北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品牌塑造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工作,都做得不到位。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