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以下简称“电池联盟”)公布今年2月动力电池月度数据。数据显示,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同环比双双下滑,从企业层面来看,宁德时代市占率超55%,比亚迪份额近18%。
图片来源:电池联盟(下同)
具体来看,2月,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18GWh,同比下降18.1%,环比下降44.4%。这与新能源汽车该月产销走低的趋势相对一致。
据中汽协数据,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车市遇冷,新能源汽车产销也罕见出现了同环比双降的局面,该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46.4万辆和47.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1.1%和34.6%,同比分别下降16%和9.2%。
聚焦细分板块,2月,三元电池装车量6.9GWh,占总装车量38.7%,同比增长3.3%,环比下降44.9%;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11.0GWh,占总装车量61.3%,同比下降27.5%,环比下降44.1%。
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是目前动力电池领域最为主流的两种技术路线。它们均使用石墨烯作为负极材料,但是使用的正极材料不同。三元锂电池主要用镍钴铝或者镍钴锰作为正极,磷酸铁锂电池是用磷酸铁锂做正极。
这两种技术路线可以说是各具优势,例如磷酸铁锂电池相比三元锂电池在安全性上和价格方面有优势,而三元锂电池则在能量密度、电压强度和续航里程上更胜一筹。
在2017年之前,由于市面上小微型电动车占据主流,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循环寿命更高的磷酸铁锂电池是市场的主要选择,一度占据约70%的国内动力电池市场。2017年后,由于政策调整等方面原因,三元锂电池反超磷酸铁锂电池,市占率持续飙升。
但近两年来,随着车企不断寻求降本以及政策补贴的退坡、取消,磷酸铁锂电池再次占据主流市场。
据电池联盟数据,今年1-2月,我国动力电池累计装车量50.3GWh, 累计同比增长32%。其中三元电池累计装车量19.5Wh,占总装车量38.9%,累计同比增长60.8%;磷酸铁锂电池累计装车量30.7GWh,占总装车量61.1%,累计同比增长18.6%。
企业层面,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36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3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14.1GWh、15.3GWh和17.4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8.6%、85.3%和96.7%。
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增加2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7.8GWh、41.9GWh和48.2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5.2%、83.3%和95.9%。
在众多企业中,动力电池装车量最高的仍然是宁德时代。2月,宁德时代装车量达到9.82GWh,市占率达到55.16%,与上月相比提升了5.75%。
宁德时代市场份额的提升,与比亚迪份额的下滑有一定关系。该月,排在第二位的比亚迪市占率有所下滑,该月其装车量为3.16GWh,市占率为17.75%。
要知道,长期以来,宁德时代与比亚迪始终霸占前二席位,合计份额已经70%左右,回顾此前,二者份额也基本是“此消彼长”的状态。2023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车量达到167. 1GWh,占比43.11%,比亚迪动力电池装车量为105.48GWh,占比27.21%。
分板块来看,在2月,无论是在三元电池还是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比都是最高,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为4. 84GWh,占比超七成,磷酸铁锂电池装车量4. 98GWh,占比超45%。
比亚迪2月动力电池装车量依然全部来自于磷酸铁锂电池,其在该领域的市占率虽近三成,但低于宁德时代。至此,宁德时代已连续4个月在该领域保持第一,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一席位都被比亚迪所占据。
且值得注意的是,去年8月,宁德时代推出全球首款磷酸铁锂4C超充电池——神行超充电池,据称该电池续航里程可达700公里,并且可做到全温域快充,即使在零下10摄氏度的低温环境下也可实现30分钟充至80%。
今年2月,奇瑞星途星纪元与宁德时代共同宣布,神行超充电池量产装车,全球首搭落地星纪元ET。且据宁德时代此前透露,“神行超充电池”自推出以来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广泛认可,目前已经与广汽、奇瑞、阿维塔、哪吒、极狐、岚图等多家车企确定合作。
业内认为,神行超充电池有望助推宁德时代稳固甚至扩大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的市场份额。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3/12I70385305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